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抗疫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构建与传播
——基于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分析

2021-12-23孙灵鲁

关键词:话语共同体抗疫

刘 颖,孙灵鲁

(1. 山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2. 山东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新自由制度主义是当代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之一,对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的广泛蔓延,成为“百余年来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甚至可以说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死浩劫”①于洪君:《全球抗疫背景下的国际合作与对外传播》,《公共外交季刊》2020 年第1 期,第5 页。。面对疫情,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唯有各国同心抗疫,才能最终彻底战胜这一威胁全人类的恶魔。中国以前所未有的抗疫举措为全球抗疫争取了宝贵时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突出贡献,但部分西方媒体与政客不切实际的污蔑与“甩锅”不仅对全球合作抗疫产生了不利影响,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构建与传播带来诸多挑战。因此,在全球抗疫背景下,如何构建和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对中国来说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结合新自由制度主义的理论要素,分析全球新冠疫情下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受到的冲击与挑战,提出进一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与传播的举措。

一、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要素及分析框架的构建

新自由制度主义包含的复合相互依赖、合作以及国际制度等理论要素对解释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构建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其分别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与传播的基石、路径及其保障机制。

(一)新自由制度主义的理论要素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关系理论之一,新自由制度主义是在与新现实主义的争辩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罗伯特·基欧汉是新自由制度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复合相互依赖、国际制度以及合作是新自由制度主义的理论内容,有助于理解当今世界在国际合作方面出现的各种国际问题。

1.复合相互依赖。“复合相互依赖”是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合作提出,并“构成新自由制度主义兴起的理论基石”①门洪华:《建构新自由制度主义的研究纲领——关于〈权力与相互依赖〉的一种解读》,《美国研究》2002 年第4 期,第111 页。。他们认为相互依赖有敏感性相互依赖和脆弱性相互依赖两种类型。敏感性相互依赖是指某政策框架内做出反应的程度——一国变化导致另外一国发生有代价变化的速度有多快;脆弱性相互依赖可以定义为行为体因外部事件(甚至是在政策发生变化之后)强加的代价而遭受损失的程度。②[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第12-13 页。当然,国际社会中的相互依赖并不是均等的,各个国家会尽力降低对外部事件的敏感性以及脆弱性,通过相互依赖的非对称性获取于己更加有利的地位。

2.合作。合作是新自由制度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要素。新自由制度主义承认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并且认为国家是理性、利己的行为体。世界各国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不会轻易采取代价巨大的战争手段,更多的是诉诸于合作,但由于各国获取信息的能力存在差异以及国内政治的影响,导致合作经常处于困境状态。这种情形在国际社会中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因为“合作只会在行为者认为他们的政策处于实际或潜在冲突的情况下而不是和谐的情况下才会发生”③[美]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苏长和、信强、何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53 页。,合作与和谐不存在对等关系。

3.国际制度。新自由制度主义高度重视国际制度。基欧汉认为国际制度囊括了“有着明确规定的规则和章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国际规则以及国际惯例”④秦亚青:《国际制度与国际合作——反思新自由制度主义》,《外交学院学报》1998 年第1 期,第43 页。。国际制度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制约作用,国际制度的建立得到缔约各方的认可,其规则能够得到多数国家的遵守,这将促进国际合作协议的签订。同时国际制度还具有服务性,能为世界各国提供透明信息,改善各国因信息不对称而无法达成合作的状况。

(二)分析框架的构建

在国际社会相互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各国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⑤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年,第272 页。。但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各国在“全球化思考”与“本地化行动”之间的张力越来越大,全球性问题的治理难度加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 年11 月8 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了责任共担与命运共存理念、共同利益合作观以及全球共同治理观等丰富内涵,其昭示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构建与传播需要国际社会树立相互依赖的国际共识,合作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并发挥国际制度的保障作用。鉴于此,笔者认为利用新自由制度主义的理论要素,可以建构一个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与传播的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包含复合相互依赖、国际合作与国际制度三个理论要素,其中由敏感性相互依赖和脆弱性相互依赖构成的复合相互依赖因素可以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与传播的基石;注重沟通协调作用的国际合作可以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与传播的路径;具有制约性和服务性功能的国际制度可以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与传播的保障机制。因此,下文立足于复合相互依赖、国际合作、国际制度三个维度,系统地分析全球新冠疫情下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与传播的基石、路径与保障机制,阐述在全球抗疫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与传播受到的冲击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对策。

二、复合相互依赖: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与传播的基石

全球新冠疫情的蔓延,不仅对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及国际社会的交往造成了严重影响,也深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但是,疫情中出现的国际社会恐慌心理以及个别国家将疫情政治化的行径,却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构建与传播造成了严重冲击。

