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求学路,一生同济人
2018-02-02李依咪
李依咪
我与同济大学(以下简称“同济”)的初识,颇有些故人重逢的意味。四年前,飞机横跨河山抵达上海,我开始了同济求学路。同济是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更是一所享誉海内外的世界著名综合性大学。百年来高校格局不断变动,而同济却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优秀的文化,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流名校。
缘自历史的德式风范
“悠悠百年真名校”,同济的往事无论提起哪一段来,都是一段不朽的历史。这段历史中最为醒目的部分,莫过于同济与德国的历史渊源。
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创立了同济德文医学堂,后改名为国立同济大学。改革开放后,同济恢复了对德交流,近四十年来与德国高校、企业联系密切,堪称中国的对德交流之窗。多年来,德国政界人士只要来上海,必访同济,与同济学子亲切交流。众多德国大型企业与校方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纷纷将寻觅人才的目光投向同济学子。
今天的同济旧迹已不在,最初的吴淞校区已毁于战时的炮火轰炸中,幸好我们还能从滚动着的屏幕上领略到被还原的旧校区的模样,我们还可以走进德文图书馆,向学府道一声“Morgen”(德语“早安”的意思)。如今,德语仍是部分学院的必修课,在偌大的校园中,时常能听到师生以德语对话。
与德国的渊源带给同济的德式风范,不仅体現在历史的旧迹里,更展现在它独有的国际化气质上。同济地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与复旦大学并肩,优越的地理条件是许多学子选择同济的重要原因。同济还具有开放包容的气质,各类校园活动精彩纷呈,其中,德国主题校园文化节是我们学校的一大特色;在地球村活动中,来自各国的留学生展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情与文化。周末闲暇时,我们乘坐地铁就可抵达上海人民广场和外滩等繁华之地,一览“魔都”胜景。
工科学府的德式严谨
历史为今天的同济带来的不仅仅是德式风范,还有严谨的态度。
众所周知,德国汽车行业的制造以严谨精湛著称,作为对德交流的窗口,同济的车辆工程专业也发展为知名度极高的王牌专业,其教学也继承了德国的严谨精神。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德语,很多学生的德语水平甚至超过英语水平。毫无疑问,既掌握汽车设计理念,又懂得管理基础的英德双语人才,非常符合德系车企的要求。
同济的中德工程学院是中德高校合作的典范,该学院有机械电子、建筑设备、经济工程等专业。学院师资力量强大,中方教授多数拥有德国博士学位或多年留德经历,外方教授多来自德国著名学府,皆采用中德双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多数学生有机会获得奖学金赴德国高校进行专业学习或进入著名跨国企业参加实习。
同济的德式严谨精神更体现在大师身上,孙均、汪品先、郑时龄等大师凭借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创新的研究方式,带领团队在学术界取得了很多成果。2017年,同济医学院研究团队取得“抗真菌感染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成果,并将其转让给迈威(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年,同济团队解决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技术难题,赢得业界一片好评。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庄晓莹曾说:“同济土木专业渗透着严谨的德式思维,有实干、严谨的老师,所以人才培养质量很高。”
同济的学术氛围浓厚,学习节奏也很快,学子们竞相争渡,又合作共赢。在同济的生活,也许跟你想象中的闲散安逸的大学生活不一样,但在这样一所中德结合的学府里学习四年,你所收获的将会远远超过课堂本身,严谨、上进、创新的学风将会使你受益终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