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卵泡膜细胞纤维瘤、颗粒细胞瘤的CT鉴别诊断分析

2021-12-22戴凯峰黄永础汪林林钱森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影像科福建泉州36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21期
关键词:颗粒细胞实性卵泡

戴凯峰 黄永础 汪林 林钱森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影像科 (福建 泉州 362000)

内容提要:目的:研究卵泡膜细胞纤维瘤与颗粒细胞瘤(OGCT)的CT表现及特征,分析CT对两者的鉴别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入的20例卵泡膜细胞纤维瘤和20例颗粒细胞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记录观察患者年龄、子宫变化情况,与此同时,将两种细胞瘤进行质地、性状、边界、平扫CT、增强扫描三期强化并记录其CT表现。结果:颗粒细胞瘤组比卵泡膜细胞纤维瘤子宫内膜增厚发生概率更高(P<0.05);两组平扫CT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颗粒细胞瘤组比卵泡膜细胞纤维瘤的增强扫描强化值更高,两者强化方式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卵泡膜细胞纤维瘤和颗粒细胞瘤在CT的鉴别诊断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同时,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性,通过CT鉴别能够较好地进行手术前病情判断。

卵泡膜纤维瘤有三种类型,如:卵泡膜细胞瘤、卵泡膜纤维瘤、纤维瘤,这种纤维瘤的组成为纤维的细胞,它的构成中不包括卵泡膜细胞。本文研究的卵泡膜细胞纤维瘤是两种肿瘤的合称,两种肿瘤如下:卵泡膜细胞瘤及卵泡膜纤维瘤,其组成为膜细胞及纤维细胞。颗粒细胞瘤的组成要素则是颗粒细胞及卵泡膜细胞,颗粒细胞在其中只占一成[1]。卵泡膜细胞纤维瘤和颗粒细胞瘤的构成中全都有一种物质,其为卵泡膜细胞的物质,故而,在CT鉴别时会发现二者有共通的部分,鉴别有难度。颗粒细胞瘤绝大部分是恶性,分为Ⅰ~Ⅳ期,故而需要先进行检验分期划分后,再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在此期间需要应用化疗救治,术后容易复发和转移,需要持续随访观察。卵泡膜细胞纤维瘤较大的概率为良性,只应用手术进行治疗便可,不需要经历放化疗阶段,手术切除即可[2]。因CT检查费用较低,故而大部分患者住院采用CT鉴别,之后进行手术。本研究将2015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入的20例卵泡膜细胞纤维瘤和20例颗粒细胞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研究卵泡膜细胞纤维瘤与颗粒细胞瘤(OGCT)的CT表现及特征,鉴别二者的不同之处,提升就诊的准确性,现将CT的鉴别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2015年1月~2020年1月收入的卵泡膜细胞纤维瘤患者20例和颗粒细胞瘤患者20例进行研究。卵泡膜细胞纤维瘤组患者年龄32~74岁,平均(55.26±12.01)岁,其中,5例为卵泡膜细胞瘤,15例为卵泡膜纤维瘤;颗粒细胞瘤组患者年龄12~75岁,平均(46.32±20.92)岁,其中,2例为青少年型,其余18例为成人型,成人型中2例为复发患者。卵泡膜细胞纤维瘤组患者4例是腹部发胀、疼痛住院,2例患者月经紊乱,其余14例是通过发现腹部围度过大进行入院体检时发觉。颗粒细胞瘤组患者5例是病情复发,5例出现阴道出血,4例腹部胀痛,其余6例为出现盆腔部位的肿块而体检入院。

1.2 方法

应用GE 64排VCT进行鉴别,检查的两小时前要让患者服用1.3%~2.5%泛影葡胺,规格:1000~1500mL,让患者肠腹部保持充满的状态。患者保持平躺姿势,矩阵515×515,层厚5mm,拆薄层1.25mm,螺距1.0,电流保持280mA,电压为120kV。平扫范围:耻骨和下部,从下往上的顺序直达肿瘤位置;增强扫描范围:从肿瘤的位置从上往下达到耻骨部位。增强扫描的过程中患者应用碘佛醇(350mgI/mL),肘静脉高压注入,流率3.0mL/s,剂量为1.0mL/kg。在进行肿瘤的平扫和增强扫描的过程中避免坏死部位,要尽可能的检查以下区域,如:实性且均匀、囊变区、血管流动区。

1.3 观察指标

记录观察患者年龄、子宫变化情况,与此同时,将两种细胞瘤进行质地、性状、边界、平扫CT、增强扫描三期强化并记录其CT表现。在检测过程中将有两位CT检测医生共同整理每位患者的CT诊断信息,并进行详细分析,如果诊断结果出现分歧时,将测量三回,按平均值结果。

