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8层螺旋CTA对冠心病筛查与心电图对照临床分析

2021-12-23蔡胜利李永霞通讯作者董欢欢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1期
关键词:导联冠脉螺旋

蔡胜利,李永霞(通讯作者),张 磊,陈 宇,董欢欢

(1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放射科 江苏 南京 211800)(2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江苏 南京 2118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的慢性心血管疾病,此病的产生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导致冠脉供血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所致的心肌损害[1],临床又称之为缺血性心脏病。相关研究表明[2],冠心病的致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年龄、血脂、血压、体重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认为是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发病后,其冠状动脉血管腔会逐渐出现狭窄、堵塞现象,致使其心肌缺血、缺氧症状的发生。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功能会出现严重受损,且胸部会伴有明显的疼痛症状,同时会出现发热、恶心、血压下降、发绀等症状,甚至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临床上在对冠心病患者治疗时,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为提高疾病治疗效率,需对患者行有效、准确的检查,以确定冠心病具体病变情况,然后制定相应治疗措施以有效提升疾病治疗效率[3]。随着科技的发展,冠心病诊断技术也得到了提高,其先进的仪器日益增加,检查方法也不断发展成熟,原有的诊断方法如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造影、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等诊断也更全面,为提高对冠心病诊断方法的认识,更合理选择于临床,本文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于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12导联心电图对冠心病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临床门诊及病房就诊,存在典型或不典型胸闷、胸痛,疑似冠心病的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108例患者中男性61例(56.48%),女性47例(43.58%);年龄48~70岁,平均(61.05±6.02)岁,50岁以下者17例(15.74%),50岁以上者91例(84.29%);体质量45~70 kg,平均体质量(57.54±5.53)kg;病史3个月~12年;身高153~178 cm,平均身高(165.58±16.38)cm。所有患者均行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及12导联心电图检查。

纳入标准[4]:患者就诊时均伴有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等临床症状;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伴有先天性心脏疾病者;合并其他肾脏疾病者;伴有严重认知障碍或者精神疾病者;合并肿瘤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对造影剂过敏者;伴有心脏手术史者。

1.2 方法

心电图检查:检查前患者静息状态下取平卧位,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12导联心电分析系统,纸张的速度为25 mm/s,电压为10 mm/mV。对108例患者行心电信号监测,并记录心电图。心电图各导联ST段改变阳性标准:ST段偏移的测量参考水平为TP段,测量点选在QRS综合波J点后80 ms,连续测量3个波形,取其平均值,心电图有2个以上导联的ST段在J点后0.06~0.08 s见水平型或者下斜型压低≥0.05 mV,心电图上除AVR导联外其他每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0.1 mV或在R波为主的两个相邻导联T波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10认为有意义,AVR导联ST段抬高≥0.05 mV即有意义,均记录下每位患者心电图12导联ST段下移或抬高的幅度以及最高最低的导联。

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于检查进行前需对患者实施碘过敏试验,若患者无过敏现象且心率<70次/min,则可对其实施扫描检查,若患者于检查前的心率>70次/min,则需要给予患者含服倍他乐克,含服剂量为20~40 mg,然后对患者进行扫描检查。需对患者冠脉斑块以及钙化情况进行监测,以使扫描可准确定位;扫描区域为气管分叉以下1 cm处至膈肌水平面间,并对128层螺旋CT进行参数设置,探头覆盖为15~25 mm,扫描层厚为2~3 cm,扫描旋转时间为0.4 s;并对冠状动脉造影参数进行设置,探头覆盖为35~45 mm,扫描层厚为0.6~0.65 mm,旋转时间为0.4 s,电流为135~63 mA,管电压为120 kV,扫描速度为2.5 r/s。在检查时使用多平面充足、容积再现、曲面重建、遮盖容积重建等方式,分析心脏冠状动脉的重建图像,以将冠状动脉及其各分支图像使用二维以及三维图像清晰显示,并将所得图像进行360°旋转,以对患者冠状动脉的斑块、钙化情况与狭窄程度作出全面评估。

