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王崧舟诗意语文理念 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021-12-22管婧娴

成才之路 2022年2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语文教学

管婧娴

摘 要:王崧舟老师所倡导的“诗意语文”是从审美和人文的角度深入探究语文教育教学,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启迪作用。“诗意语文”理念非常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文章从“诗意语文”的内涵及价值取向出发,分析“诗意语文”与语文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并提出运用“诗意语文”教学理念从语言、审美、思维、文化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诗意语文”;教学理念;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2-0061-03

王崧舟老师所倡导的“诗意语文”是从审美和人文的角度深入探究语文教育教学,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启迪作用。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它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而且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诗意语文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一、“诗意语文”的内涵及价值取向

“诗意语文”是以语言实践为方向的一种认识美、发现美和欣赏美的教学理念。在当下更加关注知识性和实用性、忽略艺术性和人文性的语文大背景下,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主张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内心的情感之门为之开放,并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和学生谈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诗意语文更加偏向于对文本的审美方面的解读,是为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审美化奠基,它倾向于教学的陶冶功效,符合语文教育生命化的必然趋势。王崧舟老师这样描述“诗意语文”的价值指归: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着语文教育的本真,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具有“人的精神”的人,培养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这就是语文的生命化教育,这就是诗意语文所要追寻的境界。

二、“诗意语文”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联系

诗意语文教学和语文核心素养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文新课标强调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让学生通过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逐渐实现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与内化,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这四方面内容对学生来说,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融通。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在于学生在长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提升和全方位发展。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核心素养培养应该从始至终地在教学中有所体现。而诗意语文教学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开辟了新的途径。在诗意语文课堂上,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共同探究语文学科的魅力,不断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热爱之情,不断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能力,让学生自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三、“诗意语文”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1.“诗意语文”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

品味语言文字是一种积累语言文字运用素材、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律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培养语言素养的主要方向。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教学注重朗读和构建语言环境,他主张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寻找语言的精彩与魅力所在,在教师、文本与学生之间构建起语言对话的桥梁。这样既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也与新课标所要求的注重朗读和背诵,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词句乃至段落内容所表达的含义和韵味相适应,还符合语文学科言语性方面的要求。品味语言的美感与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作品内容的整体把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时要避免单一解读文本而致使文本割裂,艺术性减弱。

王崧舟老師有很多构建语言之境的经典课堂,为当下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比如,《荷花》这一课语言严谨规范、精美鲜活,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越读越想读,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之美。王老师从课文中的“冒”字入手,引领学生开启一场想象游戏,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等待开放的荷花,身临其境般地融入文本所描绘的场景,引导学生处在一个更为感性、具体的平台寻求“冒”和“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不但能收获独特的学习体验,还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掌握品味和表达语言文字的能力。可见,诗意语文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

2.“诗意语文”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

语文教学需要通过思维与思维的不断碰撞生成动态、生动的课堂,在五彩斑斓的语文世界引导学生领略文本中呈现的人生百态,并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多元化的思维。课堂上的提问和追问,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生出智慧的火花。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材料的积累和整合、对经验的梳理和总结都是一种思维过程,所有的积累和学习都必须经过认真思考后才能达到促进思维发展和素养提升的目的。

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课堂的呈现十分精彩。比如,教学《与象共舞》这一课时,王崧舟老师尝试了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一课两上”。就是采取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同一篇课文进行不一样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上半节课,他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标,将教学重点定为启发学生对文本进行思考和理解,形成自己的感悟体会。他从文本中的重点词语入手,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的体悟逐步感受文本特有的温度,进而发现文本中的问题,并开启思维进行深入的思考。下半节课,他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取向,将教学重点放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方面,由词到句巧妙梳理文本内容,并强调对词语的积累和扩展,从而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整节课的思维张力来自阅读本位和写作本位的对立统一,语言的理解、积累、应用与思维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诗意语文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得到语言理解、积累和应用方面的锻炼,更能实现思维的发展。

