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融合的路径探析
2021-12-22何飞李婷婷
何飞 李婷婷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融合的关联性,指出职业素养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论述高职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融合的路径,提出采用引导模式奠定教学基础、督导模式确保教学成效、向导模式促进学生发展等做法,以提升高职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体育教学 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5-0150-03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要根据社会发展规律,遵循市场变化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新时代,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高职实用性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但多数高职院校并未结合职业素养对体育教学模式做出合理的调整及优化,导致体育教学与岗位要求相脱节,影响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探索高职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融合路径已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把握高职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融合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阶段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职业素养培育角度对体育教学提出优化策略,为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的融合提供理论指导,以期更好地锻炼高职学生强健的体魄,使高职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
一、高职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融合的关联性分析
(一)用体育教学夯实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基础
高职学生的体质健康是评定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维度。如果要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评定,就需要对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这就需用到体质健康监测这一重要手段,体质健康监测在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功能。近年来,广大学者围绕高职学生体育教学和体育素养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高职体育教学需始终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长效机制,创新体育教学路径,才能够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从而在体育教学层面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而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与区域和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关联,为了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进程中不断提升的人才要求、让学生在未来职业岗位上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高职学生体育素养与职业素养间的联系,积极做好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的融合工作。
(二)用体育教学满足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虽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体育课程目标进行了统一制定,但是各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目标的制订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如下五个方面的侧重差异,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从整体上来看,目前高职学生的体育职业能力与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不匹配,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的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与岗位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高职体育课程设置“偏离”市场需求。《纲要》的课程目标只是为普通高校大学生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而设计的。而高职院校需要贴合职业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依据《纲要》开展体育教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始终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基本理念,将人才市场满意度看作衡量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高职体育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以市场为导向,还要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在精准把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遵循“基础牢、素质高、能力强”的原则,将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相融合。“基础牢”主要指具备基本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健康水平;“素质高”主要表现在掌握有效的运动方式与健康知识;“能力强”主要是培养学生与市场需求、职业岗位密切相关的实用性体育能力。
二、职业素养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体育教学观念保守,教学内容程式化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课堂、考试为中心,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标准的各项考核指标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由于综合测评中体育成绩考核比重较大,学生所能获得的实际学习效益较为有限,同时教师所给出的考核成绩也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关联,使得体育教师十分重视有关考试内容的教学,以致体育课堂教学“考什么学什么”。此外,国家层面也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并制订和实行了相应的测试标准,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取得理想的测试数据,便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带领学生对测试内容进行反复的练习。由此可见,当前阶段的高职体育教学中“考试”比重相对较大,教学内容程式化,与学生职业相关联的内容较少。
(二)体育教学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督导机制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当前阶段的高职体育教学基本上是围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导致评价形式单一、教学督导欠缺。与专业课程相较而言,无论是校级领导层面还是学生本身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都不高,难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而从广义角度来看,体育能力是指个体在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才能,具有综合性表现。也就是说,如果高职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并养成科学的体育习惯,既可以有效提升特定岗位所需身体素质,又可以通过体育培养社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这是其他高职课程不一定具备的教育功能。因此,行之有效的评价督导机制对职业素养导向下高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重视。
(三)忽略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的联系
目前,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的选课上基本可以实现“三自主”,即自主选择体育学习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选课需求,然而却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关联性,并未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需求对体育教学内容和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及优化,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同专业的学生所接受的教学内容并未体现职业差异化特征。与此同时,从供给结构上来看,高职体育课程中的传统体育类项目占比较大、新兴体育项目占比较小,再加上运动场地、硬件设施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限制,很难结合职业素养开展针对性的体育教学。
三、高职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融合的路径
(一)以引导模式奠定教学基础
引导模式是一种教学模式,具体指采用多种综合的手段,通过引导、诱发和教育,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求新知等各方面的潜能,以娱乐性和节律性意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以此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善和思想意识的提高。
第一,思想引导。将全面培育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作为高职体育教学的出发点,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教育,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依托理論教学和拓展训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健康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理论教学上,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拓展训练上,开展团体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第二,兴趣引导。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作为导向,激起学生对“新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以此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兴趣可以有效激发个人从事一项活动的自发性与持续性。由于高职学生的年龄因素和心理特征,他们往往对新鲜事物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在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上恰恰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点,将新颖性、时代性和创新性寓于体育运动项目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改进”和“再创造”传统体育项目,在确保传统体育项目锻炼价值能够充分发挥的基础上体现职业特色,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提供更好的支持。例如,设置“课程+体育”教学内容,组织“专业知识问答+跑步接力赛”“专业知识问答+下棋”等“新”运动项目,要求学生在比赛中除了要跑得快还要答对专业知识才能继续比赛,激励各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运动项目中。
第三,终身体育意识引导。将“健康第一”的理念寓于各项教学活动中,以此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自觉领悟和践行“运动促进健康”。需要注意的是,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即先积累、后内化、再升华,为终身体育提供良好支持。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QQ等“互联网+”形式为学生推送体育健康相关知识、设置相应的答疑和引导板块,让学生交流和探讨,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督导模式确保教学成效
督导模式是指在具体教学工作中,督导者(教师)负责制订教学方案、教学标准、教学任务等,督促、指导被督导者(学生)按计划、按要求进行学习,保证整个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第一,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的督导。《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学生必须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才有可能达到测试标准,进而以协同的形式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教师要围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建立测试数据档案,开发App数据平台,对学生各项测试指标做简单的推算,依照标准找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运动锻炼的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及优化,实现健康、比赛等数据的可视化,促使学生自觉锻炼、达到测试标准。
第二,运动技能提高的督导。职业素养导向下的高职体育教学除了要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还要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为学生日后的健康工作、终身体育提供良好支持。终身体育对人体机体功能的正常健康运转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以及学生的差异化特征,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三)以向导模式促进学生发展
向导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发挥向导服务作用,想学生之所想,提供学生之所需,保证学生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向导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向导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
体育教学应根据高职学生的职业特征实施差异化教学(如表1),让学生在向导模式下积极参与体育课堂训练,提升身体素质,为学生日后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
高职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和独特性,其专业岗位具有应用性、生产性、实践性、劳动性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作者的体质和环境适应性有严格的要求。高职体育教学应结合高职教育的特性及其专业岗位特点,与职业素养培育相融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既具备过硬的职业素养又具备相应的身体素质,从而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参考文献】
[1]万成海.以市场导向为目标实施教改的四个基本环节[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
[2]刘海.教学诊断与改进:职业院校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J].职业技术教育,2016(18).
[3]刘雪凯,张国艳,郭华恬.基于体育能力市场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建设[J].河北职业教育,2017(4).
[4]刘雪凯,张国艳.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目标改革与实现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7(8).
【作者简介】何 飞(1987— ),男,汉族,安徽蒙城人,硕士研究生,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民族体育文化;李婷婷(1988— ),通讯作者,女,汉族,安徽阜阳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民族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