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抵御意识形态风险的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
2021-12-23霍广涛
霍广涛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意识形态建设经验,以及汲取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教训,立足于总体国家安全的高度明确提出了“意识形态风险”这一科学命题。因此,从学理层面剖析“意识形态风险”这一重大命题的精神实质,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抵御意识形态风险的百年历程,以期为当下我国意识形态风险防控提供借鉴经验。
一、中国共产党抵御意识形态风险的深层透视
意识形态风险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只要阶级社会存在,意识形态风险就必然存在。因此,透过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剖析意识形态风险生成演化规律,进而有助于精准研判意识形态领域风险。
1.意识形态风险的科学内涵
“风险”一词最初是指航行在礁石之中而导致的损失,被理解为客观存在的危险。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风险成为一个反思性概念,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认为,人们生活在现代文明的火山口上。也就是说,风险已经存在于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不同领域对“风险”的理解并不一致,主要呈现在两个层面:其一,认为风险是造成损失、损害的可能性;其二,认为风险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状态的认知与判断。基于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笔者认为风险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对其正常运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及对这种可能性的认知与判断。因此,所谓意识形态风险就是指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健康发展,致使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遭受损失破坏的可能性及对这种可能性的认知与判断。但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一方面是指,主流意识形态在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较量中始终能够处于一种相对不受威胁的稳定状态;另一方面是指,主流意识形态能够通过自身合理建构与实践相契合,始终保持自身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因此,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意识形态风险内在地包含了竞争性风险和建构性风险两方面。
2.意识形态风险的理论依据
意识形态风险问题既是现实问题也是理论问题,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1]换言之,任何意识形态都是特定阶级或群体的思想观念体系。因此,每一阶级或群体都在极力宣扬自身意识形态,企图证明本阶级意识形态的合理性。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代表的是广大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要将无产者从资本驱使的异化状态中彻底解放出来,这必然引起资产阶级恐慌。因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冲突不可避免且斗争日益激烈,资本主义国家必然要通过各种途径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敌对性质的意识形态风险随之而来,苏联解体就是最好的例证。
意识形态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意识形态并不是在人们头脑中凭空产生的纯粹抽象的思辨体系。意识形态来源于现实同时又指向现实,否则意识形态只能沦为“虚假的观念”。马克思在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虚假性基础上,从市民社会重新审视意识形态,指出意识形态是现实客观存在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因此,一定阶级群体为维护自身利益,必然要维护自身意识形态排斥异己意识形态。于是,社会关系的变动、利益关系的调整必然会引起意识形态纷争,产生潜在的意识形态风险。
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独立性。而“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范畴”[2],因而也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方面,意识形态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另一方面,意识形态自身具有特殊的演变规律,其发展变化并不一定与社会发展同步,有时滞后于现实社会存在,有时超越现实社会存在。比如右倾机会主义不能跟随变化了的实际而前进,“左”倾机会主义超越客观存在把幻想当真理,二者在本质上都片面夸大意识形态的主观能动性,致使意识形态理论严重脱离现实社会实践,进而诱发各种建构性的意识形态风险。
二、中国共产党抵御意识形态风险的百年历程
虽然“意识形态风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提出的重大命题,但其却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各个阶段。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抵御意识形态风险的百年历程,对当下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具有重要价值。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抵御意识形态风险的艰辛探索(1921—1949年)
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并非一诞生就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与接受,而是在不断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崭露锋芒,进而上升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就面临着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围攻,其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各种社会思潮的质疑与批判。然而在重重包围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创办刊物、散发传单、组织工会等形式扩大理论宣传,启发工人阶级思想觉悟,逐步壮大了马克思主义阵营。
在大革命后期及土地革命前期,由于党内存在严重的思想分歧,使得中国共产党遭受严重打击。首先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在党内占据领导地位,陈独秀受国际共产主义影响,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前途命运存在错误认识,放弃无产阶级革命尤其是革命武装斗争的领导权,导致大革命失败。于是中国共产党紧急召开八七会议,批判和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但没有清醒地意识到党内正在滋长的“左”倾情绪,使得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在党内逐渐占据领导地位。“左”倾机会主义机械教条式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过分夸大革命主观力量,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党内不满情绪、悲观思想滋生蔓延。在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并通过一系列意识形态教育,纠正了党和军队内存在的错误思想,使几乎陷入绝境的中国共产党获得了重生。
在抗日战争时期,“党内的主要危险倾向,已经不是‘左’倾关门主义,而转变到右倾机会主义,即投降主 义方面 了。”[3]391对此 ,中国 共产党广泛开展抗日宣传教育,尤其是毛泽东撰写了《实践论》与《矛盾论》两篇文章,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认识论根源,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决心与信心。抗战胜利后,党内外普遍存在一种和平幻想,希望国共两党和谈。基于全国民众的利益诉求,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积极推动和谈,另一方面汲取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教育全党和人民要积极做好应对内战的准备。1949年春,国内形势发生巨大转变,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彻底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党的中心任务发生转变,党的工作重心也将由农村转为城市,党内各种不良情绪开始滋长。对此,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议上对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风险进行了研判,他指出解放战争的胜利会滋生“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4],警告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最大危险,并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
2.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党抵御意识形态风险的曲折历程(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如何把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也就是如何肃清封建主义落后思想、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确立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于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与学习运动,对错误意识形态进行揭露与清算,逐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开辟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征程。
