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作市博物馆精品铜器赏析

2021-12-20刘鑫

理财·收藏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宣德焦作市金刚

刘鑫

清鎏金菩萨铜佛坐像(1616—1911),现存于焦作市博物馆(图1)。通高18.9厘米,底长11.5厘米,底宽8.2厘米,重0.690千克,坐像面相端庄,略含笑意。头戴五叶宝冠,束菩萨发髻。袒上身,腰部纤细,三折扭身姿,姿态优美。身佩璎珞、环钏、耳环,上嵌宝饰,帔帛及下裙纹褶转折流畅。右手持五智金刚杵按于心上,左手执般若波罗蜜金刚铃按胯上,背倚月轮,坐白莲花。

坐像为金刚萨埵佛,金刚萨埵主一切如来金刚法印,故右手持杵置于心间,表示能摧毁十种烦恼;左手持铃,表以般若清净法音惊觉一切有情及二乘人。“金刚”,因为他是空性的本质,无法被摧毁,空性质为金刚。“萨埵”,是大胆量者,因为三界六道一切众生都要靠他来成就,所以他是三界之主。密法中记载着这样的教法:金刚萨埵佛,是一切密法的源头。萨埵者有情之义,勇猛之义,总言勇猛之大士。

“金刚萨埵”一语,象征着“坚固不坏之菩提心”与“烦恼即菩提之妙理”。此名称于密教中,所指有四:一指密教传法之第二祖。二为金刚界曼荼罗中,金刚部院三十七尊之一。三为金刚界曼荼罗理趣会中,十七尊中之主尊。四为胎藏界曼荼罗金刚部院大智金刚部之主尊。

于密教中,常以金刚萨埵作为菩提心,或经由菩提心而上求佛果者之总代表。又大日如来为觉者之总体,金刚萨埵为迷者之总体,故于密教修法中,若将大日与金刚萨埵二尊之种子交互而用时,即表示融会二尊之本譬,及“生佛不二”之义。

明释迦牟尼铜佛坐像(1368—1644),现存于焦作市博物馆(图2 )。通高18.2厘米,底长11.5厘米,底宽8.1厘米,重1.06千克。身披袈裟,螺发。左手禅定印,右手触地印。跏趺坐于白莲花上。

釋迦牟尼,佛教创始人。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族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之子。其生卒年代,北传佛教据汉译《善见律毗婆娑·出律记》推断为公元前565—前486年,南传佛教则作公元前624—前544年或公元前623—前543年。相传他29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及其梵天创世说教,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遍访名师。经过6年苦行,悟到苦行不能达到解脱,弃而至菩提伽耶,在菩提树下静思“成道”,得世间无常和缘起诸理,即在鹿野苑开始传教,为阿若 陈如等5人说苦、集、灭、道“四谛”以及“八正道”等,佛经称为“初转法轮”。其后一直在印度北部和中部游行教化,信众很多,尊之为佛陀。80岁时,在拘尸那城附近的娑罗双树下入灭。弟子们将他一生所说的教法记录整理,通过几次结集,成为经、律、论“三藏”。随着传播范围的扩大,佛教逐渐形成世界性的宗教。在佛教中记载着农历四月初八是佛教鼻祖释迦牟尼诞辰日。

元骑马人物铜饰件(1206—1368),一套7件,现存于焦作市博物馆(图3)。元代起源于北方,并以善于骑射为风俗,由弓马之利而取得天下。元代蒙古族的居民从孩童时期起就喜欢玩弄弓箭。弓矢是元人最为谙熟的武器之一。元代蒙古族的基层组织不仅是军事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个个皆兵,人人善射。凡是15岁以上至70岁以下的蒙古族男子,不论众寡均签为兵,战争来临时上马皆可征战沙场,而战争结束时下马也可屯聚牧养。元代的帝王派遣精锐练习骑射之士守卫边疆,单凭一匹马一张弓,就创下了灭西夏、吞金宋、一统华夏、横扫亚欧的丰功伟绩。在此背景下的元代蒙古族,形成了崇尚骑马射箭的风俗。元代骑马狩猎挂饰,生动再现了这一场景。

西晋铜帐构件(266—316 ),一套多件,现存于焦作市博物馆(图4)。帷帐可折叠,使用的金属构件,称为帐构。可将帏帐随时收拢,便于携带。此套帐构分为九个部件,底座由四个一样的三通组成,单个底边长18厘米,每一个边由两个三通组成。单个三通底边长18厘米,边长36厘米,高19厘米。中层由四个一样的四通组成,单个长19厘米,高18厘米。顶层由一个四通组成,两圆通之间长28厘米,宽23厘米,可复原为一顶四角攒尖的斗帐。设计科学灵巧,组装方便。

