2021年12期《临床内科杂志》综述与讲座
——“多发性骨髓瘤的现代治疗”栏目导读
2021-12-24本刊编辑部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克隆浆细胞疾病,多发于老年,目前仍难以治愈,几乎所有患者最终都可能复发。近20年来各种新药广泛应用已使MM患者生存从3~5年延长至约8~10年。本期“综述与讲座”栏目特别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内科邹萍教授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现代治疗”专栏组稿,邀请该领域的资深专家撰稿。随着MM生物学认识的加深,近年来其诊断与治疗取得了较大进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陈文明教授撰写的《多发性骨髓瘤诊治进展》从MM诊断技术的进展、预后评估体系的进展、治疗进展3个方面逐一论述;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EMD)是浆细胞瘤穿透骨皮质或在骨骼以外部位形成的软组织肿物,是骨髓瘤更为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庄俊玲教授撰写《髓外病变——多发性骨髓瘤的另一面》,对EMD的定义、发生率、发病机制、预后及治疗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进一步改善EMD患者预后;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的淀粉样蛋白在细胞外沉积引起全身多器官和组织功能障碍的异质性疾病,心脏是最常受累的器官之一,其病变严重程度决定患者预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兰晓莉教授撰写的《PET/MRI在系统性淀粉样变性诊断中的应用》分别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磁共振成像(MRI)及一体化PET/MRI分别对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的诊断价值逐一进行了综述;诱导治疗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是MM的标准治疗策略之一,新药的应用使得MM患者的生存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李春蕊教授在《新药时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骨髓瘤治疗中的地位》一文中对新药诱导治疗提高ASCT前缓解率、ASCT与新药治疗疗效比较、单次移植或串联移植、ASCT后使用新药提高巩固及维持治疗疗效及挽救性ASCT 5个方面进行阐述。限于篇幅,更多精彩内容请参阅本期杂志“综述与讲座”栏目各篇文章。
您可登陆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及本刊官方网站(www.lcnkzz.com)搜索本期杂志。感谢您持续关注《临床内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