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6S管理阶段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1-12-22李新霞王以旺张晓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35期
关键词:血钾依从性护理人员

李新霞,王以旺,张晓英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 100050;2. 北京市平谷区中医院,北京 101200)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需要长期维持甚至于终身干预[1-2],因为治疗期较长,非常容易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甚至给患者带来较大的抵触情绪,而血透治疗的效果与患者的依从性有着极大的关联[3]。但目前相关护理措施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依从性较差,患者的预后效果也随之降低[4]。为此临床如何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成为关注点。相关研究发现6S管理理论因分阶段满足患者需求,用于外科围手术期和血液净化室的护理中显示出较好作用[5-6]。本研究查找既往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际,对33例血液透析患者开展了基于6S管理阶段护理干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汇总如下,以其为相关护理实践及研究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入组标准 ①满足血液透析治疗的相关指征者;②肾衰竭晚期;③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

1.2剔除标准 ①经血液透析治疗不充分者;②对本次研究不知情或者在治疗期准备进行肾移植者;③首次血液透析治疗发现急性感染或其他恶性病变者;④心力衰竭或者肺水肿等。

1.3一般资料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8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共6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模式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22~87(66.4±6.2)岁;血透时间2~11(7.21±2.12)年;血液透析3次/周,3~5 h/次。干预组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21~89(67.4±6.3)岁;血透时间2~10(7.11±2.09)年;血液透析3次/周,3~5 h/次。2组年龄、性别、每周血液透析次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及相关伦理要求。

1.4护理干预方法

1.4.1对照组 给予血透基础护理,主要包括确保患者的透析安全,给予患者心理干预与疏导,制定饮食方案,纠正以往错误习惯等,确保血管通道的通畅并预防感染等。

1.4.2干预组 在常规基础措施上对患者落实基于6S管理阶段护理。

1.4.2.16S管理理论的含义 ①整理,对相关物品进行整理分类并整理以往错误观念等;②整顿,对整理规划好的物品进行标识并按照要求整顿摆放;③清扫,两层含义,其一为对工作环境清扫并保持整洁,其二为清扫错误意识并纠正,提高正确认知;④清洁,确保以及维持环境的清洁状态;⑤素质,护理人员遵守纪律并养成良好习惯;⑥安全,提高安全意识,重视安全教育,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1.4.2.2具体内容落实 ①建立6S管理阶段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临床医师、培训导师以及血透科专业护理人员,由培训导师培训小组成员有关6S管理理念及相关知识等,制定出符合血液透析护理的方案,并积极探讨如何落实。采用自拟依从性调查问卷分析依从性,并评估患者的满意度,总结并发症等。②意向阶段,护理人员通过积极学习6S管理相关知识,能够积极给予患者正确的饮食、认知以及用药等干预,护理人员通过学习提高团队协助意识,能够主动积极为患者服务,及时处理患者在透析期出现的问题,有意识清点透析室物品,掌握患者必需品与非必需品的摆放要求,对仪器进行有效分类,确保透析室的干净整洁,能够对透析相关仪器进行清洁整理,按照管理理念,有意识地对患者进行饮食、遵医嘱用药以及睡眠方面等指导。③准备阶段,护理人员通过学习6S管理理念,能够更好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护理措施,将管理模式落实在行动中,能够主动了解患者情况,掌握患者居住地情况,为偏远地区还是市区等,了解患者文化水平,掌握患者认知度。对于依从性低者,护理人员能够正确采取疏导方式,重视心理干预,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依据实情为患者制订方案,帮助患者摆放药品,并重视细节,为患者标明用药时间、用量等,指导患者学习如何稳定情绪,避免剧烈运动等。④行动阶段,护理人员了解并掌握了6S相关管理理念,可以制定符合患者的行为转变方案,提高患者依从性,可以有效并及时处理透析中与患者相关的废弃物。确保患者血管的通畅,能够仔细清点透析室的各种物品并开通顺畅的取物通道,保证透析室的整洁,确保透析机的正常操作及运转,能够更好地落实护理职责。对待患者出现的紧急事件可以快速作出判断,有效预防患者感染,监督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等。