图像处理:原始数据厚0.625 mm,0.625 mm重建间隔,采用心脏标准算法,常规采用R-R间期75%期相进行图像重建。

1.3 观察指标

参照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5],对照12导联心电图、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方法其检查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2导联心电图预测结果

108例患者中,经冠脉造影证实,阳性患者72例,阴性患者36例;阳性患者中,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54例,其中ST段抬高23例,压低31例;阴性患者中,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11例,其中ST段抬高7例,压低4例;预测冠心病灵敏度为75.00%(54/72)、特异度69.44%(25/36)、准确度73.15%(79/108)、阳性预测值83.08%(54/65)、阴性预测值58.14%(25/43)。见表1。

表1 12导联心电图预测冠心病与冠脉造影结果比较 单位:例

2.2 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冠脉造影阳性72例患者中冠状动脉狭窄患者67例;阴性36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患者10例。诊断灵敏度为93.06%(67/72)、特异度72.22%(26/36)、准确度86.11%(93/108)、阳性预测值87.01%(67/77)、阴性预测值83.87%(26/31)。见表2。

表2 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单位:例

2.3 病变支数比较

冠脉造影证实单支病变42例,心电图显示单支病变心肌缺血23例,冠脉造影证实多支病变52例,心电图显示多支病变心肌缺血34例,心电图病变支数总检出率为60.64%(57/94),冠脉造影病变总检出率为87.04%(94/108);在检查108例患者共360支病变中,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30支不可评估,14支因运动伪影显示不清,6支难以辨别,共检出病变310支,总检出率为86.11%(310/360)。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病变检出率差异显著(χ2=4.72,P<0.05);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心电图病变检出率差异显著(χ2=4.42,P<0.05);冠脉造影与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病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

3 讨论

目前我国已处于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导致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疾病,在我国较常见,此病的产生因素多与慢性病史、肥胖、家族遗传、个人生活习惯等有关,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斑块,致使冠状动脉出现狭窄、堵塞或者破裂现象,并导致血栓形成,对患者心肌功能造成严重损伤,危及其生命安全。

临床上会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合理的药物治疗或者介入治疗,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减少对心脏的损伤。在对冠心病患者治疗前,需要对患者的心脏部位进行全面的检查工作,以掌握患者具体的病情情况,然后对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提升疾病的治疗效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上在对冠心病患者检查时,常见的检查方法有心电图检查、DSA血管造影检查和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心电图检查是最早用于诊断冠心病、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冠心病病理基础系心肌血液供应障碍,因血液供应障碍程度不同,其病理变化在心电图上表现不同[6-7]。研究表明[8]:当图像出现在疾病发作时,或发作时加重,则其诊断价值更高。相关研究显示动态心电图及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在冠心病诊断中还存在性别差异,史旭波[9]等人研究中结论为:女性诊断冠心病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提高,男性患者敏感性有提高,特异性无明显变化。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心电图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冠心病的可能性,而仅凭ST-T改变也不能确定为冠心病,结果经常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需结合其他诊断方法、指标来诊断[10]。

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技术的发展,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技术能够对冠状血管情况进行清晰、精准的显示,并且扫描速度快、成像快,可以对病变部位进行全面的观察,可胜任不典型胸痛的鉴别诊断,提高了疾病的诊断准确性。理论上已具备初步筛查冠状动脉病变的能力[11]。

研究结果显示,12导联心电图预测冠心病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69.44%、准确度73.15%、阳性预测值83.08%、阴性预测值58.14%,与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93.06%、72.22%、86.11%、87.01%、83.87%对比差异显著(P<0.01),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明显较高。冠脉造影病变支数总检出率为87.04%,心电图病变支数总检出率为60.64%,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病变支数总检出率为86.11%,心电图与冠脉造影、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均具显著差异(P<0.05),而冠脉造影与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差异不显著(P>0.05)。

综上所述,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冠心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明显较高,能有效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差别不大,作为冠心病筛查手段,值得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导联冠脉螺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预后的价值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其他导联心电图的比较与应用
旋风“螺旋丸”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