1956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苏共召开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并引发波兰匈牙利事件。同时,国内也多次出现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民退社等社会事件。经调查分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认为国内各种突发事件在其性质上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其根源是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脱离人民群众,强调要加强执政党建设和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方法。但由于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大造社会舆论,使得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发生误判,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谁胜谁负的斗争,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解决。”[5]于是,本“应该是一次既严肃认真又和风细雨的思想教育运动,应该是一个恰如其分的批评和自我批评”[6]的整风运动迅速演变为反右派斗争,使得阶级斗争扩大化,“左”倾错误思想迅速滋生蔓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邓小平曾指出“建国后,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七八年,我们吃亏都是在‘左’。”[7]在这一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认识不足,认为公有制程度越高越好,同时在经济建设上又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基于“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不仅轻率地改变了八大一次会议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而且作出了与八大一次会议截然相反的论断,将阶级斗争作为当前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埋下了隐患。但客观来讲,这一时期党抵御意识形态风险的成就是显著的,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逐步确立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绝不能因曲折与失误而否认其历史贡献。
3.改革开放新时期党抵御意识形态风险的历史境遇(1978—2012年)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社会历经十年动乱,“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8],国内民众不满情绪滋生蔓延。在此境遇下,邓小平主张要解放思想大力发展生产力,并明确强调:“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9]143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一些西方文化价值理念不断涌入,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一些不良现象,邓小平将其概括为“精神污染”,提出“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10]4“4要说有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10]156等论断,强调要用法律和教育两个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蔓延,中国共产党面临严重的意识形态危机。邓小平深刻意识到:“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10]344对此,邓小平强调我们党必须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10]267,高度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展和平演变。20世纪末,江泽民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共产党正面临着一种“信任危机”,并告诫全党同志不能掉以轻心,要保持高度警觉,及时化解民众不满情绪。进入21世纪,胡锦涛曾对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整体研判,他指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总体态势是好的”,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有所滋长,思想理论领域里噪音杂音时有出现”[11],必须要高度警觉并严加防范。除此之外,这一时期互联网在我国快速发展,基于这一时代背景,胡锦涛指出“互联网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成为意识形态较量的一个重要战 场 ”[12]64,要“高度警惕和严密防范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等手段进行文化渗透”[12]29,要解决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民主”“空中民主墙”制造思想混乱等问题。[13]411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抵御意识形态风险的现状考察(2012年—)
随着社会发展变迁,国家安全由传统领域延伸至非传统领域,国家安全面临诸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习近平明确指出当前我国面临国内国外双重压力,“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14],并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确保国家安全。在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座谈会上,习近平明确指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问题值得高度重视。”[15]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上,习近平立足于总体国家安全的高度指出当前“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16]81,并将意识形态风险视为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进一步提出“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并强调防范化解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习近平再次就意识形态风险作出深刻分析并提出了明确要求,不仅系统形成了意识形态风险的防范化解思想,也使意识形态风险问题上升至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
三、中国共产党抵御意识形态风险的经验总结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问题,在长期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成功抵御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风险,使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红色政权历经沧桑而不变色不褪色。对此,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抵御意识形态风险相关经验,对我们当下抵御意识形态风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与时俱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功抵御意识形态风险,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反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清算了前期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摒弃了“两个凡是”错误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清楚地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制约性因素,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重要判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刻地回答了各个时期我们党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并指明了未来社会发展方向,使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进而有力地化解了一系列意识形态风险挑战。
2.刀刃向内: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增强抵御意识形态风险能力
“党的思想建设就是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17]因此,增强党抵御意识形态风险的能力,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对此,毛泽东曾明确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3]606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色成为一个重要又紧迫的问题。对此,中国共产党开展“三反”“五反”、整党整风等系列运动,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改革开放时期,为了防止党员干部腐化变质,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10]39于是,邓小平提出了多个“两手抓”主张,如“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等。正是由于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党的思想建设,党的领导能力与水平显著提高。20世纪末,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我们党建设的更加坚强有力,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了从严治党的新经验。进入21世纪,胡锦涛明确指出:“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是理论建设。”[13]453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抵御意识形态风险的能力与水平。新时代,习近平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历史表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成功抵御意识形态风险乃至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障。
