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标记“你VV” 的形式特点及语篇构成
2021-12-23马晓冉
【摘要】话语标记“你VV”中的单音节动词可以分为四类,并有其特点。第二人称可以激发“你VV”成为话语标记的功能,用“你”互动能力更强烈。话语标记“你VV”常出现的两个搭配成分共同实现了“你VV”语篇的构成。
【关键词】“你VV”;话语标记;语篇构成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8-0105-02
一、引言
“你”类话语标记是近几年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对话语标记“你V你”“你V”和“V你”的研究居多,对“你VV”的研究较少。截至目前,唯有葛小梅(2020)[1]从形式特点、语义虚化过程、语篇功能等方面对话语标记“你VV”有过较为系统的探讨。本文在葛文研究的基础上,对进入话语标记“你VV”的单音节动词分类,探讨“AVV”结构成为话语标记对人称代词选择的限制条件,研究话语标记“你VV”的语篇构成。
二、话语标记“你VV”的形式结构
(一)话语标记“你VV”对动词的选择。葛小梅(2020)考察了能够进入“你VV”的动词特点,发现能够成为话语标记的单音节动词必须具备可重叠、可持续性的特征,并且“VV”由动作义转向抽象的语法意义。[1]基于葛文的研究,将能够进入话语标记“你VV”的单音节动词分为4类:视觉动词、听觉动词、言说动词和心理动词。
1.“你+视觉动词”:你看看、你瞧瞧、你瞅瞅。(1)“答案?什么答案?”谭功达慌忙问道。“你看看,你看看,我说老谭是一根筋,你还不相信。”白庭禹对文工团长打趣道。(格非《江南三部曲》);(2)秀珠道:“他要和我生气,我有什么法子?你瞧瞧,是谁有理?是谁没理?”(张恨水《金粉世家》);(3)朱先生说:“毛的书我看过,书是写得好,人也有才。可孙先生也有才气,书同样写得好,他们都是治国兴邦的领袖。可你瞅瞅而今这个鸡飞狗跳墙的世道,跟三民主义对不上号嘛!文章里的主义是主义,世道还是兵荒马乱鸡飞狗跳……”(陈忠实《白鹿原》)
例(1)用“你看看”提请注意,叠加使用“你看看”比单独使用语气更强烈;例(2)先说出原因,后用“你瞧瞧”引出说话人对“他”的不满,加强反问效果;例(3)用“你瞅瞅”表达说话人对现实世道既悲愤又无奈的思想感情。
2.“你+听觉动词”:你听听。(4)大舅娘向春华道:“你听听,这可不是我做舅娘的当面撒谎,你放心,绝不会有让你过不下去的事。”(张恨水《北雁南飞》)
例(4)通过“你听听”引起听话人注意,为说话人表述自己观点做铺陈,让听话人“春华”放宽心。
3.“你+言说动词”:你说说。(5)“俺妈病啦?”“你说说你这个儿子!你妈病了这好几天,你还不知道!”(刘玉民《骚动之秋》)
例(5)中儿子对母亲的病况全然不知,说话人急于批评做儿子的人,使用“你说说”表达说话人对听话人的不满。
4.“你+心理动词”:你想想。(6)俺可是跟您说实话,大老爷这次病得可是不轻,夫人也是万般无奈了才把您这个活菩萨搬进去。你想想吧,但凡是还有一线之路,她能让俺来请你吗?(莫言《檀香刑》)
例(6)用“你想想”引出原因,因为夫人无路可走、陷于困境,说话人才被派来请听话人的。“你想想”加強了说话人的语气,表达了说话人的急迫之情。
基于对能进入“你VV”话语标记动词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动词有以下特点:
(1)从形式上看,这些单音节动词可重叠、具有自主性特征,且与人体器官有关,主要包括视觉动词、听觉动词、言说动词和心理动词。话语标记“你VV”可以叠用,使语气更为强烈;(2)从意义上看,可持续单音节动作动词的重叠形式有表动量小、时量短或尝试、轻松之意,但由于和具有交互主观性的第二人称代词“你”搭配,这些意义不再明显,有了起提示作用、表附加情绪等作用;(3)从使用范围上看,“你看看”使用范围最广,例(2)-(6)中的“你VV”均可使用“你看看”来表达,且合乎语法,“你听听”“你想想”等话语标记发展还不够成熟,使用范围有时会受其词汇本意的限制。
(二)话语标记“AVV”对人称代词的选择
话语标记“AVV”结构中,A一般指受话对象,多数用第二人称代词单数“你”,少数用复数“你们”。
(7)我问:“开什么会啊?”“开个……嗯……村民委员会”“我又不是委员。”老驼说:“你看看,见外了不是?你以为来的都是委员吗?”(张炜《你在高原》);(8)白嘉轩喝了几盅酒,感慨起来,“你们看看孝文是不是那个败家子老大……”(陈忠实《白鹿原》)
例(7)中,说话人用“你看看”缓解尴尬气氛,承接过渡,使语篇具有连续性;例(8)“你们看看”的受话对象为“你们”,用以引起受话人注意,表达说话人的气愤。
在话语标记“AVV”结构中,A的取值具有一定封闭性,一般限于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张旺熹、姚京晶(2009)指出汉语人称代词类话语标记系统具有主观性差异,如“人称代词+看/说/想”类结构存在着系统性的不对称现象,只有第一、二人称代词构成的此类结构具有在对话语境中充当话语标记的功能。[2]人称代词在“AVV”结构中存在不对称现象,当第三人称代词和其他人称代词出现在A位置时,“AVV”具备了真实的语义价值,不能成为话语标记,如“他想想”“别人说说”等。
