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分析

2021-12-22樊艳霞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46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学策略

樊艳霞

摘要:小学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学生是受益群体。小学班级管理中要基于“生本理念”做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小学生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促进“三位一体”育人格局的形成,在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前提下,实现学生压力的减轻。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赋予班主任多重身份,他们要在教学工作中担任多重角色。小学班主任要承担教学任务,并组织好班级活动,从而引导学生在学科学习和班级活动中成长。具体来说,小学班级管理工作需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首先,要发现并培养有潜质的小学生,将他们培养成教师的助手,辅助教师完成各项班级管理工作。教师要给每一名有管理潜质的学生准确定位,结合其管理能力发展特点,让他们处于相应的管理岗位,担任一部分班级管理工作。其次,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班级活动的积极性,提升班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为学生构建和谐、友爱的班级环境,引领良好班风的形成。再次,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和班级活动中,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

二、小学教师角色定位

(一)学校决策任务的执行者

在“生本”视域下,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主题逐渐突出,小学教师作为各项学生工作的直接负责人,要扮演好学校决策任务的执行者的角色。一般而言,学校政策都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达的,教师能否运用语言艺术使学生领会政策精神,关系到相关教育政策能否被有效执行。小学教师作为学校决策任务的重要执行者,要精准解读政策,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语言向学生传达政策精神与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角色定位,善用管理办法与沟通技巧,对相关政策进行有效传递与执行,推动“生本理念”的落地。

(二)学生心理工作者

小学生爱玩的天性与现阶段的小学学习压力形成鲜明对比与主要矛盾,导致了很多的学生无法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环境变化。小学生在课业负担与师长的殷切期望下,明显感受到压力,这一问题得不到改善,十分容易造成学生情绪压抑,继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小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与心理状态,扮演好学生心理工作者的角色,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对存在精神压力的学生进行情绪疏导,帮助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与学习环境。

(三)做好学生之间的协调者

随着学生进入小学阶段,他们所需要学习的课程数量增多,学生需适应不同教师的课堂管理风格与教学风格,教师主动协调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来迎合自己。教师要做好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柔性的班级管理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各任课教师之间也要做好沟通,针对班级整体情况协调各项工作。也就是说,“生本理念”下小学班级管理要将协调工作抓好,以推进各项班级问题的沟通和解决,促进良好班级氛围的形成。

三、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一)小学班级管理精细化

1.制度管理精细化

首先,教师作为学校决策任务的执行者,要基于校训、校规,与学生一起建立班规、班训,促使学生在规则的指导下,参与教学活动与班级活动。在制度制定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独裁者”,而是方向的引领者,促使学生理解、认可规则的好处,主动适应管理制度,而不是将各种规则都强加在他们身上。“生本理念”下的精细化的制度管理,要求学生是班级制度的执行者与参与者,要求教师通过制度管理为学生营造轻松的班级环境,减轻学生的班级生活压力,优化他们的班级生活体验。每周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对班级工作进行总结,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并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针对积极发言以及主动遵守班级制度的学生要予以奖励,激励他们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2.家校合作精细化

手机的普及为家校联动的形成提供了新思路,教师可以通过班级群进行组织家长会、通过线上渠道进行家访,引导家长更有效地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家长是孩子的终身老师,他们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可以促进管理合力的形成,从而集家校之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未来。“生本理念”下,手机可以在电话、QQ群、微信沟通中发挥桥梁作用,为教师联系家長提供便捷,促进信息在家校之间的高效流通。以手机为媒介,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在情况反馈给家长,家长也可以将学生在家表现反馈给教师,进而在班级管理中实现更好的配合,共同促进学生在学习、心理素质、习惯养成方面的进步。

3.情感交流精细化

首先,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品质,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做到情感交流精细化,从而引领学生诚信做人,促进其良好精神品质的养成。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名学生的独特之处,通过情感交流精细化,帮助学生将这些优点放大,促使其成为学生的重要闪光点,而不是凭成绩“论英雄”,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给他们造成学习上的过多压力。再次,在帮助学生提升成绩的过程中要讲究方法,以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为基础,通过精细化的情感交流以及一帮一的帮扶制度,促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与同学的爱护,促进“生本理念”的落地。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引领他们建立帮扶圈子,让先进带动后劲,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要做适当引导即可。

(二)构建公平、和谐班级环境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生本理念”下,教师是班级的管理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因为,小学生处于成长期,他们的发展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又需要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在管理班级时,班主任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推进师生互动模式的创新,对学生建议加以整合,从而使师生之间构建像朋友一样的和谐、平等关系。当师生关系和谐,学生自然会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愿意听从教师的指导,并更加信任班主任。班主在班会上与学生交流时,师生互动的效率将更高。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主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班主任要及时补充。

2.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班主任还要平等看待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通过情感交流精细化,帮助他们从自己的有点入手,建立学习的信心并逐步提升学习成绩。当学生感觉到思想被尊重,他們将更加愿意向教师反馈自己的想法和困难,因此班主任是否对待公平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的功能。当一名成绩不好的学生认真听了一节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以表扬为润滑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使班级管理有效性得以提升。此外,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制度实施中做到尊重学生、公平公正,不因学生性格对对其忽视,不以学生成绩而定位学生角色,而是要让没以名学生都发声,并在班级中展现主体地位,促使学生高效参与班级活动。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1.以关爱建立共情

小学生往往会认为自己喜欢的就是对的,这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多阻力,究其原因在于,小学生理性思维发展尚未成熟,他们习惯于用情感的好恶判断事情的价值趋向。“生本理念”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认识特点进行因势利导,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引领他们在班级生活中“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要关注学生情绪变化,并在管理工作中采用温和的态度、温柔的语言与学生沟通。本主任教师在思考问题时,要站在学生角度,从而能够与他们建立共情,促进师生沟通的顺利进行。比如,学习成绩差又内向的孩子情感更为敏感、羞涩,他们在班级生活中的存在感、对班级活动的体验感往往比较低,班主任要鼓励他们参与班级活动,并让班上的“活动积极分子”与其结成小组,带动其主动参与班级活动。活动结束时,教师还可以邀请其谈一谈自己的建议、活动感想、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让其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与关注,有效地帮助他们克服羞涩心理,顺利融入班级生活中。

2.利用班级氛围感染学生

小学生善于借助感性思维理解事物,这是因为他们具有较为丰富的情感和较高的感性思维水平。为了促进“生本理念”落地,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通过良好的班级氛围,感染学生带给他们积极情绪影响。如果整体的班级氛围是积极的,那么多数的小学生都会受到感染,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意识。如果整体的班级氛围较为消极,那么多数的小学生也会会被携裹着形成消极情绪。在借助班风、班纪,规范学生行为的过程中,教师要善用集体的力量帮他们形成集体意识与道德意识。比如,教师可以对在45分钟课堂时间内保持注意力集中的小学生进行夸奖和鼓励,促使他们主动收起小动作。

参考文献:

[1]桑吉扎西.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做好班主任工作——论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小学生(中旬刊),2021(03):24.

[2]龙宝新.中小学学业负担的增生机理与根治之道——兼论“生本理念”的限度与增能[J].南京社会科学,2021(10):146-155.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小学策略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