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暖视频兴起的社会语境与传播价值

2021-12-21陈红

新闻潮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传播价值

陈红

【摘 要】近年来,一种题材暖化、视觉暖心、听觉暖情的短视频——暖视频在国内掀起热潮。文章界定了暖视频的概念,分析其特点,探析暖视频兴起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语境,在此基础上阐述暖视频的传播价值。

【关键词】暖视频;社会语境;传播价值

一、暖视频的概念界定

(一)暖视频之“暖”

暖视频是一种“暖”的短视频,简言之,就是“给人带来温暖、感动、正能量的短视频”[1],暖视频是暖新闻与短视频结合的产物,是借助短视频的载体和传播平台去报道温情、讲述感人故事的一种信息传播形式。它既具有暖新闻“暖”的属性,同时又能借助短视频的传播平台将这份“暖”更加快速、更为广泛、更全面地传达给用户。

(二)暖视频的特点

1.选材暖人

暖视频重在体现其“暖”的属性,凡是能体现“暖、真、善、美、爱”的故事或者瞬间,都属于暖视频的题材范围。在选素材时,暖视频重在将发生在人们身边的、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的平凡小事加以放大、“暖化”,传播那些打动人心、温暖人心、鼓舞人心的内容,让大家发现、感知身边的善良和感动。同时,鼓励每个人都成为温暖的传播者,并在收获感动之余,将这份“暖”通过短视频平台传递给更多的人。例如,抖音号“温暖中国人”里,短视频《马路边惊现爱心冰柜 监控记录下感人画面》取材于日常生活细节,用几个简单的镜头放大每个角色的暖心瞬间:老大爷颤颤巍巍走向爱心冰柜里捐赠苹果,小朋友写信感谢叔叔阿姨送水,误拿“爱心水”的路人默默捐钱,快递小哥喝到“爱心水”后酣畅淋漓……这些打动人的“暖心”素材,让大家感动于人们对他人善意之余,更产生了“我”也要加入其中传递点滴温情的冲动。

2.视觉暖情

暖视频集中选取了最能突出温暖、感动的瞬间,将它集中剪辑到一起,在视觉上“温暖”人心。所选镜头不需要感天动地的煽情,也不限于规模宏大的叙事,甚至往往攫取最简单、真实的日常生活片段。一个温情的眼神,一个守护的动作,于细微处撩拨到人心底最软的地方,并将“暖”量化、放大化,形成一种聚合效应。例如,在新华30秒推送的一则短视频《为救摔倒乘客 地铁志愿者冲下台阶连滚带爬关停电扶梯》中,为了强调“地铁志愿者冲下台阶连滚带爬关停电扶梯”这一动作,视频将几秒的动作展示了2次:第一次是连贯播放志愿者余涛宏常速冲下台阶、摔倒、连滚带爬关停电扶梯的动作场景;第二次是将该镜头分成几部分,慢动作显示,给出时间让观众看懂冲下、摔倒、连滚带爬几个动作的意图和艰难,体味志愿者在危机情况下的毫不迟疑和奋不顾身,用人性本身的“善”和“美”震撼人心。尤其是事后清理余涛宏流血伤口时,镜头对准他淳朴的笑脸,更是让人心疼而又感动,对视觉效果的恰当运用使得故事莫名打动人心。

3.听觉暖心

如果说画面是鲜花,声音就如同绿叶,音乐、解说词、同期声与画面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暖”的表达与传递。在感人画面的基础上,配以相应的背景音、动人心弦的配乐、恰到好处的解说词、现场感极强的同期声,能不知不觉将人带入感动、煽情、高亢的氛围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短视频《甘肃甘谷:警察蜀黍帮你取回身份證》用音乐烘托出了一个平凡警察的“暖”心瞬间:2021年7月8日,甘肃甘谷县某小学附近,一名学生因未带准考证向警察求助,值勤民警了解情况后立即载上学生回家领准考证。因该段视频以现场纪实画面为主,取景较远,近景特写等反映情绪变化的镜头极少,不仔细看在情感带动方面并不明显。因此配上恰当的介绍性文字、现场同期声辅助观众了解情况。当镜头扫到警察载着拿回准考证的学生返回考场这个高潮瞬间时,配以解说“8时54分时,将考生顺利送到了考场”和音乐“后来遇到他,陪我走过冬夏”抒情的旋律,将“暖”的情绪触发出来并加以强化,弥补了画面表现力的不足,同样达到暖人心扉的效果。