(一)全球抗疫中的守望相助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构建与传播提供了基石

自全球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其蔓延速度及其救治难度都远远超出一国甚至几国的能力范围,这促使各国守望相助,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构建与传播提供了基石。第一,尽管多数国家采取了封闭边境、减少贸易及人员往来的措施,但世界各国能够依托发达的信息技术以及国际社会的多渠道联系向其他国家及时公布本国疫情数据,特别是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国家向国际社会分享防疫经验,对世界其他国家的疫情防控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减小了其他国家在无经验防控疫情的前提下采取措施所造成的代价,降低了其敏感性与脆弱性程度。第二,新冠疫情的爆发再次证明:一个总体实力强大的国家并不能在任何领域都占有优势地位,将不同领域的问题联系起来也是不明智的。因为“问题领域的差异意味着将不同领域的问题联系起来的战略越来越行不通,它将削弱而非增强国际等级制度”①[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第30 页,第247 页。,如美国疫情的防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韩国的检测试剂盒以及中国的防疫物资,并不能完全依靠其自身力量应对疫情,世界任何国家皆是如此。第三,国际社会应对疫情的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疫情控制能力强的国家在有效控制本国疫情之后,必须对疫情控制能力弱的国家提供必要的援助,因为在相互依赖的国际环境之下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取得抗疫胜利都将使国际社会的抗疫成效付诸东流。

(二)全球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对构建与传播人类共同体话语基石带来破坏

不可否认,复合相互依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与传播的基石,但在全球疫情防控过程中,也正是由于复合相互依赖的存在,构建与传播人类共同体话语的基础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1.各国应对全球新冠疫情表现出敏感性与脆弱性差异。一方面,在疫情迅速蔓延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对疫情所表现出的敏感性是不同的。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能够依赖本国的经济、医疗等优势迅速控制住疫情的蔓延;美国起初对疫情的发展不以为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疫情失控,反而将责任归咎于他者;部分国家由于本国经济和医疗资源匮乏,无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断然采取封闭边境、禁止国家间人员往来的措施。另一方面,世界各国采取措施控制疫情所遭受的损失也是不同的。中国采取封城、停课停工等最严厉的措施,建立联防联控机制,集全国之力应对疫情挑战,虽付出惨重代价,但却维护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恢复正常秩序奠定了基础。当然,由于各国制度、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大多数国家起初更多表现为敏感性相互依赖,而不能迅速地制定正确政策以有效应对,待真正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却已失去控制疫情的最佳时机。

2.信息传播的低成本以及信息传播渠道的增速加大了国际社会辨别信息准确性的难度。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通过各种渠道发布的各种信息扑天盖地,谁能在国际社会获得更多的信任,就能获得更多的权力资源。因此,在信息时代“政治斗争更集中于创造和破坏信任,而不是控制信息传递的能力”②[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第30 页,第247 页。。在全球疫情防控过程中,由于西方媒体的传播优势、部分政客的个人政治考虑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媒体与政客编造各种没有事实依据的信息,“东亚病夫”论、“黄祸”论、“武汉病毒”论、“中国赎罪”论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偏袒中国”论等不实信息接踵而至,在国际社会营造一种仇恨中国的舆论氛围,以抵消中国抗疫成功所获得的国际影响力,破坏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信任,降低中国构建与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能力,从而改善其自身所处的非对称相互依赖的不利地位。很显然,上述污蔑言论严重影响中国的话语施行者身份,不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构建与传播。

三、国际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与传播的路径

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国际社会才能战胜疫情”①习近平:《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求知》2020 年第5 期,第4 页。。世界各国在应对全球新冠疫情方面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疫情中的国际合作有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构建与传播,但国际社会出现的多种合作困境也使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构建与传播受到了冲击。

(一)抗疫“国际合作”有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构建与传播

世界各国在应对疫情方面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疫情发生之后,各国开展了多层次、宽领域的沟通协调,合作应对疫情的冲击,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构建与传播。一方面,世界多数国家领导人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政策沟通与协调,消除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力争制定协调高效的联合抗疫政策,减缓非洲等弱小国家的债务,联合向无力抗疫的国家提供必要的援助,对世界疫情的防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各国之间的民间交流也增进了相互理解,促进了国际抗疫合作。世界各国的医学专家通过视频会议等方式交流防疫方案,提高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救治水平;各国的民间组织团体向疫情严重的友好国家提供医疗物资等方面的援助,来自世界各国人民的慰问与支持坚定了国际社会抗疫胜利的决心与信心。如在中国疫情被部分政客与媒体恶意中伤之时,包括美国犹太人公共事务委员会在内的世界各国友好组织和人民都对中国提供了善意支持;中日韩三国在抗疫期间的相互援助及其民间交流,不仅成功应对了疫情的冲击,而且推动三国关系向更深层次方向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在东北亚甚至世界的传播提供动力。

