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2021-12-23

临床误诊误治 2021年1期
关键词:腺肌症医技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被覆内膜以外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或包块等。该病是生育年龄妇女多发病、常见病,病变广泛、形态多样,有侵袭性和复发性,且有性激素依赖特点。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卵巢时,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组织侵入子宫肌层,称为子宫腺肌病。临床上子宫内膜异位症易误诊,本文分析其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如下。

1 误诊原因分析

1.1缺乏对该病认识及诊断经验不足 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主要原因为缺乏对该病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认识,且诊断经验不足,分析病史及体征欠仔细,对重要病史,如痛经、腹痛、停经史、不孕史及其可能诱发因素重视不够。此类患者多以常见的妇科或消化系统症状就诊,可能首诊于妇科、消化内科或普通外科,而各科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参差不齐,加之其发病率较低,接诊医师缺乏经验,容易误诊。

1.2问诊及体格检查不细致 部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症状不明显,甚至无痛经病史,体检发现子宫增大,出现月经紊乱、经量增多、贫血等,极易与子宫肌瘤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混淆。另外,在临床上,有时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可同时存在,子宫腺肌症患者约30%合并子宫肌瘤。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若病变侵犯直肠黏膜,患者可出现直肠、肛门部坠胀、坠痛,里急后重感和排便次数增多,部分患者月经期可出现便血。对此类患者若接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收集病史不全面,易误诊为直肠肿瘤。

1.3过分依赖或迷信医技检查结果 临床上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灶小,且与子宫肌瘤同时存在时,B超检查分辨困难,易误诊。此时,临床可以结合血清癌抗原125检测来辅助判断,但其特异性有待商酌。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患者,由于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多位于直肠浆膜层、肌层、黏膜下层,很少累及黏膜层,结肠镜检查常见肠腔狭窄或腔外压迫,黏膜改变往往不明显,而内镜活组织病理检查取材多较表浅,故病理检查阳性率较低。对上述患者若接诊医生过分依赖医技检查结果,便易导致误诊。

2 防范误诊措施

2.1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 临床医师首先要认识到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正逐渐增高,对有周期性消化系统症状的生育期妇女,尤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者,应高度警惕本病的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确诊主要以手术病理检查为主,要减少误诊,首先需要临床医师加强对其认识,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尤其是妇科检查,并要结合相关医技检查综合分析评价。

2.2重视鉴别诊断 临床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易误诊为子宫肌瘤,其原因主要为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在发病年龄及临床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增大和阴道出血等,但子宫腺肌症患者常伴有继发性渐进性加重的痛经,这是与子宫肌瘤鉴别的要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易误诊为卵巢肿瘤及卵巢囊肿,临床上也需认真鉴别诊断。

2.3提高医技检查诊断水平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医技检查主要为超声,典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超声影像为无回声区内有密集光点;子宫腺肌症超声特点为子宫轻度或中度均匀性增大,表面光滑,子宫壁较厚,尤其以后壁较为显著,肌层回声不均质,可见散在积血小囊,经期较明显,若伴有子宫腺肌瘤,腺肌瘤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回声团块,边界与子宫肌瘤相比不清楚,无明显包膜回声,有时可见不完整低回声晕,若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子宫动脉阻力降低,阻力指数减低,腺肌瘤周边无明显环状血流包绕,病变肌壁显示散在分布点状血流信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条件允许时可监测月经前后子宫大小和内部回声情况;完善其他相关医技检查,目前临床明确癌抗原125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有助于鉴别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另外,现临床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较为准确的医技检查方法为MRI,但因我国医疗水平情况,诊断依靠MRI检查可行性有限。然而,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完善相关检查,有助于术前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范围确定,减少误诊。

(摘自“中国误诊大数据分析” 责任编辑:刘云川 孔瑞娟)

猜你喜欢

腺肌症医技异位症
体外高频热疗仪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探究
miRNA-145负向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OCT4的表达
子宫腺肌症的介入治疗你了解吗
汕头市某专科医院青年医技人员工作满意度的研究
腺肌症一定要切子宫吗
常跷二郎腿,易患子宫异位症
医技预约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止痛化症胶囊联合米非司酮与单纯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分析
腹腔镜联合GnRH-a治疗Ⅰ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