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乡土史“行走”在历史课堂

2021-12-22高永

求知导刊 2021年40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

摘 要: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有的历史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渗透乡土史会冲淡教学主题,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实际上,乡土历史是历史教学中重要的辅助资料,在历史教学中适当渗透乡土历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关键词:乡土历史;家乡的情感;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0-0059-02

引   言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甚至只讲课本的正文部分,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并认为历史教学是教师空洞、枯燥无味的讲授[1]。在这样的课堂上,历史的生动性和鲜活性早已荡然无存,历史学科成了学生厌学、怕学的科目。如何让我们的历史教学不再枯燥,让学生喜欢历史课呢?笔者认为,在七、八年级教学中更广泛地融入一些课外知识,尤其是乡土历史内容,会使历史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人这样评价历史这门课:“历史”的英文大家都知道是“history”,一种说法是“他的故事”,另一种说法是“hi!故事”[2]。也就是说,历史就是在讲故事,可以很近,也可以很亲切,离我们最近的历史并不是历史书,让我们感到最亲切的也不是历史书,而是我们从生下来就生活的地方,这些地方曾经的人、曾经的建筑、曾经的事情都是我们多少次听说、多少次游玩、多少次记述的。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把这些称为乡土史。

一、乡土史的教育价值

乡土史教育是—般国情教育的一个缩影[3]。作为一位已经站在讲台上十多年的教师,笔者希望自己的学生能熟知身边的历史,即我们常说的乡土史。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

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和学生拉近距离,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熟悉他们身边的人和事,并和学生一起回忆。这种体验式回忆就是最亲和的历史,这些生活的感受、更直观的体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乡土史往往是碎片化的,我們需要不断地进行整理,从而形成有完整脉络的知识体系,这样更有助于体现乡土史的价值。

此外,乡土史可以拉近师生、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不再对历史学习有畏难情绪,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探究历史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产生浓浓的热爱家乡的情感[4]。

二、乡土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借助乡土史唤醒乡情

将乡土史融于历史课堂,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有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的新时代学生有积极作用。

笔者所在的淮安区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较早的农耕文明,更出现了昌盛的文脉,在发展历程中涌现了很多优秀淮安儿女,如助力刘邦建立西汉的兵仙韩信,汉赋鼻祖枚乘、枚皋父子,“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唐代诗人吉中孚、赵嘏,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明代著名传记小说集《剪灯夜话》的作者瞿佑,创作出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吴承恩,刘鹗于此完成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老残游记》,还有南宋抗金英雄梁红玉,明朝平顶抗倭状元沈坤,清代民族英雄关天培,历算家卫朴,“扬州八怪”之一画家边寿民,专治瘟病的医学家吴鞠通等。此外,敬爱的周总理在驸马巷度过了12个春秋,后来足迹踏遍中华大地,为中华屹立世界而奋斗终生。

古城淮安区西边就是隋炀帝开凿的隋朝大运河的邗沟段,镇淮楼后面的漕运总督府更是验证了淮安区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漕运中枢、盐运要冲。“运河四大都市”这一美誉告诉我们:淮安鼎盛时期与苏州、杭州、扬州齐名。

学生虽然一直生活在这里,但对乡土史知之甚少,甚至出现认知偏差。所以在学习历史时,教师应注意将教学内容与家乡的故事相结合,可以让学生设计并根据调查表,广泛收集家乡的故事传说、风土人情,特别要关注重大事件及在家乡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人和事。对学生而言,他们最熟悉的社会环境莫过于自己的家乡。在一堂课中,教师将历史内容与学生家乡的历史相结合,能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更多灵活多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发现式、情境学习式、问题探究式、课堂讨论式等,只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都应当尝试和运用。教师可以让学生走进历史中,询问和收集一些可信的材料,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调查淮安区乡土历史等。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形成了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意识,同时激发了他们建设家乡的决心。

