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教学过程有效衔接研究-以服装类专业为例
2021-12-23王一焱周士涵
王一焱 周士涵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1 项目研究的背景和价值
国家在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在2020年,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形成相对协调、共同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进一步促进中高职教育的融合与衔接,教育部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表示,要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因此,关于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仍有待深入研究,持续探讨如何强化中高职教育的贯通;怎样最大效率地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来反馈、总结、改革中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到底通过何种方式增强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以此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项目通过从服装类专业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角度来研究中高职衔接的有效方式,该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5各方面。
1.1 有利于中高职职业教育教育方向、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正向发展,增强人才培养的贯通性。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基础体现在教育方向一致、教育内容逐级提升、教育方法由浅至深,项目研究重点之一就是要根据产业需求,厘清人才培养方向,根据统一方向进行教育教学内容难度和专业性的分级。教育方法从中职的引导性、基础性到高职的深入性、专业性。
1.2 带动落后地区人才培养的升级、教育水平提升和就业率的提高。落后地区、农村地区的中职教育受限于经济发展和地理位置等问题,导致接收行业发展动态闭塞,对于国家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认识模糊。中高职的有效衔接有助于打通落后地区中职教育的信息渠道,有效输送行业发展动态、人才需求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先进内容;另外,中高职的有效衔接会刺激落后地区就业问题得到改善,为落后地区提供明确的就业方向。
1.3 增强培养人才的企业适应性,有效性。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加长了技术技能型职业人才的受教育时间。在人才培养方向和内容明确、科学的前提下,培养的人才技术技能更扎实、企业适应性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会有显著提升。
1.4 有利于地区经济、地区产业的发展。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保证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就近不就远,这样形成就近辐射,带动周边落后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提高落后地区带就业人员就业方向的明确性,用优质带动落后,挖掘潜力,共同发展。
1.5 有效改善职业教育的地位,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有效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建立各行各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储备,有力支撑企业发展,疏通长久持续的就业通道,进而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中高职教学过程有效衔接的研究主要围绕“教学”进行研究。教学的研究主要包含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材衔接以及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等内容,该课题以服装类专业为例,通过真实的中高职衔接项目进行调研。江苏省的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与扬州市邗江区四所学校(3普高:邗江瓜洲中学、邗江公道中学、邗江蒋王中学,1中专:邗江中专)搞中高职衔接项目。该地区的四所学校均属于经济落后地区,瓜洲中学在邗江区南端靠长江,公道中学在邗江区北端靠高邮,两所学校均属于农村地区,而蒋王中学和邗江中专靠近邗江区中心,位于城市与农村结合部,属于欠发达地区。通过对这四所学校的调研沟通,深入就服装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材衔接以及教育教学方式进行研究。
2 项目研究的内容:
通过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与扬州市邗江区四所学校(3普高:邗江瓜洲中学、邗江公道中学、邗江蒋王中学,1中专:邗江中专)的中高职衔接项目的实施过程,在双方多次调研的基础上,就中高职的“教学”方面进行研究,“教学”的研究由宏观层面开始,逐渐调研到微观层面,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向是依托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设计的,所以在对比研究教学方向之前,应该把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扬州邗江区四所合作学校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比对,找出相同点和差异,探讨相同点如何发展,差异的形成原因和改进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比对之后,进行专业设置的对比,看是否存在平行专业(类似功能的专业)和差异专业(中高职双方有单方面存在的专业),探讨如何整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衔接的探讨,明确人才培养阶段的划分,即中职和高职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这影响着中高职两个教育层次的教育教学方向和教学内容。
2.2 教育教学方向:主要研究中高职两个职业教育层次的教育目标,也是两者人才输出时的受教育程度,根据两者不同的培养要求,找到最适宜的衔接点,调整两者教育教学方向。
2.3 教学内容:将主要根据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设置,分别探讨教育内容、知识的难度、技能的掌握阶段以及各个专业中的课程设置。
2.4 教材:根据中高职两个职业教育层次,为服装类各专业中的各门课程依据教育教学难度选择适合的教材。
2.5 教学方式:根据中高职的人才培养层次的差异,探讨职业教育教学方式。力求在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都能形成最好的效果。
3 结语
该项目的研究在真正的中高职人才衔接的项目中进行,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中高职对接工作领导小组,顶层设计,全面指导。学院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对接中职校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学生工作处、教务处、财务处、人事处、校企合作办等部门领导以及校企合作企业代表、对接中职校代表为组员的中高职对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中高职对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运行的指导工作。以高等学校为主导,建立由高等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的一体化培养教学工作协作组,加强分段一体化培养方案制定和完善,健全课程无缝对接和资源共享机制,共同开展课程模式研究和教学研究,建立吸引行业企业参加的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以协议形式明确合作机制,为完成项目建立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