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领导闽西苏区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2021-12-23马春玲廖雅珍

关键词:闽西苏区中国共产党

马春玲,廖雅珍

(龙岩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龙岩 364012)

意识形态建设,关系到凝聚党的意志和人心向背。因此,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意识形态建设。近年来,虽然学界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涌现了大量的理论成果,但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相较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研究而言,学界对中国共产党革命时期进行意识形态建设的研究比较薄弱,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在特殊时期(苏区时期)、特殊区域(苏区)的意识形态建设的研究则更少。闽西苏区包括龙岩、漳平、宁洋(现已撤销,分属龙岩、漳平和永安)、永定、上杭、长汀、连城、武平、归化(今明溪)、宁化、清流、平和等12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二十年红旗不倒”之美誉。1929年,红四军在闽西上杭县古田镇召开党的第九次会议所形成的《古田会议决议》,可以说是党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较早文献。可见,闽西苏区在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历史上具有典型性。总结其中历史经验,可以为当前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一、中国共产党重视闽西苏区意识形态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1.帝国主义以传教为幌子在思想上欺骗和蒙蔽闽西人民

近代以来,强大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渗透到了偏僻的闽西。他们在闽西各地建洋行、设医院,掠夺经济资源,同时也设教堂、办学校以推行文化侵略。《基督教侵略福建之调查——武平》一文分析了基督教入侵武平的情形及基督教的侵略实质。文中这样写道:武平是闽西的一个偏僻而荒瘠的小山城,可是作为帝国主义者的先锋队天主教和耶稣教因为该地文化落后,“更加的引起‘彼可伐也’的野心。”[1]43帝国主义把教堂作为他们侵略的大本营,在武平设有二处教堂:一为礼拜堂,一为天主堂。基督教通过扛着慈善这样“一面救世的招牌”,达到“唯一以制造顺奴为事”[1]43。具体的途径有:一是办学校。武平的教会学校,总计三百上下人。但其办学的目的不是要使武平的教育普及、文化进步,而是“使更多数的中华国民无条件地变成他们的顺民罢了。”[1]43但教会学校的愚民效果却不容忽视,易麻痹青年,使他们忘记自己是中国人,甚至成为压迫中国人的帮凶。二是办施药所。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治病救人,而是“借助他祖国的精明医术,做他引人上钩的香饵。正当病人痛苦无告的时候,尽量灌输天堂地狱的福音。自然,相信的人更加多了。”[1]44对于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汀州人民应该怎样去反抗帝国主义者的侵略》一文作了更全面的概括。该文指出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方法有四种,即武力侵略、政治侵略、经济侵略、文化侵略。这四种侵略互相为用,目的是要达到经济侵略。文中进一步揭露了帝国主义以传教名义达到在意识形态上愚民的目的,“利用基督教的迷信与许多不全的道理,来麻醉我们民众,长长久久的做帝国主义者的顺民。”[1]724

2.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军阀意识形态给闽西苏区意识形态建设带来困难和挑战

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给闽西苏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封建宗族制。闽西是客家人聚集地,在长期面对恶劣自然条件和当地土著民抗争的双重挑战中,逐渐形成封闭和聚族而居的宗族制。宗族制通过置办族田、族祠、族谱等手段,在物质和精神上管理和控制族人。土地革命前,闽西族田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甚至有的地方高达70%。[2]族田一般采取封建租佃的形式,本质上属于封建地主经济,是对民众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剥削。族祠是组织祭拜祖先活动、对违反“家法”“族规”的族人实施惩罚以及进行宗族活动的重要场所。1930年9月,《中共武平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政治决议案》指出:“封建势力雄厚。武平县属各区乡农村均聚族而居一个村落,只有一姓,有杂姓的村落十难寻一。因此,宗族界限极严,宗法社会的习惯极深。”[3]208宗族制不利于苏区土地革命活动的推进,阻碍苏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二是闽西妇女不仅在物质生活上艰苦,在精神上还遭受旧礼教的束缚与家庭的压迫,社会地位低下。当地流传的歌谣《十二月妇女苦》形象描绘了闽西妇女一年到头的痛苦生活,并说:“爷娘家产亻厓”冇份,来做猪牛卖身钱”“旧时礼教太唔明,轻女重男真可痛,婚姻不由亻厓”甘心。”①客家话,“亻厓”是“我”的意思。“冇”是“没有”的意思。“唔”是“不”的意思。[4]31也正因如 此,闽西妇女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平等自由权的愿望。三是迷信思想的影响。土地革命前,由于闽西经济文化落后,农民生活贫困,加之统治者愚民政策的推波助澜,农民的迷信思想浓厚,迷信活动盛行。当地民众把遭遇的一切都归结于自己的命数。这些都与中国共产党的信仰相背离,成为推进革命的障碍。