二、暖视频兴起的社会语境

(一)政治语境:主流意识形态下健康的“拟态环境”亟须搭建

李普曼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构建的“拟态环境”对身处其中的人们认识、理解现实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一方面,在多元化意识形态影响下,当今社会一些物欲膨胀、急功近利的负能量现象凸显,与之相对的正能量叙事却被忽略,长此以往,容易给民众造成“冷社会”的心理感受。另一方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媒体为了博取关注度而盲目迎合受众喜好,出现了以低俗媚俗、插科打诨博出位的趋势,诉诸娱乐、炫耀、攀比等内容形成一种负能量隐性力量,对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文化身份等形成渗透与冲击。此种负面的“拟态环境”亟须做出调适。[2]暖视频切合“真善美”的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通过传递温暖、播撒阳光和正能量,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中抵御负能量信息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调整社会生态系统。

(二)经济语境:短视频作为媒体产业发展新风口尚待挖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用户使用率为93.7%。”[3]由此可看出,短视频已变成手机网民的“新宠”。短视频横空出世,颠覆了以往的内容逻辑,带动媒体传播手段、信息交互方式发生本质性的变革,成为媒体产业发展的新风口。资本逐利而来,各方数据显示,短视频正成为资本大鳄争抢的新“蛋糕”。《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显示,“2018年短视频的市场规模达467.1亿元,同比增长744.7%”[4]。受各路互联网大鳄的影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也加入到了短视频流量的争夺战,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微博持续在短视频领域发力,网易、搜狐等也纷纷推出新的短视频应用。短视频平台之间的竞争实为受众之争、“流量”之争,而提高平台自身的“流量”,以“教育性”“引导性”内容为特色的暖视频成为差异化发展寻求突破的新思路。

(三)文化语境:后消费时代丧文化的流行趋势需要遏制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物质文化积累,我国的消费文化已然产生变迁。“后消费时代,消费者不再盲目跟风,而更加彰显个性,追求的是品牌品质、风格特色、格调品味、艺术美感和精神享受。”[5]其中,丧文化作为一种流行的亚文化,在青年群体中风靡一时。由最初的“葛优躺”到现在的“人间不值得”“我现在差不多是个废人了”等,丧文化成为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的,一种带有迷茫、颓废、悲观等情绪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片,总而言之,就是充满负能量的传播内容的代名词。[6]究其根本,丧文化是现代青年面对生活压力的一种反抗,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消极态度,它表达着青年群体的痛苦、迷茫、消极等情绪。这种情绪通过网络的蔓延,影响力以裂变的速度加以扩散,对当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极度不利。后消费时代呼唤一种新的文化风气,防止消极文化腐化青年,为广大用户尤其是青年群体提供正面的引导,传递正面、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精神。9573AC80-E0C2-4F5A-87C0-E9F0AB4DB6D4

(四)技术语境:算法推荐的技术弊端呼唤媒介生态重构

算法推荐技术是短视频迅速吸引众多网友拥趸的法门。所谓算法推荐,是指短视频利用大数据的算法推荐技术,根据用户浏览记录来分析判断用户的喜好,在海量的短视频中进行筛选,将用户偏好的内容进行个性化推荐。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就是利用这一强大技术原理进行短视频内容推荐的运作。算法推荐在视频平台的风靡,重构了媒介的生态,将“用户为王”理念发挥到极致,同时也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盲目以用户喜好为指向标和技术伦理问题造成视频内容的低俗化倾向、个人隐私泄露问题等。曾因算法推荐技术独占鳌头的今日头条,近年来多次受到监管部门查处或责令调整,究其原因是其太过于信赖算法推荐,且对推荐内容不加以审查,导致低劣的内容推送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针对视频平台的技术弊端,政府及相关部门先后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对问题严重的平台和企业也做出相关处置。但是,短视频传播生态的风清气朗,仍需借助社会、平台、用户各方的努力。暖视频的出现,体现了平台和用户双方将致力于偏正以往的泛娱乐化倾向,重新唤起短视频作为媒介的教育和引导功能,利用算法推荐技术重构清朗、迅捷媒介生态的决心。

三、暖视频的传播价值

(一)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下,“与经济和政治相联系的所有观念的总和”,具体包括经济、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学文化等内容。[7]当这一群体的意识形态被社会上大多数群体所接受时,就会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当代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指导下形成的,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传达的思想宗旨也有了很大贡献,两者的形成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加强暖视频的传播,有助于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思想意识角度来讲,主流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面向广大群众。暖视频也有明显的受众群体,且受众面广泛,在传播过程中不仅仅是宣扬好人好事、传播正能量,更能在日积月累中强化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从传播主题来说,暖视频的宣传主题多以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为主,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方向具有内在一致性。

(二)消解社会焦虑情绪,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社会焦虑是指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紧张、不安的状态,于个人而言,人们时时因为环境质量、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而感到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受到冲击;对整个社会来说,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会让人失去判断的理智性,轻则影响到自身情绪的波动,加剧负面情绪的蔓延,重则诱发人们失范行为的发生,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加剧社会的矛盾冲突。网络社会信息爆炸更加剧负面信息的泛滥,使得人们益发陷入焦虑的情绪中,暖视频的传播可以缓解网民的焦虑情绪,消除负面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