(二)结合乡土史落实历史教学目标

笔者认为,在初一、初二进行乡土史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就如一潭死水,无法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历史教学就要有学生喜爱的教法、喜爱的学法、喜爱的故事、喜爱的教师。实际上,从近年来的教学效果来看,乡土史和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并无冲突,乡土史与课本相关知识的有机结合,能使历史教学变得有血有肉,促进历史教学的长足发展。学生高效学习历史还在于学以致用,而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就是将学生置于实际生活中。乡土史正是能做到这一点的教学素材,能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怀。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有以下设想与构思。

第一,讲授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伐无道,诛暴秦”中楚汉之争的知识点时,引入淮安历史上的军事家——“兵仙”韩信,以及和他有关的十个著名的成语:胯下之辱、一饭千金、推陈出新、背水一战、十面埋伏、功高震主、多多益善、鸟尽弓藏等,每个成语都包含着“兵仙”韩信一段常常被提及的经典故事。

第二,讲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中大运河的开通相关内容时,及时渗透大运河经过淮安的这一历史史实,引导学生思考:“隋朝大运河分为哪几段?其中经过淮安的是哪些?”当然,在教学中仅仅设置这两个问题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多设置几个问题,以拓展学生思考的广度与深度。

第三,讲授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中抗金英雄岳飞的相关内容时,联系淮安的巾帼英雄梁红玉,向学生讲一讲她与韩世忠的抗金事迹,以及美食“蒲儿菜”的由来。①金兵败北后,梁红玉不但不居功请赏,反而因金兵突破江防,上疏弹劾丈夫韩世忠失机纵敌,请朝廷降罪。这一义举,使举国上下人人感佩,传为美谈,朝廷为此加封她为“杨国夫人”。②1136年,韩世忠被任命为武宁安化军节度使,驻宁楚州。梁红玉寻找野菜充饥时,在文通塔下的勺湖岸畔发现马吃蒲茎,便亲自尝食,并发动军民采蒲茎充饥。淮人食用“蒲儿菜”相传是从梁红玉开始的,蒲儿菜因此被称作“抗金菜”。由于韩世忠、梁红玉与士卒同劳役、共甘苦,士卒都乐于为其效命,经过他们的苦心经营,楚州恢复了生机,又成为一方重镇。梁红玉、韩世忠驻守楚州十多年,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楚州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第四,讲授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时,引出四大名著中的三个作者与淮安的渊源,吴承恩系淮安人,施耐庵客死于淮安,罗贯中曾在淮安与施耐庵交流小说写作,构思并写作了《三国演義》。

第五,讲授八年级上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内容时,引入人民永远怀念的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将领关天培。关天培是我国海防建设的先驱之一。在禁烟运动中,关天培是林则徐的得力助手。1841年1月,英军攻陷大角、沙角炮台,虎门危在旦夕,关天培年逾六旬,仍在一线指挥作战,面对敌人的坚船利炮他没有退却,最后被飞炮击中而殒命,林则徐亲自为其撰写挽联。如今,关天培墓是淮安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借助乡土史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还有很多乡土史内容,笔者不能一一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如汉赋鼻祖枚乘、枚皋父子,与曹植同为“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唐代诗人吉中孚、赵嘏,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明代著名传记小说集《剪灯夜话》的作者瞿佑,明朝抗倭名将状元沈坤,历算家卫朴,著名画家边寿民,医学家吴鞠通,等等。这些乡土史只能在学校开设的特修课中引导学生探究,使课堂由知识的传输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结    语

让乡土史“行走”在历史课堂,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现实,使得历史课堂教学不再单调、死板,可以将学生由以往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状态,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乡土情结的渗透中,能够高效学习、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赖素芳.泉州乡土影像资源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0(24):105.

王海燕.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乡土史教学[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9):116.

顾新伟.浅谈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19):105.

珠娜.初中历史教学中乡土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高永(1983.12—),男,江苏淮安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团委书记。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
培养历史思维,优化历史活动课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浅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以文学阅读为载体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