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2021-12-22吴金生
吴金生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数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数感的养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的意义,让学生可以再生活快速分辨出数字的大小。并准确使用数字进行信息表达和沟通,而且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快速地找出问题的最优解法,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关键词:数感;数学教学;小学低年级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使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对数字有一个更直观的认知。而且数感较好的学生其数学成绩也相对较好,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比其他学生要深刻。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数感的时候要有足够的重视。虽然小学是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是真正系统性学习数学的开端,而且在数学的学习中难免会遇到难题,首先学生会尝试通过自身的能力找出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尝试解决难题但是由于自身能力不足遇到瓶颈,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帮助解决难题的同时,运用合理的方法去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培养学生数感的意义
数感的养成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学习高难度数学知识的时候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知识内容、找出其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解决问题。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无论是数字运算还是找寻数量关系,都是需要利用数感进行解决。只有学生掌握了数感能力,才能更加深入的理解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这个世界。数感的形成还能辅助学生对数字和数量关系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表述,而培养数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数感的养成比较漫长,所以数感能力的养成十分重要。当学生拥有较好的数感能力后才能在今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加轻松。
二、现阶段培养学生数感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足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数感的培养虽然得到了教师的重视,但是却没有让学生认识到数感的重要意义,主要原因还是教师没有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教学方式又过于老旧。而且在数学的学习中因为知识内容的抽象性,导致课堂氛围缺乏趣味,长时间的消耗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学生兴趣的降低,最后导致学生成绩的下滑。
(二)教学方式单一
虽然教师对培养学生数感有着足够的重视,但是教学方式却没有因此而发生改变和创新。而且对学生数感的培养缺乏针对性,部分教师在培养学生数感的时候,照搬以往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对其进行改变和创新,更没有考虑到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学生的兼容性。这样落后于时代的教学模式不仅形式单一,还容易导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下降思维逐渐僵化。由此可知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更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数感的养成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坚持下去,才能有较为良好的效果。
(三)缺少情景且脱离实际
小学数感的培养过程中,缺少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现阶段教师培养学生数感并没有为学生构建相应的生活场景,让数感的养成停留在书面上,脱离了实际生活。并且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很难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答,进而导致学生数学的学习脱离实际、不懂变通,使学生成为一个只会考试的机器,这样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学生数感的形成。
三、培养数感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
想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就要掌握学生兴趣,将兴趣作为学生的动力,刺激学生努力奋斗,尽可能跟上教师的讲课进度。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主要是通过对教材的讲解传授知识,并且教材可以让学生更加系统全面的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还能结合教材,合理规划学生的学习进度。课上时间是培养学生数感最有效的时间段,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构建高效课堂,将会大大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转化程度和学习兴趣。
(二)丰富教学方式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知识内容抽象化且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吸收,而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板书无法很好地将抽象的知识进行具象化呈现。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转化。所以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运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对数学知识进行转化比如视频、课堂活动等,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刺激下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结合实际生活,构建生活情境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数学学科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就一定要结合实际生活,建立相应的情境。例如,在《表内乘法》的课程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陪妈妈买水果的情境,假设妈妈买了5个苹果,一个苹果的单价是3元,然后让学生计算妈妈买的这5个蘋果一共花了多少元钱。教师引导学生开动思维去计算,得出正确答案。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收获数学知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数感的培养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数学教师对培养学生数感要有合理的规划,而且在培养数感的过程中要重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并为学生搭建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逐渐养成学生的数感。
参考文献:
[1]王娴.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J].天津教育,2019(00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