国民党军阀代表大地主豪绅、资产阶级的利益,对苏区意识形态建设也带来很大的挑战:一方面,国民党军阀利用国家机器在意识形态上控制闽西人民。邓子恢在《更进一步的绅阀与财阀》中指出:有钱有势的“绅阀”和“财阀”,他们“在政治上,都握了最高权:‘法律’是他们定的,‘官史’是他们做的,‘军队’和‘警兵’是他们组织的,他们占了‘统治阶级’。”[5]63赤手空拳的无产者只好无条件的屈服在他们统治下。另一方面,国民党意识形态与军阀封建意识相结合。在闽西,“一般豪绅地主利用家族关系、地方主义来蒙蔽工农的阶级意识。”因此,苏区革命斗争要“打破一切的宗法关系。”[5]64

因此,中国共产党在闽西要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必须突破意识形态领域的双重束缚。《新龙岩季刊宣言》指出:“军阀的作祟,乡霸的刁歪,富贵阶级的压迫平民,耶孔等教之束缚思想界”“故乡父老兄妹们,咸蒙其祸谁不痛心切齿!”[1]36面对强大的敌 人 ,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建设意识形态以提供精神力量,一则为鼓舞同志的斗志,另一则是利用意识形态吸引和团结民众,为革命提供基础。1931年,邓发在中共闽粤赣边特委机关报《红旗》发刊词中指出:要战胜这残酷的环境,“不仅要党有正确策略,且要每个共产党员勇敢坚决执行!每个共产党员都应站在群众前面,领导千百万的群众与敌人作残酷的斗争!”[6]还要“普遍的宣传,使革命的主义为群众所认识而生信仰,实行的力量 。”[1]85简言之,中 国共产党在闽西苏区进行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双重维度,既要维护自身的意识形态,又要对敌人的意识形态以有力攻击。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闽西苏区意识形态建设的途径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坚持无产阶级立场和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等等,都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在闽西苏区进行意识形态建设,遵循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基本内容与中国国情和苏区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相结合的原则,并把其融入闽西苏区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党的建设等各项实践中。

1.开展土地革命:为闽西苏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闽西苏区广泛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要,消灭封建关系,完成中国民权革命在经济上的任务,使农民支持革命,这为苏区意识形态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1929年7月27日,《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关于土地问题决议案》指出:要达到提高农业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解放贫苦的农民,解决全社会的生活问题等目的,“根本只有用革命的方法,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归于农民生产者,舍用这样痛快的方法,是没有其他道路可走的 。”[7]133可以说,土地革命对苏区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彻底肃清封建残余。封建势力,“他的经济基础完全靠土地剥削。”[7]388因此,通过彻底的土地革命,“农民得了土地,解除了一切封建束缚 。”[7]133苏维埃政权建立后,把族祠作为学校或办公场所,宣扬民主、平等的关系,从精神上解放民众,打破了“宗法”“族规”封建道德的束缚。二是打倒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帝国主义在中国农村收买原料、销售商品,要靠地主、富豪及由地主变成的商业资本家之手经营,要靠军阀之手保护。而这些地主、富豪、军阀、官僚又产生于“私有土地”的剥削。所以,“只有彻底的土地革命,才足以消灭豪绅、地主、军阀势力,而使帝国主义者在中国失了剥削的工具。”[7]389三是团结农民以巩固苏维埃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革命运动,使农民得到土地,从而“团结农民,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巩固苏维埃政权,而完成民权革命的任务 。”[7]389可见,土地革命对增强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意识,实现党的最低纲领来说是一种重要的途径。由于土地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活动,从而保证了土地革命胜利后的共产主义最终目标和方向。闽西苏区党指出:“因为无产阶级在这民权革命当中建设了革命的领导权的原故,最后的结果是要把农业引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发展的。”[7]133

