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2021-12-22陈宪雨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23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

摘要: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问题进行探究已经具备更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本文主要探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问题及实践路径。在问题分析中本文提出狭隘民族分裂思想、民族破坏势力、西方文化消减等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希望以此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问题;民族团结

习近平同志曾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表重要讲话,我国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视已经纳入党章,这就充分说明关于该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价值。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

本文首先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进行阐释,我国是世界上自立于民族之林的典型代表,尤其是我国多民族统一的社会实践更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丰富内涵。因此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可以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共同性特征,其不仅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单纯叠加,而是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突破的民族整体性[1]。党的19大报告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工作要求和方针,是指导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思想武器。如何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已经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基本工作,需要给予足够重视。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现实问题

我国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边疆民族地区人民内生动力不断发展。不过,在现阶段市场经济竞争影响下,部分边疆地区缺乏竞争力。并加上国内外因素的综合刺激,民族因素矛盾以及纠纷逐渐上升。本文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主要不应该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反华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影响和渗透

早期世界格局呈现二元对立,而苏联解体意味着单独势力的强大。中国先后在民族主义的刺激下生成民族分裂势力,其中较为典型的属于台独势力、藏独势力等等,这就与我国多民族和谐统一的宗旨相背离。尤其是民族势力将民族矛盾作为主要武器进行反华,甚至宗教在民族矛盾的利用下成为了区域内暴力活动频发的诱导因素。我国藏独、台独等反华势力被美国或西方国家所利用,已经成为了钳制我国发展的政治目标。由此可以看出,这不仅代表着民族问题的存在,更是一种典型的政治意识领悟的竞争[2]。

(2)西方文化多元论削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方国家在1970年左右开展多元文化活动,这种活动的指导思想正是多元文化主义,该思想注重民族差异和种群意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多元文化思潮在我国理论界形成了一种较为独立的存在,致使我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趋向虚拟。通俗来讲,西方多元文化在我国的传播致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削弱,严重影响了我国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3]。尤其是在多元文化主义渗透早期,部分学者将其作为民族关系处理的理论基础,通过鼓吹造势扩大作用和影响。多元文化的实质是对我国多元一体格局的分裂,是通过民族群体立场分化中华民族利益。此外,在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快速蔓延的背景下,“西方中心论”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意识形态主流。特别是在弗朗西斯·福山出版《历史之终结与最后一人》一书出版之后,围绕福山博士所形成的“文明终结论”快速抢占国际关系话语体系的制高点,由此衍生出“中国崩溃论”等论断。由于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导致国内出现很多唱衰中国发展的声音。受到这些观点的影响,很多年轻人陷入思想混乱当中,认为只有全盘接受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模式,才能让中国发展壮大。这种片面的认知与客观情况不符,导致少部分人与广大人民群众出現思想脱钩,对于形成并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造成一定阻碍。

(3)边疆民族地区狭隘民族意识滋长和民族分裂思想滋长

我国民族分裂势力存在固定特征,其由于历史因素、习俗、宗教信仰和区域相互作用,不过,分裂势力的政治和经济诉求与我国主体文化是相同的,只是因为在发展中呈现差异或者被它方利用,致使部分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削减,从而影响到全民族的团结。而且,从区域文化角度看待政治经济发展及都具备一定的区域特征,这也使得基于地域因素构建的身份认同容易与国家相对立。我国部分边疆地区正是由于这种影响条件导致狭隘民族意识的生成和滋长。其实质在于部分边疆地区过分强调民族属性和政治立场地位,从而阻碍国家整体发展的需求。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1)建设中华民族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

本文可以通过中华民族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的建立,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中华民族理论是对我国民族问题解决的核心,其不仅具备较为浓厚的历史资源和文化属性,更是在思想方面起到调控,其与我国发展历史相匹配,符合我国社会实践的主体内容。学科体系具备独立性和完整性,是突出国家主权和民族共同体地位的。可以以此为出发点作为我国民族理论宣传和发展的依据。尤其是在民族发展和民族自治方面,我国可以就共同体意识作出应对和实践。首先需要加强思想的统一,其次需要在民族历史民族政策方面宣传主体思想,通过化解潜在政治意图,激发民族联系,从而在理论建设的基础上有效消除损害中华民族故宫历史形成的错误言论和观点。

