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户侧储能对电网的影响及经济性评估

2021-12-21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28期
关键词:峰谷工作日用电量

张 鲲 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在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可以用于各种场景,当前常见的类型有3种,其中用户侧储能应用最为广泛,包括电、气储能,既可以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的相关问题,又能提高电网的安全性。但是从当前来看,由于电池成本高,国家或当地政府也没有针对用户侧储能,给予政策或资金上的支持,限制了用户侧储能的发展和进步。相信随着储能政策的引导,未来储能市场成本会不断降低,进而推动用户侧储能的发展。同时,也会改变着电力系统的运行结构。为进一步探讨用户侧储能的现状,及对电网的影响,本文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论述。

一、用户侧储能的现状

(一)用户侧储能的发展

所谓用户侧储能,是指将建立的储能系统和用户供能网络连接,由用户自己来接收、使用外来的信息。一般情况下,储能系统建立在用户家中或附近。和其他技术不同的是,用户侧储能是直接面向用户的,而且规模也比较小,能够自主调控。在我国,用户侧储能目前正起步,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初,我国共有254MW的用户侧储能容量,比以往的容量高出很多,说明用户侧储能正在逐步增长。

(二)用户侧储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效益问题。据工作经验,用户侧储能的效益受各方面影响,常见有投资成本、峰谷的差价等。现阶段,储能电池成本高,峰谷价差低,投资回报周期长,甚至在电池寿命用尽后,成本也没有回收。

第二,政策性问题。为了推动电力市场的发展,国家出台了很多推动储能发展的政策。从实际来看,很多省市并未出台和用户侧储能相关的内容,比如充放电电价、补贴细则等。而且,也没有真正建立相应的市场机制。

第三,技术性问题。用户侧储能发展的关键在于,优化控制充电和放电,电能质量。伴随着用户侧储能的发展,电网面临的储能设备越来越多,需要不断提升操作水平,来整合用户侧储能。然而受各因素影响,现有员工经验不足,技能水平低,无法满足电网的大规模充放电需求。

二、用户侧储能对电网的影响

(一)电网灵活性

在用户侧储能中,相应装置能够在电网中获得电量,也能向电网传输电量,这种双向流动的特征,使得电网更加具有灵活性。待用户侧储能汇集一处后,用清洁型能源进行发电,确保其在负荷状态下,削峰填谷。

(二)削峰填谷

用户有储能设备后,为了减少成本,通常会采取这样的操作:低谷期,对储能设备进行充电处理;高峰期,再将储能设备中的电放出来。对于个别受阻的电网,用户侧投资储能的构建,可延缓线路的建设升级,减少电网的投入成本。

(三)电网可靠性

储能装置的存在,相当于用户为自己和电网提供了备用电源,便于用户在停电时后自行供电。另一方面,对于微电网的运行来讲,用户侧储能有助于提高其可靠性。

(四)检修维护

规模化的接入电网后,在对电网进行检修、维护时,用户侧储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具体为:1.接入储能后,电力系统的检修、维护等相关操作,都变的比较灵活,确保用户可以在的一定的时间内自行供电,提升用电的安全性、可靠性。2.储能装置需要定期检修和维护,使得供用电的维检范围和内容得到扩大。

总的来讲,对于电网来讲,用户侧储能的应用有好处,也有坏处。分析好处得知,可以确保供电系统稳定运行,当其发展到相应的规模后,不仅电量的销售额会增加,电力负荷也会随之减少。此种情况下,在投资建设主配电网时,仅需要很少的费用。分析坏处得知,电网检修、调度过程中,应用用户侧储能会增加难度,而且相关设备的胡乱堆放和建设,又会带来安全隐患,甚至扰动电力系统,影响正常运作。对此,相关部门要结合情况,制定并落实运维制度与规范,统一调度、管控用户侧储能。

三、用户侧储能的经济性分析

为了对用户侧储能的经济效益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下面以常见的典型用户为对象,具体操作如下。