1.5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的血钾与血磷水平变化。②应用自制透析治疗依从性调查表对患者依从性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合理饮食结构;遵从医嘱用药情况;透析治疗的配合度。百分制计分,完全依从:90~100分;部分依从:70~89分;不依从:0~69分。③详细观察并记录2组并发症情况以及满意度,满意度采用自拟满意度调查表评估,内容包括护理技能、护理服务态度、治疗环境等,总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70~89分)、不满意(0~69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2 结 果

2.1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钾与血磷水平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的血钾与血磷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干预3个月后,2组患者的血钾水平及干预组的血磷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均<0.05),干预组患者的血钾与血磷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行血液透析患者干预前后血钾血磷水平比较

2.22组患者的透析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透析治疗完全依从率以及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行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治疗依从性比较 例(%)

2.32组患者高血压、导管感染等并发症情况比较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行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导管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2.4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行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 论

血液透析疗法是通过建立体外循环而实现血液净化作用的治疗措施,多数操作由专业透析护理人员来完成,通过该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8]。由于透析技术专业性强且极为复杂,同时一旦接受治疗,患者需要长期进行透析,也因此在护理当中,一旦有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例如设备问题等,就会给对设备依赖较高的患者带来极大的影响[9];另外长期透析会产生各种并发症,影响透析效果,患者容易产生不良情绪[10]。为此,强化血液透析护理管理并确保护理干预质量是临床研究与关注重点。

6S管理模式最初源于日本,且被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当中,因为6S管理模式的独特效用也逐渐被医学研究关注,并引入临床护理当中[11-12]。相关文献提示,将6S管理理念引入护理中后,涉及护理的病房管理、急救储备、设备管理、护理安全性以及护理措施的实施等均优于常规基础性护理,且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较高[6,13-14]。通过实施基于6S管理模式的阶段式护理,可以促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且有序,同时改善了患者的住院环境,优化了整个护理流程,降低了护理成本,尤其是药品与急救物资的使用,同时也提高了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在具体实施中,6S管理的阶段护理,分为意向护理阶段、准备阶段以及行动护理阶段,同时在护理中,个体行为不会单纯呈现出直线性变化而是螺旋式改变,这种模式下,个体会处于不同阶段,并依据患者的不同需求而采取针对性支持。吴卓君等[15]将6S理论运用于透析患者的护理中,结果显示患者的满意度更高。本研究结果提示,干预组患者的血钾、血磷水平下降且患者满意度较高,究其原因与基于6S管理模式的以人为本理念密不可分。6S管理更加侧重于改变护理人员的观念,并将这种改变逐渐渗透到护理实施当中。采取渐进式的干预,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意识,提高其积极性,将这种动力转化为护理服务的实施,这种整理、整顿、素养、清扫等步骤,逐步将理论转化至实践当中,并将这种观念渗透到每一个护理环节中,进而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的饮食更合理,因此降低了血磷、血钾水平。同时通过这种系统干预,干预组患者的导管感染、内瘘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6S管理阶段护理模式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通过纠正错误观念,重视患者的心理疏导,减少并发症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进而改变了患者对透析的错误认知,提高了治疗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基于6S管理的阶段护理也纠正了以往护理人员的错误行为,提高了护理团队的整体素养,自觉维护护理工作环境,积极主动参与护理工作,促进了护患之间的和谐相处,最终达到了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实施基于6S管理阶段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纠正患者错误行为,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的血磷、血钾水平,并减少了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护患和谐,进而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临床的借鉴价值较高,对临床护理有指导意义。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血钾依从性护理人员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谨防血钾异常与猝死
血钾异常伤心脏
氯沙坦钾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