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词中玉文化的“女性化”艺术特征

2021-12-20崔卉萱

美与时代·下 2021年11期
关键词:女性化宋词

摘  要:就艺术学角度而言,性别研究已经逐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目前在电影、美术、博物馆等方面都逐步展开了诸多研究。因而在文学视域中,亦可尝试选择以诗词为文本,结合艺术学中的性别研究做出深入讨论。文章选择以诗词(宋词)中的玉文化为研究对象,同时借助美术考古的方法,以宋代玉器图像史料为佐证,通过“装饰性”“向内性”“身体性”三个角度展开论述,试图从视觉层面、空间层面、感知层面强化宋代玉文化的“女性化”艺术特征。

关键词:宋词;玉文化;女性化;宋代玉器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先秦时期越国玉器形制和礼仪文化研究”(18NDJC229YB);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越地造物史研究”(20AG012);2021年浙江省软科学项目“杭州声音景观对城市形象的建构及传播策略研究”(2021C35112)阶段性研究成果。

英国近代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曾指出:“对于玉的爱好,可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它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感。”[1]通过检索《全宋词》,含“玉”字的诗篇有5333首,所描述的玉器及玉文化主要表现在器物、暗喻、用典、美称四个方面,同时“玉”和其他文字的组合运用,也逐渐构成了种种富有独特内涵的意象。文章选取宋词角度研究玉文化的特殊性在于:其一,就文学角度而言,宋代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对于玉文化的理解都更为宽泛,从器物到精神,玉以一种符号性的功能在宋词中通过美称、隐喻、指代等修辞手法展现出丰富的内涵,同时宋词中玉文化所传递出来的文明开化的审美意识,以冲破礼制为基本标准的思想观念是以往其他历史时期所无法比拟的;其二,就艺术学角度而言,女性绘画题材作为新兴学术潮流的性别研究已经引起国内外艺术史学家的重视,研究者分别从“历史上的女画家及其作品”和“对特定女性题材绘画进行深度探讨”两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2],因此,选择诗词为文本,亦可成为艺术学科中性别研究的一个很好视角。本文以宋词中的玉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三个方面展开“女性化”特征的探讨。

唐宋以降,随着丝绸之路的复通,在不断吸收域外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唐代的文化交流以及宋代城市工商业的空前繁荣,加速了中国古代玉器由上古向中古风格的转变,势不可挡的民间制玉与用玉的繁荣彻底改变了以宫廷王室为制玉中心的垄断局面,开创了以实用玉器为中心,以美观为主要目的的人体装饰用玉为主流的新时代。由此也摆脱了上古玉器以礼为中心、以丧葬用玉为主流的传统,这种玉文化深刻影响着彼时的宋词文学作品的创作,并呈现出“装饰性”“向内性”“身体性”的特征。

一、视觉上——突出“装饰性”的女性化特征

由于民间制玉在宋代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玉器的世俗化以及普及化促使更多的普通民众接触到了玉器佩饰、首饰及器皿等物品,玉器的装饰审美也趋向于大众化,宋代玉饰以写实的图案为主要特点,其描摹对象的题材来源聚焦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云、鱼、飞禽(如图1[3]448、图2[3]961),头饰方面尤以花见长,其中步搖嵌片雕花玉片及荷莲题材花形玉雕最为多见,通过出神入化的镂雕技术,或对称、或均衡的呈现出强烈的装饰韵味。周密的《瑶花慢》中描述了宋代玉头饰:“朱钿宝玦,天上飞琼,比人间春别”[4]。

