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广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1-12-22颜国凤马新凤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43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

颜国凤 马新凤

摘要:文化自信视域下,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耦合,对于进一步增进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促进以文育人起着巨大价值作用。本文从广西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入手,提出有效发挥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主渠道、开展“红色铸魂”教育实践活动、打造传承红色文化第二课堂和完善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等措施,进一步为实现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文化自信;红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文化既是推进建设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有效资源,又是一种通过内化能成为激励当代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断努力的强大精神动力。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繁多,充分挖掘其所蕴涵的教育价值,构建高校以文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机制,进一步增进广西各地方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壯乡广西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广西位于祖国南疆边陲,地理位置特殊,是较早组建地方组织、进行革命运动的地区之一,因此其富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现有资源按形态进行分类,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资源两种。前者主要泛指那些承载着历史典故、革命精神的实物形态。例如红色旧居旧址、文物、书籍。据统计,当前广西全区现有可移动革命文物10649件(套)、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约2000处、博物馆纪念馆251家、各类红色旅游资源单体370处。在这众多的资源中,较有代表性的有百色起义纪念园、湘江战役旧址、胡志明旧居、红军标语楼、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昆仑关战役旧址、越南共产党驻龙州秘密机关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等。后者则主要是指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伟大的革命精神。革命战争时期,广西各族儿女们舍生忘死,一往无前地抗争在革命的前线,涌现出韦拔群、黄大权、麦锦汉、黄举平、徐汉林等一大批名人,形成了反映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险、舍身往死、顽强不息的百色起义精神、龙州起义精神等革命斗争精神。每一处旧址、每一篇动人的事迹都是革命战争时期英勇的先烈们为拯救水深火热的中国的见证,是留给今天的我们的宝贵物质、精神财富。

二、广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红色文化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广西现拥有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生动形象的教材。由此可见,红色文化不仅是精神财富,同时也具有不可或缺的教育价值,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学习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作为传播中国特色红色文化重要阵营的高校,里面教育着无数积极向上的当代大学生。与饱受战争的革命先辈们不同,当代的高校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没有经历过充满硝烟的战争,他们对于革命年代的红色文化感情较浅、认识度不高,从而导致对本土红色文化自信心不足。学习红色文化,牢记革命战争年代产生的伟大精神,不仅让大学生文化自信进一步增进,还能鼓舞他们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拼搏。以湘江战役为例,广西地方高校大学生在学习有关党史、参观湘江纪念馆时能够充分领悟其中蕴含的宝贵伟大精神,并在各种社会思潮和观念的冲击下,提高辨别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对民族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增强对本民族地区的文化自信。

(二)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焕发生机活力

伴随着时代不断更新变化发展,广西红色文化只有紧跟时代脚步,汲取不同时代优秀文化产物的精华,不断去发展自己,才能更好地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更好地满足红色文化传承的需要、更好地焕发红色文化的生机活力。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红色文化,并通过不断地发展和积累,使我们现在拥有了更为丰富且宝贵的资源。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将广西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不仅能够以大学生喜欢和可接受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还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内容的创新性发展,满足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大学生自觉把红色文化发扬和传承下去,还能进一步焕发文化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三)完善好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恰当、合理的融合红色文化进去,不仅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大学生学史增信;同时也满足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需要,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此外,可以充分发挥其载体的作用,通过到湘江战役纪念馆、百色起义纪念馆、革命遗址等地实地参观,或者利用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文学和艺术作品等方式开展教育,能够在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现教学内容多元化,从而增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感染性。

(四)用好红色文化,促进以文育人

广西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孕育了富含自身特色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的价值构成和思想元素,赋予其在思政教学中独特的育人功能。首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用好广西红色文化,可以增强教学的思想性和说服力。其次,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传授大学生红色文化知识,不仅能让大学生对相关知识领悟内化、还能让思政课堂生动有活力。最后,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还能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目标,认同本民族传统文化,并激发大学生爱国之情,从而达到以文育人的目的。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多措并举实现广西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融合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和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应积极主动传承红色文化,利用好红色资源,让学生受到熏陶。因此,探析两者有效融合的途径,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十分必要。

(一)用好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主渠道,厚植文化自信的源泉

思想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高校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好高校教师在大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作为引路人的作用。一方面,广西各地方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加深其对广西的红色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使其能在相关理论知识传授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利用红色文化知识加以理解、拓展。当前关于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的教育,都可以在红色文化资源里找到真实的、有说服力的素材,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另一方面,在新媒体环境视域下,教师亦可通过播放相关红色题材微视频、经典影视作品,巧妙设置相关教学问题,将广西的红色文化引入到课程中,使得学生进一步提升对课堂的注意力,同时激发学生研究广西红色文化的兴趣,在学习探究活动中培养对广西文化的认同感。

(二)把握“四史”教育契机,利用各类学生组织充分开展“红色铸魂”教育实践活动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儿女进行斗争,取得了民族独立的伟大胜利。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等各类学生组织是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是学生接受党的教育洗礼的重要平台。因此,在全国广泛开展“四史”教育之际,广西各地方高校可通过举办“红色铸魂”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深化以文育人。号召各类学生组织定期开展专题講座、读书交流、实地参观等主题鲜明、内容多样、形式新颖的活动,在过程中充分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其中的名人事迹。从历史的必然中,广西各地高校的大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本地区、民族文化认知。

(三)打造传承红色文化第二课堂,实现更广泛的自信

大学生作为一个富有朝气、活力的集体,与枯燥的纯理论讲授课相比,他们更乐于通过参加实践性活动去了解文化。广西各地方高校可通过打造第二课堂,以课外实践分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红歌歌唱比赛、红色经典诗词朗诵、红色故事写作大赛、红色诗词鉴赏大赛以及“讲好广西名人故事”等文体活动中,用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方式将红色文化引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大学生在充分参与活动的同时,迈出探寻广西红色文化足迹的步伐,了解文化背后相关的故事,深刻感知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做到将红色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厚植文化自信的源泉,实现更广泛的自信。

(四)进一步完善网络教育平台建设,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时代大背景下,网络已融入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此时,各地方高校亟须探寻出一种更加适应时代特征和当代大学生这一受众群体的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因此,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工委牵头,联合各地方高校共同倾力打造一个极具广西特色的网络教育平台。平台建设应结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特点,通过设置交流讨论区、红色经典影视作品鉴赏区、有奖问答区等功能板块,让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增进对广西红色文化的主动认知。此外,还可在平台首页定期推送广西有关红色文化的推文,或者面向广西各地方高校大学生招聘优秀红色文化宣传员,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将各地方红色文化基地的展厅相关内容全面地进行网络宣传,通过平台的建设多渠道推广广西的红色文化,同时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四、结语

广西各地区的革命前辈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独具广西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因而,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丰富红色文化的教育载体、优化教育环境来实现广西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继承和弘扬光荣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对“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

参考文献

[1]吴鸣,李晓蕾.以文化人 启智润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1(08):30-32.

[2]王延光.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1):31-33.

[3]王玲,陈昱霖.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1):86-88.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