2.建立苏维埃政权:为闽西苏区意识形态建设夯实民意基础

苏维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众走上政治道路的一个利器。1929年7月,《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关于苏维埃政权决议案》明确指出:“苏维埃是新的国家政权形式,是被压迫工农群众自己管理政事镇压旧统治阶级的政权组织。”[8]16明确指出了苏维埃政权与蒋介石国民党政权本质的区别,体现了苏维埃政权的最根本意义,即苏维埃“可以真正代表群众利益。同时也可以引进广大群众参加政治,以造出无产阶级的政治人才。”[8]16

苏维埃新型国家政权的制度优势使中国共产党在闽西苏区占领舆论宣传高地。流传在苏区的《拥护苏维埃奋斗曲》这样说:“工人们,摩你的拳。擦你的掌,向资产阶级进攻!打倒那帝国主义国民党,革命才能成功。工人们,奋斗呵!苏维埃成立了!农民们,摩你的拳。擦你的掌,向豪绅地主进攻!打倒那帝国主义国民党,革命才能成功。农民们,奋斗呵!苏维埃成立了!士兵们,磨你的刀,擦你的枪,向军阀团匪进攻!打倒那帝国主义国民党,革命才能成功。士兵们,奋斗呵!苏维埃成立了!工农兵,联合起来,团结起来,向反动势力进攻!消灭那帝国主义国民党,革命才能成功。工农兵,奋斗呵!苏维埃成立了!”[4]143

3.建设新文化:为确立闽西苏区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奠定思想基础

文化性是意识形态的天然属性,意识形态性是文化的重要特征。清除旧思想旧意识,确立党的意识形态,都离不开新文化的建设。1929年,《共青团闽西特委各县宣传科第一次联席会决议案》明确指出:“我们的文化是无产阶级的文化,无产阶级的文化是获得了无产阶级的意识,再把这种意识输入到群众中去;她一面输入无产阶级的意识,一面却猛力的打破群众中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7]345

在闽西苏区文化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移风易俗,肃清封建思想、地方主义等不正确思想,宣传无产阶级思想意识。闽西苏区大部分群众还存留封建思想,这对革命而言是一大障碍。因此,闽西苏区党指出:“应对于残余的封建势力作坚决的意识斗争,肃清一切封建思想的残余,彻底打破一切封建关系,确立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以保障土地革命胜利,保障民权革命能够很顺利的转变到社会革命阶段。”[3]78在“确立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文化建设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闽西苏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把“彻底肃清封建思想;提高群众的阶级觉悟;识字运动”[3]79作为闽西苏区文化部总的教育方针,明确文化的阶级性和革命性。二是废止国民党党化课本,由闽西文化委员会编制新课本,强调“必须有适合于共产主义的课本”。[9]三是对农民一切传统不良风俗、习惯、迷信等等,进行解释,并指出其弊害所在,使他们的思想归于正确。[1]69四是在向妇女宣传时,特别指出:“压迫妇女的自由的不单是妇女的家庭,而是整个封建阶级,妇女要彻底解放应与男子一起参加革命,彻底地从旧礼教束缚之下解放出来。”[7]129

4.与国民党军阀展开思想斗争:争取群众对闽西苏区意识形态建设的认同

为了争取民众对革命的理解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在闽西苏区与国民党军阀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主要体现在:一是重视斗争时使用口号,使群众树立阶级斗争观念。闽西永定县各地的农民特别是附城一带,因为深受城内豪绅政治势力压迫,常有一种普遍“杀尽城内人”的观念,即地方主义的倾向。对此,闽西苏区党指出:“杀尽城内人”的口号,就应加上阶级的意义,改为“杀尽城内豪绅地主!”[1]192只有这样,农民群众才能逐渐确立阶级斗争观念,不会把城内手工工人和贫农与豪绅地主混为一谈,也不会只看到本地豪绅地主而忽视别地的豪绅地主。二是在日常的斗争中揭破国民党及任何一派改良欺骗的宣传,粉碎群众对国民党各派的任何幻想。国民党军阀说:“我是为求得中国独立自由而战争”“我是为反对封建势力而战争”“我们为统一、裁兵、裁厘而战争 ”。[7]272对此,中国共产党在《四军党部为反对军阀混战告工农兵群众书》中回应说:这是国民党军阀“唯恐劳苦群众起来反抗,就打起许多好看的旗帜来欺骗我 们 。”[7]272并进一步指出:要实现彻底的裁厘裁兵、真正的和平统一,必须首先推翻国民党的统治;要彻底肃清封建势力,必须完全推翻国民党的统治;要根本驱逐帝国主义,必须首先推翻国民党的统治;要根本消灭军阀战争,“更只有广大工农劳苦群众一致起来,以革命斗争的力量,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自己直接管理的政权——工农民主苏维埃共和国。”[7]272

