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灵活应用
2021-12-21孙兵
孙兵
【摘 要】微视频也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视频,不仅契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的要求,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加强对微视频的应用,通过微视频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成效的提高。
【关键词】微视频 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应用
微视频是微课的主要载体,是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为一体的有效教学方式。在2012年版的《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识进行培养,需要让学生通过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理解,掌握信息技术对现实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影响;需要在加强学生对信息伦理和信息道德的理解时,通过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对现实生活中的信息技术问题进行解决,从而达到对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培养的要求。正是此要求的提出,奠定了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阶段课程教学中的地位。然而实际上,多数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只是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展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此种方式无法让师生之间展开充分的沟通互动,也无法实现对学生的差异化教学。而微视频作为一种具有针对性特点的教学方式,能够以其简明扼要的课程知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并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画面链接起各个不同的知识点。为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就需要加强对微视频的应用,通过微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的弊端加以解决;需要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基础上,增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需要在激发学生的探索好奇心情况下,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促进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成效。
一、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微视频能够以某一知识点为核心,以流媒体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可以给予学习者很好的自主学习体验。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微视频的作用。正所谓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微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重视其课后巩固的作用,同时关注微视频的课前导入。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利用微视频,如直接从网络上选取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并将其录制成短视频。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安静下来,从而以最短的时间融入课堂学习。也可以通过短视频的录制,来丰富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在讲解信息技术的画图功能时,选择与此相关的内容,并将其录制成短视频后播放微视频。学生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就能够明白计算机也可以绘制美丽的画作,会感受到微视频集声音和形象为一体的特点,进而也就会在加强对微视频魅力的感受下,激发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视频内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选择微视频丰教学内容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需要选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知识。微视频不仅可以展现声音、图像,还能够呈现文本、动画视频等。因而,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融合图片、声音和视频,以此对微视频的作用进行高效发挥。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所具备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都较为有限,因此,教师在对复杂的知识展开讲解时,就需要利用不同的方式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如此,在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下,强化其对知识的记忆。
第二,教师在微视频的运用中,要基于某一具体的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简短完整地展开叙述。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贯彻微视频短小精悍的原则,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杜绝泛泛而谈的教学现象。在微视频的应用中,许多教师喜欢长篇大论式地授课,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会扩大教学范围。这样的授课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但没有重点的教学内容会使得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应用微视频进行教学时,要有针对性地设置授课内容,通过微视频的应用,对教学重点进行凸显,同时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前提,对具体的问题进行设置,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第三,教师在运用微视频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重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教师应该在确定教学内容后,加强对各类教学资源的应用,同时坚持教学改革。如此,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下,提升學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第四,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加深对学生学习需求的了解,以此为基础,提升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应该利用询问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应该明白学生无法深度理解的知识内容;应该掌握学生无法掌握的知识类型;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微视频进行制作。另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知识的学习,加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因此,教师还需要在微视频的制作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中,结合实际生活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这一课程的价值与作用,让学生在微视频的观看过程中,了解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如此,方能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基础上,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三、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在学习上,学生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教师在运用微视频展开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时,就需要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给予充分重视和尊重,以此为基础对学生展开因材施教。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利用微视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接受程度为依据,控制微视频的播放速度。掌握程度低的学生可以慢速度播放视频,掌握程度高的学生可以快速地观看视频。这样,就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通过对视频播放速度的调整,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调快视频的播放速度来促进自身知识技能和学习水平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讲解“快乐小熊”一课时,就可以将其中绘制小熊的步骤拆分开来,而后利用短视频的录制来展现教学步骤和环节。在这过程中,教师通常能够发现:不同层面的学生不仅所掌握的小熊绘制方式不同,就连其所需要的绘制时间也存在不同。有些学生因为学习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较强,哪怕是快进了视频,也能够掌握大体的步骤;有些学生则因为学习能力的不足,需要通过反复观看视频才能理解其具体的步骤。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就需要在微视频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们正确应用微视频;需要平等对待每个层次的学生,既消除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自负感和骄傲心理,也消除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自卑心理。同时,教师也要让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明白笨鸟先飞的道理,要让其知道当自己的学习能力较弱时,就需要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探索,对自己所不理解的知识进行不断的反复的学习。这样,学习较弱的学生在明白此道理后,也就会通过对微视频的反复观看,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如此,既能够同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能够在学生知识掌握度的提升中,提高教学效率。
微视频的魅力主要体现于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画面,直观展示课程的大体内容。因此,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微视频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应该利用微视频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在微视频的观看过程中对相应的知识问题进行思考和理解。如此,方能在提升教学成效的前提下,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李田生.微视频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