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类医疗电视真人秀的传播价值分析
2016-11-23万里
万里
【摘 要】如今,在真人秀整体风格趋向娱乐化的潮流中有一股另辟蹊径的清流,那就是纪实类的电视真人秀。纪实类的真人秀以素人出镜,在节目的呈现和价值的传递中将重点放在“真”和“人”上,而淡化“秀”的成分。像《人间世》这样的纪实类医疗电视真人秀更是打下了我国当前社会语境的烙印,因其独特的题材、不同的表现视角,在缓和当今我国社会转型期医患矛盾、健康传播方面具有特殊的传播价值。不同于其他的纪实类真人秀,由于其作为医疗影像,因此在传播上又有医学伦理学和传播伦理学的价值遵循。
【关键词】纪实类真人秀;传播价值;人间世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61-02
一、社会价值的彰显——主旋律的话语表达
《人间世》自6月11日在上海新闻综合频道播出第一集,就成为各大社交媒体热议的话题。十集播完之后收获了非常不错的口碑,观众对它评价最多的,就是真实。从题材来说,《人间世》直击当下社会的医患关系问题,敢于直面社会转型期的难点、痛点,疾病、死亡是大多数人都想回避的问题,而《人间世》就将摄像机的镜头对准了上海的各大医院,正是在医院这个特殊的地点通过影像将人间世态展露无遗。医患关系这个敏感的话题一直是整个社会都在努力缓和的矛盾,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不仅仅是这个社会领导层深思的问题,同时对于媒体从业者而言也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话题。从以往报道医患关系的媒体呈现来看,关于患者和医生站在两个对立面的冲突报道占据着绝大多数的版面,“医患之间关系物化与情感淡化以及医患之间信任不足而防范有余”的情况凸显;[1]而从医疗剧来看,剧中医生妙手回春的本领总能将一个个病危的患者从死亡的边缘拉回,让作为观众的患者“产生了对医学的误解,过高的就医期望值往往忽视了不可避免的医疗风险。”[2]《人间世》却没有回避医学治疗的失败,第一集就播出了抢救失败的案例,直面残酷、无奈的死亡,以真实的记录传递了医学的可为与不可为。
主创人员通过镜头深入到手术室内部,一方面可以满足观众对于神秘的医院手术室的窥探欲望,另一方面也能将手术医生最真实的工作状态展现在众人面前,为紧张的医患关系带来一丝暖意。在《人间世》里,有带病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的科室主任,也有奔走在救护最前线的120普通急救医生,同时也有坦然面对镜头、面对生死的病人。镜头下的一幅幅真实的场景让观众感受到了医、患、媒的和谐。
《人间世》所要传递的社会价值就是,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从未降低对医生的信任;对于医生来说从未丧失对治病救人的信仰,对从医的信心。和谐的医患关系仍然是当今社会应该唱响的主旋律,《人间世》正是这样彰显了它传播的社会价值。
二、人文价值的引导——国民生死观的洗礼
面对重病的患者,如何尊重病患自身的选择,这是医生、病人家属,甚至是传统伦理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大家是避讳谈死的,希望生是不灭的,是永恒的。如此异化的生死观也就成了当今医患冲突不可推卸的责任源头,当病人被送到医院,家属只能接受病人痊愈的事实。在对国民进行生死观的教育上,《人间世》用一组组真实的镜头进行了理性的生死问答。《人间世》的第四集主题是“告别”,内容也是大多数人陌生的“临终关怀”。透过电视镜头,观众能直观地看到一些生命不可逆转的病患在短短几天之内的生死别离。对于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病患而言,如何去选择生和死都是他们的权利,“安宁护理”“舒缓医疗”让一个个脆弱的生命有尊严地走完了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活得风风光光是大多数人关注的问题,但是《人间世》却让观众如此赤裸裸地直面生命之灯的熄灭,对观众的生死观是一次洗礼,那就是我们除了要思考生存和发展,同时也要思考死亡带来的威胁。