5.加强党的建设:提升中国共产党对闽西苏区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能力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领导力问题。1929年7月,《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政治决议案》指出:“闽西党员数量太少,六县共计不上三千,当然不足以领导百几十万新发展的群众,兼之党员质量亦很不好,政治水平太低,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去年斗争中干部损失太多,为了这些原因,党的领导力,就削弱了,其中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组织性,简直象一盘散沙。”[10]118党的领导力薄弱问题,直接影响苏区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因为党是领导一切的”[10]131。

为提升党的领导力,党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党的组织建设。在《古田会议决议》中,针对党内存在的把批评变成攻击个人的非组织观点,提出“教育党员懂得党的组织的重要性,对党委或同志有所批评应当在党的会议上提出”[11]731的纠正办法;针对极端民主化现象,提出“在组织上,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11]729;针对党员加入太随便问题,指出要“旧的基础厉行洗除”,把不合格的党员清洗出党。同时把“阶级觉悟”“忠实”“有牺牲精神”等条件置于新分子入党条件的前列,提高党员的党性;针对纪律松懈问题,规定“严格地执行纪律,废止对纪律的敷衍现象”[11]738。二是加紧对党员的教育训练。强调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党内教育,纠正过去之无计划的听其自然的状态 ”[11]741,这是党的重要任务之一 。《古田会议决议》指出,党员教育包括“政治分析”“组织常识”“红军党内八个错误思想的纠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研究”“革命的目前阶段和它的前途问题”等十项内容。通过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党内政治水平提高,党员能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党的领导力得到提升。《古田会议决议》虽在闽西苏区形成,对闽西苏区党的建设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但它同时也是红军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文件,更是整个苏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总之,在党的有力领导下,闽西苏区摧毁了旧社会意识形态存在的经济基础,肃清旧社会旧思想,建立了苏维埃新政权,苏区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苏区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有了极大的提高,开始懂得阶级、阶级斗争等政治概念,明白了自己解放自己的革命道理,并努力追求社会平等和民主等目标。1930年8月28日,《红旗日报》发表通讯《另一个世界的闽西》。文章这样说:从前,工农群众长期在豪绅地主们的剥削和威吓下,不敢有半点反抗。现在,工农群众阶级觉悟深刻,“他们组织自己阶级的群众,武装暴动,自动打倒豪绅地主,分谷子,分土地,焚田契,烧借约,成立自己的工会、农会。”[12]4闽西的妇女“旧礼教的道德完全打破,她们截了发,赤着足,完全是另一个世界的妇女。”[12]4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闽西苏区意识形态建设的具体措施

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仅是为了凝聚党员干部,还为了唤醒苏区人民群众的革命意识,团结人民大众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完成打破旧社会、建设新世界的具体任务。为此,闽西党从苏区实际出发,主要采取了以革命歌谣为宣传方式,以政治和经济利益为引导,以教育为主渠道,以法律、法规为保障等措施。

1.借助闽西流行的歌谣形式,创新苏区意识形态建设宣传方式

中国共产党重视宣传工作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1930年《中共闽西特委关于宣传问题草案》指出:“宣传工作是组织群众的前提,是鼓舞群众斗争的利器,只有经过宣传路线,党的一切任务才能很顺利的完成实际而无流弊 。”[3]76中国共产党在闽西苏区建立了宣传机构和宣传机制。但由于过去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闽西民众文化程度非常落后,“不识字的工农群众约占百分之八十以上。”[13]323以文字形式的宣传,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动员群众的作用。如何宣传群众认同和参与革命,是摆在闽西苏区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闽西山多,山歌也多,当地百姓把山歌作为重要的交流方式。山歌也因此成为闽西苏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形式。苏区政府和党把革命思想内容与山歌艺术形式相结合,创作了大量的革命歌谣。山歌被赋予革命思想和内容后,起着揭示旧社会的黑暗,号召群众推翻旧制度,摧毁维护反动统治的旧思想和建设新世界的作用。如《只因制度不公平》“问:如今世界样咁奇?样般亻厓 们被鬼欺?样般耕田无米煮?试问大家知唔知?答:这个道理极分明,只因制度不公平。土豪劣绅来压迫,做牛 做马难翻 身。”①客家话。“样咁奇”是“为什么这么奇怪”的意思。“亻厓 ”是“我”的意思。“唔”是“不”的意思。[4]44用 对唱的山 歌形式回 答了群众受压迫受剥削的根源在于封建私有制。于是,在《救穷歌》中号召群众为实现解放而起来闹革命,“共产社会一定成,这句话无欺人;土豪劣绅杀干净,军阀官僚容易平。”[4]54总之,在闽西苏区,中国共产党把山歌作为动员群众、激发士气的重要宣传手段,成为人民群众战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成为打击敌人、瓦解敌军的武器。