(2)加强中华文化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中华文化发展具有兼容并包的历史特性,其不仅是对我国各阶段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积聚,更是我国特殊历史时期文化认同思想。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社会共识。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需要以中华民族教育作为思想基础的。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必须通过教育满足发展。比如说,把民族精神教育作为战略任务进行执行,尤其是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从小做好基础,使爱我中华的种子在每一个青少年心中萌发和成长。其实,我们可以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划分,无论是在认同方面,还是在团结中都可以将其划分为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等等内容,而不同内容虽然有着单独的内涵,但在本质上具备一致性,是我国民族历史、精神传承和现代的统一以及继承。可以说,对于中华民族文化中典型的汉化或者是淡化表现属于一种错误[4]。虽然汉族人口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具备绝对的人口优势,但不能将中华民族理解为汉族。我国自成立之初奉行多个民族相互平等和谐统一的主旨。这也是我国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针和指导思想。因此,我们要在教育中通过文化认同联系实际,联系课堂,通过现代化媒体和技术进行中华文化的传播。除此之外,在教育过程中需要以历史故事、红色教育基地、历史场馆等等作为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渠道,通过具备优秀民族文化传播的现实载体让逐渐凝聚的民族意识得到上升,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可以通过共同角度思考问题[5]。

(3)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民族事务

习近平同志曾说:“只有具备法律性能,才能按法律办事,才能为民族团结作出保障。”因此,在民族事务处理过程中需要保持法治思维和法治处理方式。依法治国是我国管理的基本方针,在具体边疆民族事务落实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演化[6]。首先,需要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各少数民族、边疆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观念。使他们了解到法律对自身行为和组织行为的约束作用和保护作用。其次,对相关问题的解决需要具备法律思维和法律方式,尤其是领导干部务实管理决策时需要体现出历史观、民族观、集体观念,任何决策都需要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团结为根本发点。最后,需要坚决打击破坏民族团结的恐怖分子和分裂势力,必要时可以通过法律武器进行维护,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种破坏势力和分裂活动。

(4)积极构建新媒体宣传矩阵

进入21世纪之后,国家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竞争的维度也变得更具多样性。想要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不仅要大力提升国家硬实力,同时也要增加软实力。而能否成功夺取国际话语权,已经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一个关键点。这种背景下,一方面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青年人才,让其在与国外专家学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积极输出中国软实力,扩大各个领域信息交流中来自中国的声音。另一方面,要灵活利用信息化技术以及新媒体平台,积极将具有庞大用户基础的新媒体平台进行融合,例如将腾讯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各种专业论坛进行组合,形成新媒体宣传矩阵。积极输出爱国主义思想,让当代大学生在互联网上浏览资讯的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为全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互联网上流传的错误、腐朽思想,网络空间环境治理部门工作人员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对互联网环境进行净化,避免互联网上的错误、腐朽思想影响青年大学生健康发展。利用新媒体宣傳矩阵,让当代大学生能够及时了解中国各行各业近年来取得的突出成绩,提升当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引导大学生逐步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1]雷振扬,兰良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现状与深化拓展[D].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

[2]蒋文静,祖力亚提·司马义.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层次及实践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20,031(001):13-21.

[3]张前,张晓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实践[J].贵州社会科学,2019,000(011):32-37.

[4]宋严,丛熠璇.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价值及现实路径[D].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0(9).

[5]孟凡东,王占斌.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04):36-42.

[6]张志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边疆实践与探索——召存信民族团结事迹及启示[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000(001):60-63.

本论文系院级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高职思政课中爱国主义教育研究》项目编号XKT200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陈宪雨 性别: 女,民族:汉族 ,籍贯: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职务:教师,职称:副教授,学历学位: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正确认识“多元一体”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建构与解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的民族主义因素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俄罗斯 民族团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