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检查评估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

2021-12-23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1期
关键词:裂孔盆底直肠

许 晨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盆底功能障碍在妊娠晚期及产后早期的女性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一旦出现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等临床症状,以往该病症的临床诊断主要借助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电生理指标、体检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超声检查在妇科疾病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应用效果[1-2]。为确切了解超声检查评估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选取我院68例患者展开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68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法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7.32±2.47)岁,平均孕次(1.57±0.25)次,产次为1~2次,BMI指数为(21.46±1.62)kg/m2;参照组患者的年龄均值(26.96±2.39)岁,平均孕次(1.52±0.41)次,产次为1~2次,BMI指数为(21.07±1.58)kg/m2。所有患者均经过盆底肌力检查,且检查结果为Ⅰ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本次研究所有对象均为单胎、足月、自然分娩孕妇;②所有患者均经过盆底肌力测试,测试结果为Ⅲ级以下[3];③患者知情且同意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全身器质性及肾脏疾病患者;②产程超过24 h者;③急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行采用常规临床健康教育联合恢复保健操进行为期56天的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凯格尔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盆底肌康复仪、电刺激以及生物反馈,锻炼周期为两个月。

本次研究选用美国GE公司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在正式开始超声检查前,医护人员应当引导观察组患者进行标准康复练习(盆底肌收缩、瓦式动作),并在检查前告知患者将膀胱、直肠排空,保证膀胱内残余尿量低于50 mL。具体检查方法为:使用上述设备对患者产后两个月以及治疗后两个月的盆底肌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同时借助三维容积图对患者盆膈裂孔前后径、面积等相关指标进行测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静息时各项指标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耻骨直肠肌宽度与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静息时的盆膈裂孔前后径、周长、面积显著小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静息时相关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静息时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盆膈裂孔前后径/cm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34 5.06±0.77 4.68±0.69 3.539 0.015参照组 34 5.11±0.84 5.05±0.82 0.110 0.920 t 0.064 3.030 P 0.939 0.009组别 例数 盆膈裂孔周长/cm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34 14.06±1.46 13.32±1.03 4.059 0.009参照组 34 14.37±1.57 13.96±1.55 0.851 0.187 t 0.942 3.217 P 0.148 0.008

表1(续)

2.2 缩肛时各项指标对比

经对比发现,治疗后两组盆膈裂孔前后径、周长、面积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耻骨直肠肌宽度显著大于治疗前(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缩肛时相关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缩肛时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盆膈裂孔前后径/cm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34 4.54±0.71 4.11±0.60 3.061 0.024参照组 34 4.49±0.50 4.16±0.62 3.036 0.066 t 0.244 0.371 P 0.452 0.552组别 例数 盆膈裂孔周长/cm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34 13.27±1.29 12.42±1.06 3.750 0.009参照组 34 13.12±1.26 12.53±1.15 3.455 0.047 t 0.149 2.743 P 0.762 0.068组别 例数 盆膈裂孔面积/cm2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34 11.86±1.91 10.73±1.63 4.400 0.000参照组 34 11.72±1.79 10.92±1.75 4.018 0.037 t 0.244 0.371 P 0.452 0.552组别 例数 耻骨直肠肌宽度/cm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34 1.17±0.48 1.28±0.49 3.292 0.003参照组 34 1.20±0.47 1.23±0.45 0.047 0.708 t 0.149 2.743 P 0.762 0.068

2.3 瓦氏动作时各项指标对比

经分析发现,观察组康复治疗后瓦氏动作时膈裂孔前后径、周长、面积、BDN及耻骨直肠肌宽度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康复治疗前后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瓦氏动作时各项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瓦氏动作时各项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盆膈裂孔前后径/cm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34 6.89±1.25 6.08±1.18 3.906 0.001参照组 34 6.85±1.21 6.67±1.18 1.220 0.144 t 2.466 3.316 P 0.232 0.267组别 例数 盆膈裂孔周长/cm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34 18.48±1.11 16.99±1.54 4.617 0.000参照组 34 8.53±1.40 18.56±2.09 0.527 0.411 t 3.454 4.617 P 0.290 0.535组别 例数 盆膈裂孔面积/cm2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34 24.20±4.95 19.93±4.23 5.382 0.000参照组 34 23.85±4.84 23.53±5.34 0.358 0.607 t 3.650 4.979 P 0.288 0.386组别 例数 耻骨直肠肌宽度/cm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34 0.96±0.45 0.98±0.47 0.294 0.713参照组 34 0.96±0.42 0.92±1.06 0.187 0.841 t 3.231 3.548 P 0.154 0.201组别 例数 BND/cm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34 3.66±1.02 2.88±0.95 3.597 0.009参照组 34 3.57±0.97 3.46±0.93 0.470 0.427 t 4.554 3.546 P 0.301 0.433

3 讨论

经过研究表明[4],妊娠、分娩是导致大部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在临床治疗中发现,一旦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收缩或盆腹压力变大时,就会影响其盆膈裂孔的形态及大小,而超声影像的有效应用可对患者盆底结构的功能变化及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从而更好地制定或修整康复计划。

超声检查可通过监测患者盆膈裂孔的大小及形态,来准确评估患者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效果;通过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受损肌细胞的修复,运用超声检查监测患者康复治疗后的耻骨直肠肌的变化,利于患者后期康复治疗效果的评估;康复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群收缩功能的恢复进程,且有利于增强其会阴部神经末梢周围肌肉的张力和强度,进而有效规避尿失禁症状[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的应用可以帮助医护工作者更为清晰地分析患者盆底结构及内部环境,有着较强的可行性与临床应用价值,可继续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评估中使用。

猜你喜欢

裂孔盆底直肠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裂孔在黄斑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复发嵌顿再手术一例报告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三例术中测压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