2.以政治、经济实际利益为策略,引导农民认同苏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

中国共产党从农民讲求实惠的实际出发,在意识形态建设中注重以政治经济实际利益为策略,引导他们认同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在政治上,苏维埃政府是工农大众自己管理的政府,苏区的群众普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30年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定的《苏维埃政府组织法案》规定:“凡属赤色区域内之群众,年满十六岁以上者,不分男女,不分籍贯,均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13]195在经济上,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1931年4月4日,闽西苏维埃政府在第十二号布告中指出:“苏维埃政府一切的经济设施是根据工人阶级与农民联合的观点上,是根据无产阶级领导农民群众的观点上,与革命斗争的迫切需要,与城市乡村贫农、中农、小资产阶级下层群众利益,密切联系起来而决定的。”[14]在颁布的闽西苏区十条经济政策中,包含农民土地问题、工人劳动问题、群众的债务问题、商业问题、捐税问题、给养问题、居住问题、农产品问题、合作社问题、帝国主义问题,均根据当时民权革命阶段中的政纲和策略以及闽西实际情形,从群众利益出发而决定的。

通过政治、经济利益的给予,闽西苏区意识形态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30年2月《永定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日刊》说:“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对于商民处处都感觉有莫大的利益”,“商民因此就大大的觉悟起来了!知道革命的好处,知道商民亦要参加革命了。”[13]56

3.以教育为主渠道,深入提高苏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阶级觉悟、政治水平和文化程度

1930年3月,闽西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苏区政府和党通过发展无产阶级教育事业,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阶级觉悟、政治水平,从而达到动员战争,为革命战争服务的目标。1932年《上杭县各区文化委员联席会决议案》说:“教育宗旨,扫除资产阶级的教育,彻底肃清残余思想,灌输革命的无产阶级文化,创造无产阶级文学,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武装工农群众的头脑,造成大批革命模范人才,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争取苏维埃胜利而奋斗。”[15]

闽西苏区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通过学校教育渠道,开展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教育。闽西苏区设有初级劳动小学和高级劳动小学,采用福建省政府编辑的《共产儿童读本》。《共产儿童读本》说:“木菩萨怕火,泥菩萨怕水,纸菩萨又怕火又怕水。菩萨,菩萨,你有什么灵呢?”[16]这样的教材通俗阐明所谓救苦救难的菩萨不过是木头、泥土、纸而已,根本解决不了任何苦难,只是剥削阶级用于麻痹人民精神的工具,要实现自己的解放还得靠自己的斗争。二是普遍实施社会教育,培育群众的政治意识。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要动员群众参加革命,就要宣传思想,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和阶级觉悟,从而更自觉地为革命斗争服务。为此,“闽西和各县政府应该设立比较大规模的图书馆、革命纪念馆及俱乐部等”[3]80,规定各乡村须有以下社会教育机关之设立:“A、俱乐部一所;B、通俗图书馆一所;C、各种革命的报纸刊物、宣言张贴出普遍的设立若干所;D、多量组织不识字群众的读书团;E、各小学都要开办劳动夜校。”[3]80这些措施,可以在识字和娱乐活动中提高群众的斗争情绪和政治认识。三是举办短期的培训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1930年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后,闽西苏区干部训练班全面开展,快速培养了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干部和技术人才。此外,闽西苏区根据革命需要,在党内还办有一种流动训练班,由区委或乡支部负责开办,对广大党员进行教育训练。无论是短期训练班还是流动训练班,目的都是教育党员干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认识能力和政治理论水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来分析形势、解决问题。