3.凝聚共识:通过意识形态教育巩固全体人民共同思想基础
科学先进的思想理论体系不可能在人的头脑中自发形成,必须要通过自觉的理论教育将其灌输给人民群众,通过改造人的主观世界进而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基本原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向群众宣传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革命的当前任务及前途命运,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极大地夯实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更是高度重视对人民群众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在全国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活动,对人民群众思想转变产生了深刻影响。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想转变,邓小平明确提出要用法律和教育两个手段来解决“精神污染”这一意识形态风险。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先后开展了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明确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自觉做到“两个巩固”,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大地巩固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4.人民至上:维护群众利益不断夯实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
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8]286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功抵御一次次意识形态风险,其根本就在于其始终能够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阶级基础稳如磐石。“在意识形态领域,是否坚持人民至上、恪守人民立场,是关乎舆论导向与意识形态工作发展方向的根本政治问题。”[19]中国共产党自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并在百年实践中践行与彰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毛泽东曾明确提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20]改革开放前夕,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思考,坚持“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并对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利益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只有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邓小平指出:“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9]146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更是明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相继提出了“群众利益无小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重要论断。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将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成功化解一次次风险挑战。
四、中国共产党抵御意识形态风险的现实镜鉴
立足时代发展要求,在吸收借鉴中国共产党抵御意识形态风险的经验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策略,是新时代抵御意识形态风险的内在要求。
1.强基固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不动摇
随着国际国内环境发展变化,尤其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暴发推动了“大变局”的发展变化。美国为维护自身霸权地位对我国采取一系列打压措施,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此境况下,必须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始终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不动摇。
一是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马克思曾明确指出:“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21]这充分说明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社会矛盾凸显,各种思想认识问题尖锐,特别是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杂音噪音不绝于耳。且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彰显,使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对我国进行经济打压、政治围攻,意识形态斗争完全公开化,迫切需要党对意识形态进行强有力的领导。
二是要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决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口号,而是要各单位各部门层层落实、件件落实的具体行动。随着党中央《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文件的陆续出台,既严格要求各部门各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又要落实意识形态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意识形态风险防控主体的责任意识,进而督促相关部门及人员认真履责,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2.举旗铸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抵御意识形态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2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与旗帜,必须要推进其入脑入心,用新思想引领社会发展。
首先,要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行动指南,指明了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同时又是对新时代中国面临现实难题的回答,只有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才能准确把握其内涵与本质,才能廓清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混乱,进而有力增强抵御意识形态风险的能力与水平。
其次,要提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8]1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并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纯粹思辨体系,而是来源于现实同时又指向现实的行动指南,是着眼于我国现实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是新时代中国道路发展的定盘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16]60因此,抵御意识 形态风 险必须 要推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使人民群众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党同向同行、与时代同频同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3.返璞归真:以更多获得感夯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阶级基础
“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才能为人民所接受,意识形态工作的阶级基础才能稳固。”[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必须要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牢牢夯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基础。
首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大“蛋糕”。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必须要抓住民生这个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而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自然而然会增加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广泛认同。尤其当下,西方资本主义强国为了维护自身霸权地位对中国进行经济打压。此时此刻,我们更应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保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这是事关中国长期发展的根本。
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分好“蛋糕”。在追求我国经济总量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要大力促进社会共同富裕,进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一方面强调要“做大蛋糕”,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出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另一方面强调如何“分好蛋糕”,解决贫富差距扩大、财产收入不均等违背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问题,进而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以此来增强民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与理性信仰,筑牢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