一方面,暖视频打破了阶层间的隔阂,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到其他阶层的喜怒哀乐,引发最大范围民众的互相理解和共情。“流浪汉到派出所捐1000元:钱都是正规渠道来的,请放心交给学子”“零下28摄氏度,男子寒冬醉倒街头,宝马女司机开双闪灯保护”“90岁拾荒奶奶怕路上玻璃碴伤人,寒风中捡拾40分钟”等视频中,以普通人的困难和抉择为切入点,引导他人理解不同职业、身份的苦痛,认同他们的行为,产生跨越阶层的共情效应,促进社会成员的相互理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因为贫富差距、地位差异所带来的社会焦虑。

另一方面,暖视频所传达出的正能量还可以缓解人们对社会层面结构性冲突的焦虑。“护士身怀六甲仍飞奔抢救, 十秒为危重孕妇打开生命通道”“甘肃甘谷:警察蜀黍帮你取回身份证”等。这些内容挖掘了医生、警察人员背后的辛苦和努力,侧面解构了部分人对某些职业群体的成见和不满,对于缓解医患关系、警民关系等社会矛盾起到一定的作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促进个体自我发展,完善青年教育体系

从个人层面来说,暖视频给个体提升自我价值、完善个人发展提供了契机。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每个人既是孤立的个体,又是紧密相连、广泛存在于各自圈层内的群体成员。根据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人们潜意识里希望在群体中展示另一个自我,在大家的关注和赞美中完成自我实现的需要。短视频平台技术门槛的降低,给了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它给予使用者充足的想象空间,让用户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当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时,用户个体就能体验到一种愉悦感与满足感,实现自我价值需求的满足。

从社会层面来说,短视频作为媒介也需承担社会教育的责任,引导受众完成内在的提升,尤其是促成青少年群体的全面发展。中国教育电视台曾协同抖音青少年网络健康成长研究中心启动旨在推动短视频青少年教育的“青椒计划”[8],根据同期发布的青少年短视频教育研究报告,可以发现抖音短视频“短与故事化”“丰富与易得性”“分享与社交性”的几大属性结合了新时代的发展特点,利用知识的生产与分享,形成汇聚大众知识精华的“百科全书”。这意味着短视频可将传递知识与传统教育相结合,成为“润物细无声”的新教育工具,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网民群体的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解决平台短板,提升短视频美誉度

短视频的裂变式发展,带来了同质化、泛娱乐化、低俗化等一系列问题。同质化的内容让短视频缺少了创新性,容易产生用户审美疲劳、版权纠纷等问题;泛娱乐化使短视频缺少了深度与价值,用户只能停留在肤浅的愉悦上,最终只留下一时的感官刺激而缺乏现实思考;低俗化的内容正在慢慢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导致青少年形成错误的价值观,污染了和谐的网络短视频环境。这些问题让短视频挂上了“没营养”的标签,也让短视频环境变得“烏烟瘴气”,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解决短视频平台短板,数十家媒体勇敢挑起正能量传播重任,传统主流媒体携优质“暖”内容率先进驻短视频市场,一些商业化的媒体在播撒“暖”流上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以抖音为例,凭借它高度的活跃量以及所带来的舆论影响,抖音短视频逐渐成为传播正能量的重要阵地之一。将主流媒体与短视频的优势相结合,形成正能量传播的积极效应,是现在主流媒体转型的重点,也是短视频平台提高美誉度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王星.北京时间的“暖视频”战略[J].中国记者,2018(11):68.

[2]黄海鹏,门瑞雪,曲铁华.短视频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现状透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9):88.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20-02-03].www.cac.gov.cn.

[4]科技舆情分析研究所.网络视频市场3年翻了三番,5G时代将迎来突破性发展[J].今日科技,2019(7):24-26.

[5]徐望.我国文化消费环境与前景探析[J].江苏商论,2018(9):23.

[6]顾嘉铭.传播心理学视角下的“丧文化”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3):52-53.

[7]聂菲.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9):31-33.

[8]胡智锋.短视频与青少年教育三题[J].教育传媒研究,2019(5):35-36.

(责任编辑:黄康温)9573AC80-E0C2-4F5A-87C0-E9F0AB4DB6D4

猜你喜欢

传播价值
刍议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传播价值
春晚少数民族节目传播效果分析
新媒体视觉报道的传播特性和传播价值
从传播误区角度分析“屠呦呦获诺奖事件”
论微电影的美学和传播价值
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特殊效能分析
纪实类医疗电视真人秀的传播价值分析
电台经营需摆脱固有的上升通道思维,创新发展
历史题材影视剧中传播价值与历史观的冲突及调和
品牌广告传播视野下的雕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