2.结果

2.1 临床特征

卵泡膜细胞纤维瘤组20例,颗粒细胞瘤组20例,两组子宫内膜增厚出现,概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颗粒细胞瘤组子宫内膜增厚比卵泡膜细胞纤维瘤组的出现率高。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表1.卵泡膜细胞纤维瘤与颗粒细胞瘤临床特征(n=20)

2.2 影像特征

卵泡膜细胞纤维瘤与颗粒细胞瘤两组大多为圆形的,卵泡膜细胞纤维瘤边界清晰的有18例,颗粒细胞瘤边界清晰的有10例(P>0.05)。对于两组的质地,卵泡膜细胞纤维瘤组大多数是实性(15例),颗粒细胞瘤组大多为囊变及囊实性(8例),两者质地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平扫CT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增强扫描三期较平扫CT净增加值(ΔCT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颗粒细胞瘤组增强扫描三期强化程度比卵泡膜细胞纤维瘤组要高。两者强化方式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2。

表2.卵泡膜细胞纤维瘤与颗粒细胞瘤表现(n=20,±s)

表2.卵泡膜细胞纤维瘤与颗粒细胞瘤表现(n=20,±s)

组别 平扫CT值 ΔCT值动脉期 ΔCT值静脉期 ΔCT值延迟期卵泡膜细胞纤维瘤 40.22±10.04 3.75±2.32 7.52±3.38 12.46±7.22颗粒细胞瘤 44.52±6.70 19.32±14.92 33.62±19.08 29.41±18.06 t 1.208 13.281 24.282 14.843 P 0.237 0.00001 0.000001 0.00001

3.讨论

卵泡膜细胞纤维瘤的出现较少,较大概率发生于绝经期间[3-5]。颗粒细胞瘤出现概率也是极低的,在卵巢肿瘤中这种疾病的发生率只有3%左右,颗粒细胞瘤这种疾病可以将其分为成人型和青少年型两种,颗粒细胞瘤中的成人型为九成,成人型和青少年型的细形态上并无不同。颗粒细胞瘤有着晚期再次发作的概率,本组20例颗粒细胞瘤有2例是复发,复发率是10%,比文献中的复发率要低,其原因可能是本文的研究对象不足所致。本研究中颗粒细胞瘤组子宫内膜增厚比卵泡膜细胞纤维瘤组的概率高。卵泡膜细胞纤维瘤这种肿瘤大多为缺血性的肿瘤,故而,增强扫描显现轻度强化,甚至是没有强化,有些相对围度大的肿瘤在动脉期可以观察到其细小的血管。卵泡膜细胞纤维瘤表现为逐渐的强化方式,部分的肿瘤能够观察到较为显著的强化方式。颗粒细胞瘤的增强扫描内部的实质性成分,在动脉期就可以进行强化,有些肿瘤能够见到迂回较粗的血管,分布在实质性及空隙部位,其血管的直径比卵泡膜细胞纤维瘤的要长,说明颗粒细胞瘤血流供应程度比卵泡膜细胞纤维瘤更好。颗粒细胞瘤的强化峰值较多的在静脉期出现,在此期间不断进行强化,增强扫描三期比卵泡膜细胞纤维瘤组别的强化程度高,囊性成分在各个时期没有强化出现。近年的研究中,对于卵泡膜纤维瘤和颗粒细胞瘤的影像的描述研究较多,但是对于卵泡膜细胞纤维瘤及颗粒细胞瘤的鉴别方面的研究并不全面。有研究得知,将卵泡膜细胞纤维瘤和颗粒细胞瘤ΔCT值进行比较,有如下结论:卵泡膜细胞纤维瘤ΔCT值比颗粒细胞瘤要低。在此过程的扫描期只有动脉与静脉两期,在本研究中,CT增强期相有三期,分别为:静脉期、动脉期、延迟期,因此,将三个期象进行分析研究,能够准确地辨别出其强化的过程。

综上所述,卵泡膜细胞纤维瘤和颗粒细胞瘤表现与性征有着相同的地方,同时,也有着各自的特点。当病灶是实性物质,在增强扫描的阶段出现逐渐强化的现象,多将其诊断为卵泡膜细胞纤维瘤。当病灶是囊实性物质,同时有流血发生,有着多出分隔开来的特征,增强扫描分隔及壁呈轻中度至明显强化时,多将其诊断为颗粒细胞瘤,通过CT鉴别能够较好地进行手术前病情判断,具有临床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颗粒细胞实性卵泡
体外诱导猪颗粒细胞黄体化方法的比较研究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促排卵会加速 卵巢衰老吗?
小鼠窦前卵泡二维体外培养法的优化研究
大腿肌内颗粒细胞瘤1例
补肾活血方对卵巢早衰小鼠颗粒细胞TGF-β1TGF-βRⅡ、Smad2/3表达的影响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价值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表现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4例临床诊治分析
卵泡的生长发育及其腔前卵泡体外培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