3.“诗意语文”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语文学习中,对文本进行审美的过程其实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学生进行审美情感体验时,潜意识思维是非常活跃的,这时候的语文教学最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灵感。教师应利用文本所蕴含的情感营造相应的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想象中自觉加深自我理解和感受,使审美情感得到激发,进而从创造性的阅读中获取特别的感触和体验,形成审美素养。

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有重要作用。《长相思》一文的教学便是王崧舟老师诗意语文教学的经典之作,其完美体现了诗意语文的特质,将审美素养培养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进去。王崧舟老师认为,在诗歌教学中不能把诗歌拆分肢解后告诉学生其具体含义,而要将原汁原味的诗歌完整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将诗歌还原成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在教学中,王崧舟老师让学生对诗歌进行细读,通过一遍又一遍逐层深入的诵读、想象和体验,充分感受诗歌的美。这样,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就能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得到激发。

4.“诗意语文”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学科必须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逐步了解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素养。古诗文词语丰富、句短意深,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担着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任。

王崧舟老师在《枫桥夜泊》一诗的教学中,将文化素养培养巧妙融入了进去。王老师先是让学生反复朗读此诗,接着进行适当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对其形成初步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考虑到意象对于诗歌理解的重要性,王老师用意象来引导学生对诗作展开赏析。他敏锐地抓住“钟声”这一意象,将“明月”与“钟声”进行对比,彰显“钟声”极富诗意的文化意象。他着力营造一种文化时空的氛围,绕过“愁眠”,引导学生关注和聆听钟声。这“钟声”不仅温暖了学生的心灵,更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温度,使学生在这首古诗的学习中深深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这就是诗意语文的力量,它不仅能带给学生语言文字的美感,还能让学生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承祖国文化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课堂外和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培养。语文教师可以开展以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感受文化、理解文化和传承文化,使文化真正根植于学生心灵深处。

四、“诗意语文”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需重视的问题

有些学者认为诗意语文教学比较空泛,与实际教学不能很好地融合。在笔者看来,诗意语文同其他教学思想一样,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思路,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学生实际对诗意语文进行借鉴取舍,特别是将诗意语文教学思想应用到古诗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言、审美等方面进行古诗文赏析,让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中逐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用诗意语文思想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时,需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要重视阅读,引导学生做好课内外阅读,帮助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教师在课后和假期要布置一些符合该学段学生阅读水平的书籍,让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第二,要重视基础和积累,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知识。学生只有重视语文知识,打好基础,多积累、多理解,才能学好语文,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第三,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有团队意识,能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语文具有人文色彩,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各种能力应用到语文实践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第四,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学古诗文时,教师可以播放与其相关的音乐或视频,以吸引学生,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总之,教师只有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不断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结语

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不局限于语文知识的教授,更注重在引导学生发展自己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启迪他们的思维,温暖他们的内心,滋养他们的精神。在新课程标准下,诗意语文积极倡导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诗意语文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在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这四个维度,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崧舟.王崧舟与诗意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周敏,姚玲美.以诗意对话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以《采薇》为例谈董一菲诗意语文课堂教学艺术[J].湖南教育,2017(09).

[3]洪嘉阳.探討王崧舟课堂提问艺术[J].文学教育,2019(09).

[4]李嘉美.王崧舟“人本·诗意”课堂教学艺术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20(07).

[5]许甜,王光龙.善用文本“巧合”点,营造课堂“诗意”情——王崧舟老师课堂教学策略探微[J].语文教学通讯,2020(33).

Using Wang Songzhou's Poetic Chinese Concept to Cultivate Students' Chinese Core Competence

Guan Jingxian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00, China)

Abstract: The "poetic Chinese" advocated by teacher Wang Songzhou is an in-depth explora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s and humanitie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lightening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The concept of "poetic Chinese" is very helpful to improve students' Chinese core competence. 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poetic Chines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etic Chinese" and Chinese core compete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hinese core competence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language, aesthetics, thinking and culture by using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poetic Chinese".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poetic Chinese"; teaching concept; Chinese core competence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语文教学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