除此之外,《人间世》的第三集“团圆”讲述的是几个患者在逝世之后家属进行“器官捐赠”的故事,跟“临终关怀”一样,“器官捐赠”也是日常生活中远离我们的医学名词。国人除了避讳谈及死亡,死亡之后身体的完整也是传统观念的要求。而“器官捐赠”再一次向观众抛出了生与死的问答。死亡如果意味着结束,那么“器官捐赠”是否意味着能让生命得以延续,某种意义上的不完整是否又是某种意义上的完整,在生死观的洗礼上,这些都是留给观众思考的问题。
三、健康传播的价值——医疗信息的普及
罗杰斯曾指出:“凡是人类传播的类型涉及健康的内容,就是健康传播 。”[3]《人间世》中呈现的多方面内容都具有健康传播的价值。首先就是以“医患关系”为基础的医疗健康传播。有学者曾对此做过三个方面的调查,即“对医疗环境的整体评价、对就医过程的评价和对医患关系的看法。”[4]《人间世》十集的不同内容用不同家庭的案例也对这三个方面做出了回答,为当前的健康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这些是广义上的医疗信息,是从整个医疗环境上来说的。
狭义的医疗信息是指医疗救治信息、医学健康知识,就是在重大疾病或者意外来临时,大众如何自救。《人间世》每一集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一些医学知识,大众传媒是传播各种信息的主要载体,电视影像在健康传播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大众传媒在健康传播方面是“社会健康环境的瞭望者,医疗健康政策制定的呼唤者和推动者, 医学健康知识的普及者”。[5]而在电视影像方面,纪实类的医疗电视真人秀有着比医疗剧更大的健康传播价值,因为它场景的真实性、意外的突发性,让观众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有情境的代入感,因此比医疗剧更具权威性并且能达到更好的健康传播效果。
四、医疗影像存在的伦理学思考
除此之外,《人间世》在医学伦理和传播伦理方面也存在着可供思考和借鉴的价值。作为纪实类的医疗电视真人秀,《人间世》中存在着挑战医学伦理原则的情况。不伤害原则是医学伦理评价的底线标准,然而《人间世》的拍摄是电视台摄像的亲身参与,虽然最后的播出是经过了被拍摄者的允许,但是在拍摄过程中是否已经对患者或者患者家属产生了影响,干扰到了就医的过程,仍然值得反思。第四集“临终关怀”则体现了生命决定权中的医学伦理,按照医学伦理学,生命的决定权在于患者本人,生命权作为最基本的人权,“临终关怀”体现的则正是这一点。
从传播伦理来说,如何杜绝传媒的“二次伤害”仍然是媒体从业者时刻思考的问题。此外,《人间世》中对部分涉及患者隐私的镜头、让观众产生不适感的镜头都做了后期的处理。然而在第七集《新生》中关于一岁多患有听力障碍的桐桐植入人工耳蜗的故事,却没有对这位未成年人做到保护性地在后期进行画面处理。减少伤害原则应该包括“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少数民族、女性、残疾人等特殊人群。”[6]大众传媒肩负着社会责任,减少伤害原则是大众传媒负责任的体现,在敏感的纪实类医疗电视真人秀的创作中媒体从业者更加应该牢记这个原则,从而不断减少违背传播伦理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邓寒梅.21世纪初电视剧中的医患关系审视与伦理重建[J].山东社会科学,2012(11).
[2]燕娟,王洪奇,连婕,陈晓阳.医疗剧之于医患沟通[J].医学与哲学,2014(1).
[3](美)Rogers, Everett M.The field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Today:An Up-to-Date Report, 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Vol 1,1966:15-23.
[4]戴元光,韩瑞霞.我国当前医患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基于健康传播视角的实证分析[J].新闻记者,2012(4).
[5]汤浩.论健康传播中的传媒角色[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6]陈力丹.论传媒的“二次伤害”——以“联防队员入室强奸”案的报道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