(二)抗疫“合作困境”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与传播的冲击

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际社会在政策沟通、贸易畅通以及民心相通等方面仍存在困难,导致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与传播的合作路径难以施行。

政策沟通渠道受阻,合作抗疫较难开展。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世界多数国家面临医疗物资紧缺的困境。为摆脱医疗物资匮乏的困境,部分国家以邻为壑,拦截其他国家的医疗物资,造成了相关国家的政治与外交危机,不利于国家间关系的发展,更对合作抗击疫情产生了严重的困扰。其次,世界各国因国情各异、利益诉求存在分歧以及价值观念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应对疫情所采取的措施也存在巨大区别,对有效的政策沟通造成了困扰。最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部分政客及其媒体将疫情政治化,污蔑中国抗疫成就的同时,从经贸、外交、政治等各领域实行打压措施,故意制造“冷战”气氛。显然,美国在抗疫中的政策与表现为全球合作抗疫制造了障碍。

贸易畅通难以为继,合作抗疫缺乏动力。各国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前,主要精力通常均用于防控疫情而不是发展经济与贸易,这无疑会使低迷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更使全球合作抗疫缺乏资金动力。各国为阻止疫情国际传播,纷纷采取封闭边境等管控措施,在减少人员往来的同时也降低了贸易往来的频率;此外,世界多数国家受疫情影响相继实施停工停产停学等严厉措施,世界各国人民由于收入减少导致国内外的贸易订单需求急剧下降,对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协调造成严重影响,使全球贸易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另外,受疫情影响,各国的失业人口急剧增加,甚至出现了由此导致的社会不稳定现象。部分国家为增加本国的就业岗位以减少失业人口,纷纷将国外的制造业迁回国内,使得各国的直接投资不断减少,更加不利于全球贸易的发展。显然,新冠疫情对全球贸易的上述各种影响,严重影响了合作抗疫的物质基础,使合作抗疫缺乏动力。

民心相通基础受损,合作抗疫缺乏信任。信任是合作的前提,也是抗疫成功的关键。然而全球抗疫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却对各国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各国为应对疫情采取的各种“封国”措施,在有效应对疫情传播的同时也阻碍了国际社会的人员交流与互动,并产生了一定的恐慌情绪,尤其是在民粹主义、保护主义以及反全球化现象异常激烈的国家或地区更是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全球新冠疫情似乎为他们的暴动行为提供了有利武器。另一方面,在全球抗疫过程中,国际社会中很多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排华主义的倾向,这不仅对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造成了不利影响,而且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与传播增添了阻力。

四、国际制度: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与传播的保障机制

自全球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际制度在应对疫情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构建与传播。但在全球抗疫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影响国际制度作用充分发挥的因素,从而使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与传播的制度保障机制难以奏效。

(一)国际制度效能的发挥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构建与传播

在全球抗疫背景下,国际组织所具有的制约性与服务性功能提高了全球抗疫的效率,提升了国际社会战胜疫情的信心。一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在卫生健康领域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对指导国际社会的抗疫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疫情发展的状况确定疫情的级别、制定国际防控方案并督促各国实施,对拒不履行义务的国家进行谴责。另一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在疫情防控中为各国合作抗疫提供了重要平台,在向世界各国提供疫情信息、援助弱小国家抗疫能力建设以及协调各国疫苗研发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再者,包括二十国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在内的其他国际组织对全球抗疫合作也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作用。总之,通过国际制度效能功能的发挥,推动抗疫合作以避免因各国独自抗疫而付出巨大代价,从而使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构建与传播获得了制度机制的保障。

(二)国际制度运作的困境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构建与传播带来冲击

尽管国际制度的权威性与服务性功能在全球抗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国际制度所固有的制约性缺陷、个别国家的霸权思维以及部分国家为争夺国际话语权进行政治博弈等现象的存在,使国际制度在运作中出现许多困境。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与传播的制度保障难以真正奏效。