除了生活化题材的玉饰之外,也可以看到在一些庄重的题材内容上有着不同以往的表现样态。以玉龙为例,在上古时期,龙的主题大量出现于玉器之上,亦或权力身份的代表,亦或图腾信仰的证明。宋词中出现“玉龙”的共计54首,而“玉龙”也包含了丰富的语义,有刘克庄《清平乐·纤云扫迹》中传说的神龙“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5]2643;有张孝祥《菩萨蛮》中计算时间的龙形滴漏“玉龙细点三更月”[6];还有吴文英《水龙吟·过秋壑湖上旧居寄赠》中形容玉笛的“奏玉龙、江梅解舞”[5]2880;以及因爱梅喜鹤被誉为“梅妻鹤子”林逋的《霜天晓角》“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7]7中在此处代指梅花的玉龙。通过对于“玉龙”一词的梳理,可以证明玉龙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表现权力与宗教的象征,而是有了诸多灵活、丰富以及并不严肃的内涵。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白玉镂空竹芝蟠龙佩(如图3)[3]451描绘了龙穿竹叶玉佩题材,展现了宋代玉器中龙形象的轻松活泼特性,与此同时,宋代工艺品及玉器中大量出现以装饰为特色的龙纹。

二、空间上:“向内性”的女性化特征

从政治环境而言,宋代由于向外受到敌对势力的钳制,只能寻求向内的发展,从向外的观察探索转而关注向内的思考与探索,从自然空间回归至家庭空间,他们对世界有一种全新的好奇感和更深邃的思索。因而,宋代的文化追求和艺术标准呈现出一种向内的特征,比其他时代更加侧重视效、摹写外观及对复杂现象的组织。如《清明上河图》中对事物表象、结构和组织的细致记录是宋代绘画、雕塑中的普遍情绪,在花瓣和动物皮毛的精细刻画中、山水画的岩石肌理和云雾渲染中、人物画和雕塑的质感塑造中也可以看到这一点[8]。

宋代玉器在这种向内探索、细腻表达的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微观的艺术描绘往往展现于宋代玉器的创作之中,在宋代的文化背景之下,玉被拉下神坛,玉器从为王权和贵族服务,转而为市民阶层服务。美好的玉饰承载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玉器的表现技法上,它大量采用镂空的、立体的或起凸的、隐起的工艺方式,这种雕刻方式及图案带有浓郁的文人绘画的构图特点,整体画面感增强,简约优雅注重线条的曲线运用以突出动感。从而,宋代玉器及玉文化以一种“向内探索”的姿态,轻松活泼的风格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如图4、图5、图6)。

将这种特征的玉文化以文学形式展现于宋词中,亦突出这种“向内性”探索的倾向。宋词中呈现了诸多向内的家庭空间、室内空间,作为相对封闭的空间环境,无法放远向外的视野,只能将视野放到室内空间,强化空间内的感知及情感体验,从而凝结了极其丰富细腻的情感。宋词中的楼台、亭榭、园等是幽微、隐秘之地。如晏几道《临江仙》中的“玉楼”便是幽微、私密空间和情感的一种呈现:

旖旎仙花解语,轻盈春柳能眠。玉楼深处绮窗前。梦回芳草夜,歌罢落梅天。沉水浓熏绣被,流霞浅酌金船。绿娇红小正堪怜。莫如云易散,须似月频圆。[7]221

与其说宋词细腻的语言特质是由其词体所带来的,不如说是词中私人空间的开拓加深了这种细腻的表现。宋词中对于女性的描写通常是在闺房,其主题也离不开爱情。美国学者安妮·比勒尔认为闺房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其封闭性:女人在她奢华的闺房中却被限制于象征性的隔绝状态……[9]由此可见,在宋词的玉文化中,亦呈现出空间维度的“向内性”叙事。