在“AVV”结构中,虽然第一、二人称代词都可以激发其成为话语标记的功能,但它们之间也存在差异。董峥(2013)研究了“我”类标记和“你”类标记主观提示的差异性,指出“我”类标记主要起到直接性提示的作用,而“你”类标记可以通过“借你(受话人)之口,言我(发话人)之意”充分体现“你”类标记的交互主观性。[3]所谓“交互主观性”是指意义经由时间变成对“有关说/写者在认识意义和社会意义上对听/读者‘自我’的关注”这样的隐涵义加以编码或使之外在化,且意义变得更强烈地聚焦于受话者。[4]从人际互动的角度看,当语言表达是以受话者为主,则互动能力更强。与“我”类相比,“你”类人称代词更能体现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话语标记“AVV”中A的研究,我们发现第二人称代词单数“你”是最常出现的。这从侧面反映出,在“你”类标记中,“你们”的互动能力不如“你”强烈。
三、话语标记“你VV”的语篇构成
话语标记在语篇组织上发挥着形式和功能的作用,有利于受话者更好地理解言说者的言语意图。在语篇组织上与话语标记“你VV”常搭配的成分有两个:A说话人对现状的认识;B说话人评价某人某事。我们将其分为三种使用模式:
第一种,A和B同时出现,这是最完整的语篇模式。当A、B同时存在时,内部的组合方式有“A+你VV+B”“B+你VV+A”和AB同在“你VV”的一侧。
(9)大妈精神震动,手指哆嗦着,半晌没有言语。停了一刻,才气愤地说,“党员买党员的地,你说说这叫什么!我看他现在是变了,你跟他说句话,他哼哼哈哈,都不想睬你,会他也不想参加,你说怎么办?连个支委会都开不成!”(魏巍《东方》);(10)玉芬笑道:“你这又是一个该入拔舌地狱的!”因问秀珠道:“你听听,你说我没口德,人家比我怎样呢?”(张恨水《金粉世家》);(11)她向马伯乐说:“保罗,你看看人家,人家有两千块钱,一转眼就能够赚两万……你就不会也买这样一条便宜的船,也去保了险。不翻,一趟就是二三百,翻了就去领保险费。”(萧红《马伯乐》)
例(9)中,说话人先指出“党员买党员的地”这个事情,再用“你说说”引出“大妈”对“他”这种行为的负面评价。例(10)中,说话人先表达了对“秀珠”的不满,然后用“你听听”引起注意,阐明听话人说过说话人“玉芬”没口德一事。例(11)中,说话人首先用“你看看”引出别人会赚钱,否定“马伯乐”的现在的行为,希望“马伯乐”也用同样的方式赚钱。
第二种,A或B只出现一个,这是在日常交际过程中为了便于人际往来而形成的一种表达方式,内部的组合方式有“只有A项”和“只有B项”两种。
(12)川本:你说说,这船在神户停了一晚,好容易到了长崎,一下子又花了不少钱。(山崎朋子《山打根八番娼馆》);(13)“唉,你瞅瞅咱俩有多难!”她却并不以持刀的人自居,在这个时候把自己摆在和韩子奇同命运的地位上,加重语气说,“这可都是为儿女啊!”(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例(12)用“你说说”引出“船到长崎花钱很多”,例(13)用“你瞅瞅”引出后续语句“咱俩多难”,希望得到听话人的认同。
第三种,A和B都不出现。当A和B都不出现时,单一的话语标记“你VV”也可以传递信息。
(14)郭德纲:天也凉了,身上还穿着单衣裳呢!
于谦:你看看……
郭德纲:正着急呢,孩子跑回来了。“爸爸爸爸,姥姥来了。”
于谦:姥姥?
郭德纲:姥姥?哪个姥姥?胖姥姥还是瘦姥姥?
以上两例,A和B都没有出现,但是可以通过上下文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例(14)中,只一个“你看看”传递了说话者的怜悯之情,此时已经凝练为一个语义自足体。但是,“你VV”結构只有在对话情景中才能单独使用。
基于上文研究,我们可以将进入话语标记“你VV”的单音节动词分为视觉动词、听觉动词、言说动词和心理动词四类。在“XVV”当中,只有第一、二人称可以激发其成为话语标记的功能,其中人称代词用“你”互动能力更强烈。当“你VV”格式作为话语标记时,其常出现的搭配成分是“A说话人对现状的认识”和“B说话人评价某人某事”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又可分为三种使用模式:A和B同时出现、A或B只出现一个、A和B都不出现。
参考文献:
[1]葛小梅.话语标记“你VV”多角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2]张旺熹,姚京晶.汉语人称代词类话语标记系统的主观性差异[J].汉语学习,2009,(03):3-11.
[3]董峥.人称代词类话语标记的主观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32.
[4]吴福祥.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01):18-24.
作者简介:
马晓冉,女,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