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CT检查时非检查部位放射防护的价值
2021-12-23陈炜
陈 炜
(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器械科 江苏 盐城 224100)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在临床治疗中,多数疾病的诊断需采用CT检查,该检查可将病变部位较好的显示,为临床治疗提供确切的依据,如急性脑卒中患者,需对其进行定位,并判断性质,如出血、梗死;对于颅脑损伤者需确定骨折、血肿及出血等;对于脊柱疾病患者,可较好显示病变部位、是否变形等;肺部疾病可较好显示感染、肿瘤及积液等。然在操作中对机体皮肤有辐射作用,影响机体健康。在CT检查过程中,需对非检查部位采取防护措施,尤其是敏感部位,以减少辐射剂量,进而降低对机体的损伤。对非检查部位进行防护目的是防止发生确定性效应,控制随机效应,使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随机性效应没有剂量阈值,任何小剂量的照射,均可增加癌症发生率[1-2]。为探究具体效果,现在选择我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份行CT检查的3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行CT检查的33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为21~65岁,平均年龄为(40.22±7.92)岁。
1.2 方法
在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后分别在患者非检查部位敏感器官表面放置相关的放射线剂量计,测量其照射的剂量,然后再放置0.75 mmPb防护非检查部位,再次对其照射剂量进行测量。
1.2.1 检查设备与条件 ①我院CT设备为Revolution CT(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Ingenuity Flex/16排(飞利浦公司);SOMATOM go.Up(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②防护设备:铅橡皮;③热释光剂量仪。
1.2.2 非检查部位热释光剂量仪的放置 ①眼:闭眼后眼球对应的皮肤表面;②甲状腺:甲状腺叶、峡部皮肤;③胸部:胸骨角下方的3 cm处及乳头表面;④性腺:女性在耻骨联合上方,与其距离为4 cm;腹股沟下缘为男性放置位置;⑤肠:部位为肚脐上方2 cm处的皮肤。
1.2.3 检查部位照射条件,具体见表1。
表1 检查部位照射条件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防护前受照剂量
由表2知,非检查部位接受的辐射量与检查中使用辐射剂量、距离目标区域呈正相关。
表2 防护前非检查部位皮肤表面接受剂量均值(mGy)
2.2 所有患者防护后受照剂量
使用0.75个铅当量受照剂量较使用前较少;使用1.5 mmPb防护后其非检查区皮肤受照剂量较0.75 mmPb防护减少,具体见表3、表4。
表3 0.75 mmPb防护后非检查区对应皮肤接受照剂量值(mGy)
表4 1.5 mmPb防护后非检查区对应皮肤接受照剂量值(mGy)
2.3 防护前后非检查区辐射剂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防护前后非检查区辐射剂量均值比较(mGy)
3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判断疾病,CT扫描为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检查方法。CT检查,其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的特点,且其空间分辨率较高,可将JIBI征象直观显示,可充分显示硬囊各项情况,可将疾病各项情况清晰显示,有效降低临床诊疗中的误诊率。然在操作过程中,其产生的射线会损伤机体,X射线对细胞具有杀伤的作用,破坏DNA结构,进而破坏遗传分子[3]。在CT检查中,可对非检查部位进行防护,尤其是敏感部位,如人的眼晶体、甲状腺、性腺等,可采用铅橡皮,以减少辐射剂量。
在CT检查过程中,医务工作者要加强防护意识,做好辐射剂量的正当化;提前做好扫描前的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合作,从而取得CT检查的预期效果,避免重复照射。本次研究中,CT检查过程中在进行防护前,其非检查部位接受的辐射量与检查中使用辐射剂量、距离目标区域呈正相关;由此提示:CT检查过程中,非检查部位在无防护措施下,组织器官距靶目标越近,其接受的辐射剂量越多[4-6],进而出现随机效应的概率越高。在进行防护措施后,非检查部位皮肤会有吸收部分辐射量,但较防护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研究显示[7],在CT检查过程中,做好非检查部位的防护,可使吸收的辐射剂量减少,本次研究结果与之相符。由此提示,在CT检查过程中,射线会损伤非检查部位所对应的皮肤,对其采取防护措施可使吸收的放射剂量减少。刘卫军在研究中显示[8],CT检查过程中,非检查部位进行防护措施者其损伤发生率为4.89%明显低于非防护措施组21.83%;由此可知,在CT检查过程中,对非检查部位采取防护措施,可明显降低对机体的损害。
此外,为减少CT检查所带来的辐射危害,在工作中要避免对无症状个体进行检查;与成年人相对比,胎儿与儿童对辐射更为敏感。在医学理论里,CT检查不会导致畸形或智力减退,但在宫内或儿童受到诊断水平的照射,会引起癌症。在对育龄期女性进行检查时,必须确定患者是否已经或可能怀孕,胎儿是否处在主要的照射区域,以及时检查是否会产生较高的剂量,如骨盆CT扫描。一般而言,在需要做放射诊断检查查明病情时,如不做诊断检查,带来的风险要比辐射带来的风险更大,因而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因检查会带来副作用,就完全否定此项操作。儿童不同于成人,要使用专门用于儿童的技术因素,而不使用常见的成人因素,进而降低辐射剂量。在诊断放射学,要主要减少影响关注区域的射线束。由于儿童的体重和体表面积小,要使用少于成人用量的给药活度,这样可降低儿童辐射剂量,还能得到可以接受的图像,为诊疗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在CT检查过程中对非检查区域采用防护措施,其皮肤所吸收的辐射剂量可明显减少,进而减少对机体的损伤,值得在临床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