(一)商业用户的用电特性

出于对商业用户用电差异的考虑,于每个季度取一天进行用电数据的比对。同时,为了分析节假日、工作日的用电情况(见下表1),分别取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天的用电情况,分析其用电特性。结果显示,商业负荷有峰谷特征,峰谷负荷差大。节假日、工作日的负荷差异小,季节差异波动小,春秋季的用电负荷比冬夏季要低,酷暑寒冬下的空调能耗高。自储自用时,为了减少储能的投资成本,只需要考虑自身的尖期用电量。对于电池充电、放电时的损耗,应确保电池容量比尖期负荷要大,便于电池电能全部供给尖期。有剩余时,可供峰期使用。为了提高电池的利用率,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充电、放电的控制策略,可以每天充电、放电2次。

表1 某商业用户用电量、电费数据

(二)工业用户的用电特性

第一,以某大工业用户为例,接入电压220kV。分析季节性用电发现,季节用电稳定,不存在负荷峰谷。在一天的用电量中,尖期电量占比13.2%,电费占总电费的19.0%。说明:此类用户在用电尖期,极少用量,随之而来的电费也就比较少。小容量的储能设备和用电需求不相符,而大容量的储能设备又会增加成本。单纯的通过自充自用的方式,是无法实现自盈利的。

第二,以某大工业用户为例,接入电压10kV。通过对季节性用电、工作日和休息日用电进行比较发现,季节性用电波动较大,8月份的用电量较高,这可能和当地的天气相关。工作日、休息日的用电负荷有明显的差异,和工作性质相关。分析一天的用电情况发现,在用电尖期,电量占总量的10.5%,电量占总费用的13.5%。虽然该工业用户的负荷曲线有峰谷特性,但用电多集中于电价的平期和峰期,储能经济性低。另一方面,负荷季节差异大,工作日、休息日的差异也比较大,自充自用下的设备利用率不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经济性比较低。

(三)非居民用户的用电特性

以某医院为例,非居民。通过对季节行用电进行分析发现,8月份的用电量高于其他月份,也和当地的气温有关;在工作日、节假日的用电量分析中,发现工作日的用电量高于节假日,而且用电高峰在上午,可能和医院的工作时间相关。分析用电量、电费发现(见下表2),尖期的用电量占全天电量的12.3%,电费占全天费用的16.0%。此外,分析用电负荷发现,负荷曲线存在峰谷,但幅度不大,储能经济性低。而且,季节性用电差异明显,节假日、工作日的用电差异同样明显,储能设备的使用率不高。

表2 某医院用电量、电费数据

(四)各类用户储能发展的可能性

第一,工商业用户。通过分析工商业用户的用电情况,发现每天的用电量在峰期、尖期最多。得出此结论:工商业用户发展用户侧储能的潜力最大。但是,也有个别用户存在季节上的差异,储能效益低下。对此,可以采用季节性互补的措施,也就是由不同季节的、用电量大的企业相结合,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储能的收益。

第二,大工业用户。此类用户可以分为两种:负荷有峰谷,负荷没有峰谷。对于前者而言,若用电量体现在电价的峰期和尖期,说明该用户可以配置储能;而后者由于尖期的电费、用电量少,不具备发展储能的条件。随着储能政策的越发完善化、合理化,大工业用户也可以对其进行投资,但是要立足于自身情况,不要盲目跟风。

第三,非居民用户。此类用户的负荷有峰谷,用电量体现在电价的平期和峰期。季节差异大,工作日、节假日也有差值,若配备储能,设备的使用率也不会很高,通常不会发展储能。

第四,居民用户。和工商业用户一样,居民用户也有发展储能的可能。然而,由于居民用户的电价制度相同,很难从中谋取利益。所以,他们也不会在储能的发展上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用户侧储能在缓解电力供应、使用矛盾,减少能源消耗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求各级部门立足实际,规范管理流程,并采用各种手段鼓励发展储能,比如整合储能资源,提前规划发展规模;制定技术规范,建立统一的监管系统;加大政策补贴等,从而减少能源的费用,降低成本。

猜你喜欢

峰谷工作日用电量
02 国家能源局:1~7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4%
01 国家能源局: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5%
湖南省峰谷分时电价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
浅谈峰谷时段的划分方法
1~10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565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
关于休闲的量的问题的考察
电动汽车峰谷分时电价时段充电优化模型
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
对《资本论》中工作日问题的哲学思考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峰谷分时电价建模及福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