帷帐成为魏晋时期颇为成熟的室内用具。种类繁多的帷帐,既可按大小分类,也可按使用方式分类。以大小区分,可分为大型帐和小型帐。以使用方式区分,主要分为坐帐与寝帐。当然,帷帐的名称还有很多,不过大多时候概念区别不大。走进魏晋南北朝人的居室,华丽的帷帐随处可见。但人们在生活中常用的当数坐帐和寝帐。魏晋时期床帐不仅在现实生活中被使用,同时也被用于墓葬之中,当模仿自丧葬活动中祭案或祭台上所设之帐。这类帐一般较小,或即形如覆斗的所谓“斗帐”。魏晋时期墓葬中设帐的习俗,仍是受到了“事死如事生”丧葬观念的影响。

明“喜生贵子、福寿双全”仙人铜镜(1368—1644),现存于焦作市博物馆(图5)。直径39.8厘米,缘厚1.7厘米,重5.19千克。喜生贵子是人间比较美好与美满的生活局面,人寿而子贵,福寿双全则代表福临寿康,两全其美,也是中国传统美好生活的写照。词语已经达于人们的真实心理期望,而文字间铺满的人物与祥瑞的浮雕铸造工艺清晰也进一步在抽象的文辞之外更具象地展开了一种情节性的描述。生活中,还要有高的品质与高于生活的精神寄托,当一切转化为现实实现了的愿望就是最美好的事情。美好事情的结果一定也有它丰富的过程累积,这就是一个因缘厚积的过程。

所以,这样大的镜子尺寸里足以让古人在铸造铜镜时有丰富的表现:人物、动物、吉祥的物品等,分布有类,各呈风姿。在一眼明了的文辞主题之后,似一种叙述事情的缘由般更加加深了这个美好的具体情节。在用场的端肃、高庙的陈设功用上,一种岸然的庙堂气息在以铜为载体,以镜为功用的器象里焕然而出一种高贵的气质。

清仿明宣德款“大富贵”狮耳三足铜炉(1616—1911),现存于焦作市博物馆(图6)。通高13.3厘米,口径15.5厘米,重1.5千克。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他在明太祖创业的基础上,使原来严密的政策略趋向平稳,权力则更为集中,并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宣德六年,他命郑和七次下西洋,更进一步沟通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由于政治、经济的繁荣发展,各种工艺品的生产制造亦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闻名遐迩的宣德炉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宣德铜炉名冠天下,嗣后多有仿制。此件宣德炉是清代仿制的三足狮耳铜香炉,狮子自古即为纳吉、彰显权贵之瑞兽。百兽之王,勇不可挡,威震四方,不但可以避邪,而且还能带来祥瑞之气,能解除多种形煞,亦加强官威或屋主之阳气。据《宣德彝器图谱》载,狮耳炉为宣德年间御赐兵部尚书及大都督等军职人员之器,取其威猛之意。又文殊菩萨骑狮,故狮头炉适宜供养。

“大富贵”中,“大”在此处是形容词,指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如大志、大学问家。“富”即是财产多,富裕的意思。如富甲一方、富可敌国、富家子弟。“贵”则是高贵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优越性、关键性,也可以是一件物品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或人们向往的位置。总体形容非常富有和高贵。

宣德款香炉存世量非常大,后世制作香炉很多都用宣德款,因此说宣德款有些已经失去了纪年意义。

宣德款的样式很多,按字数来分有一、二、三、四、六、七、八、十、十二字款。注:一字款“宣”、二字款“宣德”、三字款“宣德制”、四字款“宣德年制”、六字款“大明宣德年制”等,以四字款和六字款最为常见,十字款为“工部尚书敕赐炉宣德制”,十二字款为“宣德三年五月敕赐勋名之鼎”。此香炉底部有六字款“大明宣德年制”为“有一德”款。

猜你喜欢

宣德焦作市金刚
追影记
当上演员的小鸭子
焦作市企业家太极拳协会揭牌
孔雀绿地青花鱼藻纹瓷器的演变与工艺特征
宣德炉探究
祖孙乐
炉中岁月长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浅谈如何改善少儿服务工作
说不尽的明宣德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