4.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保障

闽西苏区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使意识形态建设成为有法可依的革命活动。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剥夺反动者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30年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会议宣言及决议案》第二章选举条例中规定十一种行为人及其家属无选举权或被选举权,包括:“过去及现在充反动政府之官吏、警察、衙役、侦探、及白军营长以上的官吏者”“城乡绅士、乡董、民团团总、族长,地保等”“现在反动政党党员”“过去收租过活者”“经常营放高利贷或开当铺者”“利用资本雇佣工人谋利的商人及工厂厂主”“宗教师及现在宗教徒、僧道、尼巫等”“有反革命行为经政府剥夺其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者。”[8]54-55二是严惩反革命。《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会议宣言及决议案》规定:“土豪劣绅恃势欺压平民者枪决”“反动政党领袖,危害革命者枪决,其党员自首者免究”“勾结白军摧残群众者枪决”“为敌军引路者严办”“为反动派当侦探者枪决”“窝藏反动派及侦探者严办”“强收租息捐税者枪决”“破坏革命团体及苏维埃征服者枪决”“捣乱会场或政府机关者严办”“私藏枪械者严办”“侵吞公款侵害公共建筑物及公产者究办”“乱烧乱杀者严办”。[8]85-86三是经济上实行没收和惩罚政策。1929年7月27日,《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关于土地问题决议案》指出:“没收一切地主土豪及福会[公]堂等田地(不论典当卖绝一概没收),归农民代表会或农民协会分配。”[7]133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闽西苏区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启示

当前,中国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面临的时代环境和条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新时代新环境来看苏区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有当时的时代色彩。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闽西苏区意识形态建设也闪耀着智慧之光,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1.站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上:意识形态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原则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中国共产党在闽西苏区把意识形态工作与打土豪分田地、保卫苏区胜利果实结合起来,制定了一系列维护群众利益的政策,在政治经济上给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坚持人民群众的立场,使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为苏区群众所接受和支持。

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人民立场不动摇,这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鲜明特色。在2013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17]154当前,坚持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人民性立场,就是要坚持以民为本,就是要把“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作为根本问题来解决,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站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上:意识形态建设与意识形态批判相统一的工作策略

中国共产党在闽西苏区意识形态建设中,积极宣传苏区的新生活、新面貌,讴歌其为“另一个世界的闽西”。但也毫不隐瞒批评苏维埃政府、党组织、党员中存在的问题,肃清苏区社会中存在的旧思想。

这种在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的同时,积极开展舆论斗争的辩证思想,也体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一方面,当前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性、迫切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着重重挑战和困难,必须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以及弘扬主流思想舆论的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以凝聚全社会力量。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17]155这既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也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方针。另一方面,对待社会上的问题,要敢于站出来纠正错误言论,应该坚决抵制一些不利于团结的破坏分子,降低其对社会的危害。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要“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认清西方所谓‘新闻自由’的本质,自觉抵制西方新闻观等错误观点影响,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18]

3.站在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上:意识形态建设“虚实结合”的工作方法

闽西苏区时期,党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实际出发,进行意识形态革命,使闽西人民群众不再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军阀意识形态上的欺骗和愚弄、蒙蔽和压迫;注重结合闽西苏区建设实际,把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与苏区经济、政治、文化等实践相结合。

在意识形态建设“虚实结合”这一点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清醒的头脑。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17]153这一论断从辩证的角度揭示了意识形态建设要从实际出发,要注重结合经济工作的开展。一方面,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建设要服务和服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氛围和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在推进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向前发展的同时,意识形态建设也必须稳步向前推进。

4.站在党、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前途命运上:“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意识形态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意识形态工作也必须掌握在党的手中。中国共产党在闽西苏区,重视党的建设,全面提升党的领导能力;在理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群众宣传等各个方面都充分体现出党对意识形态建设领导权的重视,从而成就闽西“二十年红旗不倒”的典范。

当前国内外社会环境复杂多变,“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9]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20]具体来说:首先,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教育,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才能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上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其次,重视理念、手段的创新,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特别是在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形势下,要拓宽思路,运用新技术创新媒体传播方式,掌握互联网、手机等新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和管控权。第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2014年12月,习近平对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指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21]

猜你喜欢

闽西苏区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苏区人家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苏区创业致富人
适时适度:闽西乡土历史辅助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