1.国际制度固有的制约性缺陷致使国际制度权威性不足。一般而言,国际制度是由主权国家为了解决某些问题、期望达成某些具体目标而制定的一些规则、规范或决策程序,其规定了成员国的责任和义务,具有一定的制约性和权威性,但由各成员所建立的国际制度“不能构造出像在组织良好的国内社会中那样的稳固的法律责任模式”。如在全球抗疫过程中,美国等国家不仅未切实履行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所提出的合作抗疫倡议,而且还大搞疫情政治化与污名化,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并不能有效实施其制约机制,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更进一步降低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权威性。此外,部分无力抗击疫情的国家所具有的“搭便车”心理也不利于国际组织作用的发挥,虽然抗疫能力弱小的国家可能比抗疫能力较强的国家拥有更加强烈的合作意愿,但并不愿为全球抗疫合作做出实质性的努力,而是期待国际社会的救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国际社会的抗疫压力。

2.美国的霸权思维不利于国际组织作用的发挥。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当今世界主要国际组织大都是美国主导建立的,并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可以说“美国及其西方联盟在今天国际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它们参与制定的国际制度来确定和维护的;对国际制度的控制和解释,已经成为美国外交‘软权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①苏长和:《解读〈霸权之后〉——基欧汉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新自由制度主义》,《美国研究》2001 年第1 期,第142 页。。美国为了转嫁本国矛盾以及掩盖抗疫不力的事实,将责任归咎于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中国,美国先是威胁世界卫生组织断供资金支持,后又“宣布终止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关系”②《特朗普宣布美国终止与世界卫生组织关系》,《人民日报》2020 年5 月30 日。,肆意践踏国际法,充分暴露其霸权思维,对世界卫生组织作用的发挥造成了不利影响。

3.各国争夺国际话语权的政治博弈降低了国际制度的服务能力。尽管国际制度在建立之后仍需依靠主要成员的维持作用,但更多的依赖于成员国的共同利益。各国都希望拥有优于他国的信息与权力优势,并在制度框架下的谈判中获得更多利益,企图在国际社会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当某些国家将新冠疫情作为政治武器利用时,无疑会被其他国家视为寻求自身权力的尝试,必将使各国陷入博弈的恶性循环之中,无益于合作抗疫局面的形成。世界卫生大会无疑是部分国家进行政治博弈的战斗场,美澳等国家关于排除世界卫生组织作用以及对中国进行独立调查的提案不得人心,而欧盟倡议国际社会合作抗疫与抵制污名化、政治化的提案获得多数国家的支持。显然,这种政治博弈严重削弱了国际组织履行职能的能力。

五、中国对策:全球抗疫中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构建与传播

在全球抗疫背景下,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与传播过程中受到的多重冲击,中国应多措并举,对症下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进一步构建与传播。理念指导实践,实践的成功开展需要制度的有力保障。中国应促进国际社会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此基础上开展合作的实践路径,并不断推进国际制度的改革完善,充分发挥国际制度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与传播中的保障作用。

(一)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与传播的基石

在全球抗疫背景下,国际社会虽处于相互依赖的状态,但并未形成普遍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阻碍了国际社会合作抗疫局面的形成。为应对各种冲击,中国应从改善自身国际形象、优化话语内容以及创新话语传播方式等方面着手,努力消除疑虑、化解分歧、增进话语对象之间的互信,促进世界各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而在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与传播的同时推动国际社会抗疫合作。

一方面,明确话语施行者身份,努力改善中国国际形象。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倡议者及其推动者,其国际形象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构建与传播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自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抗疫成功的举措在赢得世界声誉的同时,也招致一些国家的诽谤与污蔑,对此,中国应进行有理有力的回击,努力向国际社会展示自身抗击疫情先行者、国际合作倡导者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另一方面,优化话语内容设计,创新话语传播方式,促进各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理解与接受。自全球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及时向世界通报疫情信息、与全球共享科研成果以及尽自己所能为其他国家提供医疗物资或者防疫经验的做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深化了国际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认识。此外,习近平在世界卫生大会上提出“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①习近平:《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第73 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光明日报》,2020 年5 月18 日。的倡议更是和美国“优先用于本国人民”的说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中国在话语内容设计能力上有了明显地增强,但由于国内媒体的劣势处境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仍然会遭到西方话语优势的打压。中国可采取录制能够在国际社会产生共鸣的视频或纪录片等方式宣传中国的抗疫故事,使各国人民意识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国家都是受害者,只有国际社会同心抗疫,才能最终战胜疫情。

(二)开拓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与传播的合作路径

中国是国际抗疫合作的积极推动者,面对全球新冠疫情下国际合作出现的诸多困境,在同国际社会加强政策沟通、拓展民心相通渠道的同时,还应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开创贸易合作新模式,为全球抗疫提供动力支持。