三、感知上——突出“身体性”的女性化特征

空间的内化导致了叙事的窄化,在一个内空间里,诗人往往聚焦的主体就是女性,宋词中屡次呈现出的则是对于女性身體的描述,如对女子情态描写的玉筋、玉软、玉困、玉瘦等;对女性手足的描写玉纤、玉指、玉笋、玉尖等;关于女性面部描写的玉容、玉颜、玉靥、玉颊等;关于女性肢体的描写,有玉体、玉肌、玉骨、玉腰等。以“玉肌”为例,在宋词中的使用数量达到75次之多,其中欧阳修的《阮郎归》:淡匀双脸浅匀眉。青衫透玉肌[7]153。玉肌用以形容女性白润的肌肤,以玉来形容女性的白皙与玉的颜色及质感不无关系。早在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便揭示了肌肤与玉石的关系:“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10]。玉石颜色繁多有白、赤、青玉,其中最高品质的玉石色质被称为“凝脂”白玉,几千年来人们尊白玉为贵,一方面取决于意识形态,历史上从东周到秦汉,上等白玉成为贵族社会等级制度的标志物;另一方面取决于白玉的质地及色泽,玉以凝脂白为最珍贵。和田玉有“色差一级,价差千里”的说法,而俗语“一白遮百丑”亦是对于白皙肌肤的称颂。凝脂白玉由于长年受到河水冲刷与浸润,使其精光内蕴,细腻无瑕。凝脂白玉所呈现出来的温润、细韧的材质属性和女性的身体质感也具有极强的相似性追求,是一种结合了视觉、触觉与嗅觉的综合体验,质地温润,触感细洁,洁净无瑕。

进一步来讲,宋词中亦体现出一种“近身性”[11]185特征,宋代玉器创作题材以对人物、禽鸟、花卉、山林等题材的偏爱为美学特征,呈现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12]的中国传统美学观念。林少雄先生就此提出“近身性”观点,指出这是一种相较于男性“远身性”的更为重视的一种“身体叙事”的表达[11]185。宋词中经常有对于女性身体强烈的凝视以及无限的接近。如吴文英在《踏莎行·润玉笼绡》中的“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5]2932,诗人通过视觉、嗅觉的综合感知方式,通过精细入微的可观、可嗅、可触的身体叙事动静结合地呈现了一段“影像”,立体地展现了一位女性形象。这段身体叙事以类似摄像机下的全景——特写的景别切换方式,烘托作者意图呈现的感情色彩,展现了作者对于佳人的怜爱,强化了下文的“午梦千山,窗阴一箭。”在作者强烈的时间与空间意识下的“梦”与“怨”,画面愈是美丽,思念越是深切,愈是烘托出无法复得的心境,其效果远大于全景式的一般性静态叙事。由此,玉文化中所呈现出的“身体性”是女性化的第三大特征。

四、结语

上述三种宋词中女性化特征的玉叙事中,在视觉观念上,“装饰性”特色革新了玉文化呈现出的传统礼制的束缚;在空间叙事上,向内性的书写突出了封闭的社会生活空间;在感知表达上,“身体性”拓宽了文学创作的感知层次和空间叙事,但仍旧承载了以男性视角为主的审美创作方式。这种时代背景不仅极深地影响了文学创作,更直接地影响着玉器的艺术形式特征。

参考文献:

[1]中国科技史编委会.中国科学技术史[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75:57.

[2]巫鸿.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14.

[3]杨伯达.中国玉器全集(中)[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

[4]唐圭璋.全宋词(第五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1:3269.

[5]唐圭璋.全宋词(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1.

[6]唐圭璋.全宋词(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1:1706.

[7]唐圭璋.全宋词(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1.

[8]苏立文.中国艺术史[M].徐坚,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176.

[9]Anne Birrell.New Song from a Jade Terrace[M].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1982:11-12.

[10]王步高.唐诗鉴赏[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85.

[11]林少雄.“女性述史”:都市文化时空的影音呈现——以台湾纪录片《跳舞时代》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12(5):182-186.

[12]王弼.周易正义[M].孔颖达,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50-351.

作者简介:崔卉萱,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博士生,浙江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编辑:姜闪闪

猜你喜欢

女性化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张领的诗
小茉莉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探析
从艺术造型角度探讨观音形象女性化现象
夏俊娜绘画语言的装饰性
《霸王别姬》和《黑天鹅》的比较研究
宋词
刘羽亮??《宋词数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