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1-12-22李甜
摘 要:相较于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更加全面。在宏观知识点的扩拓展学习下,通过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将思维导图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中,能够打破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维导图;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0-0014-02
引 言
思维导图作为现代化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教学模块,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必备的知识点。将其引入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知识体系的同时,进行深度学习。因此,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这一工具,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将其优势发挥到最大,从而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1]。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优势
(一)能够提高历史教学的设计效率和质量
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内容丰富、体系繁杂,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对应的教学难度非常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在设计和规划历史教学模块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接下来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系统化分类,在拓展整个教学模块的同时,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设计,从而确保各个知识点都有所涉及,为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2]。
(二)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
思维导图本身就有着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而高中历史教学历来难以解决的一大问题便是学生缺乏兴趣。因此,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历史教学中,能够改变学生对历史教学的刻板认知,以全新的、更加生动具体而直观的形式开展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思维导图的合理应用能够使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习主动性,发散思维,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学生构建更完善的知识体系
高中历史知识多且杂,很多学生虽然对各个部分的知识点掌握程度较高,但是随着学习进程的加快,以及接触的知识点越来越多,他们对各个部分知识的记忆就会有所减弱,甚至出现记忆混乱的情况。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很多时候只是靠死记硬背记住内容,对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认知不足,无法进一步理解知识内涵。而在合理利用思维导图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引导,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这对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历史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四)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思考及学习能力
在现代教育中,历史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自主思考与学习是每位学生都应具备的基础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主体地位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导致很多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新知识,缺乏自主学习、探索与思考的欲望,也对自主学习方法掌握不当。而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有利于促进自身自主思考及学习能力的提升。课堂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展开自由联想,发散思维。这样,学生会主动进行思考与探索,从而提升自主思考及学习能力。
二、探究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将思维导图绘制方法作为教学基础
为了在教学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首先,教师应教授给学生正确的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以思维导图为工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否则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先进行演示,向学生展示思維导图绘制和应用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不断练习和实践中逐步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3]。以“百家争鸣”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以“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为关键词,进一步进行拓展和延伸,最终将所有的知识点都串联在思维导图中。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是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课前预习中运用思维导图
课前预习阶段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自主探索的重要时期。高效的课前预习不仅能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还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师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上,引导学生对复杂的进阶性内容进行探索,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4]。比如,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以教材为核心展开自主预习,并要求学生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在教师的要求下,学生会利用课后时间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并利用自身掌握的绘制方法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教师则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简单检查,从而有效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将历史概念讲清楚,使学生了解历史知识的本质,积极思考和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讲授历史概念时,教师需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清楚学生的认知能力,并且从学生角度去思考和理解历史问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课堂授课中运用思维导图
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案开展教学,并根据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绘制的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针对重难点知识及学生未充分掌握的知识进行重点教学。而学生则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身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全面检查,在教师的帮助下发现其中的错漏所在,及时进行补充、批注与修改,从而构建起系统、完整、正确的知识体系,从而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而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抽查和点评,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让他们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及应用方法,提升学习效率。以“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单元的复习教学为例,教师可将“早期政治制度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之后,对“早期政治制度”进行延伸和拓展,构建出三个次级知识点,分别为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行延伸和拓展,构建出“中央集权、选官制度、君主专制”三个次级知识点;接着,又以次级知识点为中心,再次进行拓展和延伸,以此类推,最终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网络。这样就可以显著提升历史教学效率。
(四)小组讨论中运用思维导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常常采取小组教学的方式,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取得太大成效。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在进行分组讨论时,常常讨论其他内容或缺乏讨论的积极性。对此,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教学策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而应用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选择具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然后让每个小组的组长负责组内思维导图的制作。在有明确讨论框架的情况下,学生讨论的话题就不容易偏离方向,其积极性也会更高。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小组组长可以带领组员针对每个部分进行细致的讨论,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也有利于其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经济史时,教师可将经济规律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围绕经济规律给学生讲解历史事件。围绕学生本身认知能力和知识背景展开设计,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探究欲望。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具体的情境来拓展学生思维,然后结合学生具体活动情况来设计问题,使其能够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思维启发。
(五)课后预习中运用思维导图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分发自己提前绘制好的思维导图,并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对比。学生在课后通过对比自己与教师绘制的思维导图,能够发现二者的共同点和差异处,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同时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结 语
总而言之,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更深层次理解历史知识,发展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要教授给学生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把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以进一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张雪洪.高中历史复习中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J].名师在线,2020(36):33-34.
刘言军.例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价值[J].新一代,2020,25(13):95-99.
刘志群.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文渊(高中版),2019,15(10):377-378.
杨粉红.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建构与应用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06):21-22.
作者簡介:李甜(1982.7—),女,山东滨州人,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