1.加强政策沟通,保障合作开展。中国为推动国际社会抗疫合作成效最大化,加强了同其他国家的政策沟通,努力构建全球范围内的“政策共同体”②孙吉胜:《从新冠肺炎疫情看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构建与国际传播》,《对外传播》2020 年第4 期,第6 页。。一方面,自全球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同近50位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通话或见面,介绍中国抗疫努力和成效,呼吁各方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应对疫情挑战”③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新华社》2020 年6 月7 日。。中国以最大力度抗击疫情的做法被意大利、西班牙在内的世界多国相继借鉴,对其国家的疫情防控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中国同国际社会加强防疫经验沟通,分享治疗方案,努力在国际社会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协调各国抗疫合作,增进了相互理解与支持,减少了不必要的争端。另一方面,全球抗疫不存在“我胜你败”的结局,只会出现“一国失败,全球皆输”的风险。中国宣布建立的30 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应联合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参与,用于支持弱小国家的抗疫工作。疫情得到控制以及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国家可联合向无力抗疫的国家派遣医疗援助,为其提供医疗物资及其防疫经验等方面的支持,从而促进国际社会早日战胜新冠肺炎疫情。

2.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开创贸易合作新模式。“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其提出以来在促进沿线国家经贸、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随着复工复产工作的有序推进,其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本国生产力复苏同国际社会需求复苏乏力之间的矛盾,因此,中国在复工复产的同时应根据国际社会的需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缓解供需矛盾。中国目前加大了口罩、手套等医疗物资的生产,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大量的防疫物资。此外,疫情所导致的线上办公、线上教育等新态势推动了相关产业迅速发展,中国可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在这些领域的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上新台阶。

3.拓展民心相通渠道,夯实合作的民意基础。民心相通能够为全球合作抗疫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失去了民心相通的基础,国际合作就无从谈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构建与传播也将丧失可能性,中国应从多个层面拓展民心相通的渠道。在个人层面上,中国可以通过海外华侨华人以及留学生向其所在国家的朋友、社区等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他们向国际社会讲授中国抗疫故事,增进相互感情的同时促进国家之间关系的发展;国内的学者以及智库可以依托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通过各种渠道同其他国家的专家、学者交流,增进对各国政策的理解。在国家层面上,中国可以通过国内各领域的政府或非政府间组织向国际社会提供相应的援助或阐释中国合作抗疫的理念,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推进卫生、经贸、人文等各领域的相互支持,深化国际社会对中国提出的合作抗疫举措理解与支持,夯实国际合作抗疫的民意基础。

(三)推进国际制度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制度保障作用

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充分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领域的种种缺陷,使得国际制度在推动全球抗疫合作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与传播方面的保障作用陷于瘫痪状态。国际社会应通过强化国际组织的制约作用,协调多组织平台协同发力,增强国际组织的服务功能等措施,推进国际制度的保障作用充分奏效。

一方面,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改革,强化国际组织的制约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抗疫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缺乏对部分国家不良政治行为的制约机制,使得其组织职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国际社会应尽快推动世界卫生组织改革,充分发挥其制约功能。中国应同欧盟等国家加强改革方案协调,遏制部分国家存在的“搭便车”心理以及为了本国利益拒不履行责任与义务的现象。此外,世界卫生组织还应完善资金管理,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应急管理资金,避免因个别国家威胁断供资金而降低履行职能能力的发挥。

另一方面,中国应推动多平台协调发力,促进制度保障全覆盖。全球抗疫过程不仅包括卫生领域的合作,还包含了经济、政治以及人文等各领域的协同应对,仅仅依靠世界卫生组织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首先,应结合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各自职能优势,协同制定促进国际社会防控疫情、复工复产等各领域的相关方案,推动国际社会联防联控机制的建立。其次,当今主要的世界性国际组织都与美国有密切的联系,由于美国在疫情期间的霸权主义行径,导致主要国际组织并不能平等对待每个国家的疫情。因此,中国还应通过各区域组织平台,发挥区域合作的优势。中国可以利用已建成的各区域共同体,根据各区域疫情的不同特点,开展各有特色的抗疫合作,构建各种形式的命运共同体。最后,为协调抗疫物资的运输与分配,中国在世界卫生大会上提出“将同联合国合作,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①习近平:《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第73 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光明日报》2020 年5 月18 日。的建议已获得了多数国家的支持,这一举措也十分有利于解决国际社会防疫物资紧缺的难题,进一步扩大国际制度保障作用的覆盖范围。

猜你喜欢

话语共同体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画”说抗疫
爱的共同体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