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1-12-22唐高艳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45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策略语文教学

唐高艳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施行,语文在教学中重要性与日俱增,而阅读在语文学科教的位置尤为重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整合课内外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创新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促进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现在的社会时全民阅读的社会,阅读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在“双减”政策下,阅读教学也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是国家所提倡的。语文作为阅读的有效媒介,通过小学语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关键,教师要明确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完善和创新课堂,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固化

通过对现阶段教学方式的研究发现,教师仅通过在课堂上将知识点进行机械性讲述,文章知识点之间缺乏连贯性、整体性,学生无法融入这样的学习情境中,更谈不上课堂结束后学生自动对知识点进行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受到单一思维方式的禁锢,不利于后期的学习。

(二)缺乏现实渗透性

知识本身是对现实生活的总结,一个人的阅读能力所及和水平肢解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就是在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但是当前教师在教授阅读的过程中,若总是照本宣科解读文章,逐字逐句分析语句,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阅读教学没有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情感不能得到升华,做再多的阅读练习,也只是做机械重复,对于阅读能力的提升无大的用处,对未来的发展起的作用不大,而且与阅读的本质目标相去甚远。

(三)学生缺乏阅读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的时期,对周围的事物是一种观察模拟的状态。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一个学习氛围很好的环境中,很容易耳濡目染的加入学习的阵列。然而,由于大部分家长不重视阅读,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营造阅读的氛围,缺乏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学生的阅读水平普遍低下。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语文阅读习惯

阅读应当成为学生一生的习惯这个习惯得养成习惯应该从小学阶段入手,因为小学生的可塑造能力很强,他们喜欢探索和学习,他们在对外界进行观察探索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对世界进行模拟。因此,老师应该抓住学生们这一阶段的习惯特点,创新语文课堂教学,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阅读。小学阶段是阅读培养的黄金时期,错过小学几年的时间,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将难以养成。一旦学生养成了阅读习惯,他们就会遨游书海,头脑中的知识和内容会更多,教师在小心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非常关键的。比如,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用每节课的前15分钟进行读书会,首先老师自己可以先给学生们分享一下昨天看了什么书、有什么感受,进行心得体会的交流,然后让学生们也加入进来,分享他们最近看过的书、诗歌等等。同时,对于分享了的同学,老师可以给他们一朵小红花作为奖励。久而久之,学生会被老师以及其他热爱阅读的学生所影响,逐渐开始阅读。这样不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有利于长此以往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阅读方法的有效引导,实现阅读教学的渗透性

小学生还未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得做好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比如在《慈母情深》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快速阅读课文,并将阅读中的生字提出来,教师利用大屏幕讲解生字,将生字带入课文中的句子再深刻的理解;然后要求学生精读课文,并勾出一些重要的词汇和句子,感受母爱,体会感悟,并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为什么这句话让你感动,小组同学相互分享和探讨,碰撞出不一样的思维和情感火花。最后教师再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来升华学生们的阅读思维,课文中提到了母亲辛苦挣钱给我买了《青年近卫军》这本书,可以让学生们想象这本书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同时为学生们提供了阅读的链接,将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分享出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体会母爱的伟大。

(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校是一个大的环境,校园环境以及班级环境的建设可以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可以在班上设立“读书角”,每周开展“分享故事”的活动,引导学生每天摘抄一句名言,这些都是创设浓厚读书氛围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阅读的熏陶和感染。

(四)通过情感朗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让学生对小学语文背后文章的情感和描绘内容有更加深切的感受,朗读就是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重要的一种方式。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对文章背后的感情挖掘不够,导致学生只能进行单一和单调的内容进行学习,受到学校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对于朗诵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的不同,主动挖掘兴趣点,结合生活、时代特点,创造更加轻松灵活的课堂特点,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将感情带入到文章的情境中。

三、结语

小学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后期知识的学习和个人的成长,所以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年龄和个性特点,开展特色化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阅读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课堂形式,让学生在学习阅读的同时有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鼓励阅读完毕后独立思考,最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熊翠兰,熊妍.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21(2):123-124.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培养策略语文教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