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与老龄人口双向适应路径探究

2021-12-20许蓓蓓邹宝元

新闻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新媒体

许蓓蓓 邹宝元

【摘    要】“万物互联”的现代社会,新媒体技术手段及应用已经浸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带来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但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越来越多老年人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所限,无法熟练掌握新媒体操作技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困难和烦恼。本文认为,破除这对“新”“老”互斥的矛盾体,应从“适新”和“适老”双向角度来解决,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老龄人口;适新;适老

一、问题的提出:“适新”和“适老”的矛盾与困局

(一)矛盾现状

2020年11月下旬,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近一年以来,各类配套政策密集出台,各地政府部门和相关主体积极行动,响应国家号召,千方百计打通老年人互联网应用壁垒,让全国2.6亿60岁以上的“银发族”们倍感振奋、更觉暖心。诸多重磅政策和创新举措的出台,释放出关爱、便利互联网时代老年人的强烈信号。

近些年,很多与老年人有关的这类新闻屡屡被关注:购物时卖方要求电子支付,老年人只能掏出现金一筹莫展;去医院看病住院,却被各种各样的“刷脸”“刷卡”等电子操作流程弄得晕头转向;乘坐地铁、公交时,因不会扫健康码,被拒绝上车……一系列尴尬遭遇,无不反映了老年人被数字时代边缘化的趋向。受限于生理、心理、文化程度、社会环境等主客观因素,很大一部分老年人成为典型的“数字难民”,他们不擅长使用网络,也难以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一面面“数字高墙”将他们阻隔在多彩、时尚、便捷的现代生活之外。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两对显著的矛盾体,即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与日益递增的庞大老年人口的矛盾;一日千里的現代社会发展速度和缓慢迟滞的适应能力的矛盾。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两者的巨大落差让“银发族”们不知所措、难以应对。

(二)“适新”和“适老”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同时也是老年人口日益递增的老龄化社会,提高老年人的“适新”能力和新媒体文化素养,势在必行、至关重要。原因在于,新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帮助老年人提升自我、融入社会发展,获取更多信息,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度。反过来,老年人新媒体文化素养提高也能大大激发老年市场消费潜能,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升。

“数字高墙”、“数字鸿沟”等现象的出现,也折射出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科技的新媒体传播手段在具体实际应用中不够人性化、普适化的弊端,其“适老”能力有待全面提升。由于媒体传播具有宣传引导、文化教育、经济建设等多重社会功能及属性,作为媒体传播的一部分,新媒体在服务和便利老年人生活、推动老龄社会治理及创新、和谐代际关系、建设文明社会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

二、老年人“适新”:主客观结合,融入“数字浪潮”

(一)主动融入,增强老年人主体意识

老年群体“适新”,首先老年人自身要有较为强烈的主动融入意识。许多老年人习惯安稳守旧的生活模式,对于新生事物接受能力较差,认为新媒体是年轻人的专属工具,与自己关系不大。加之一些不法之徒借用新媒体工具实施网络和电信诈骗,更让老年人心存担忧。

面对新媒体时代,老年人应充分认识到,主动“适新”是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以看病就诊为例,如今的医院就医流程、硬件设施越来越智能化,预约、挂号、化验、取药、费用结算等一系列就医环节都依赖于互联网、大数据,熟悉使用智能设备、掌握一定的新媒体知识对于看病次数较多的老年人来说,将会增添很多便利。不仅仅是就诊,在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对于高科技和新媒体手段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如不主动提高数字化素养,就很难提高晚年生活的质量。

不少学者认为,老年是人生的必经阶段,是人生的升华时期,也是人们继续开发自身发展潜能,实现人生价值的阶段。数字融入可以帮助老年人积极超越年龄的限制,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帮助其享受一个更加健康快乐、充满价值感的老年生活。可以促进其全方位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使老年人的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帮助老年人在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中找到存在感与幸福感。[1]

“‘活到老学到老”,老年群体应充分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塑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克服抵触和排斥新生事物的心理障碍,积极主动地融入数字化时代、新媒体生活。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老年人比年轻人更需要使用新媒体,新媒体可在身体健康、物质幸福、社会幸福、社会活动和情感幸福等多个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帮助。[2]新媒体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和服务的多元性,可以大大改善老年人单调、乏味的生活状态,减少孤独、恐惧等不良心理,使得思维更加活跃年轻,从而乐观阳光地迎接新生活。

(二)数字反哺,提升老年人新媒体素养

老年人适“新”,还需家庭和社会给予“数字反哺”。子女对老人融入新媒体信息时代有重要的义务和责任。年轻人应当积极鼓励和帮助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新媒体工具等,让老人体验其带来的便捷和新奇,这一方面可以增加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增进亲情,消除老人的精神孤独;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帮助他们扩大社交范围,减少被现代社会抛弃的感觉。

政府要高度重视老年群体新媒体素养教育,加强政策保障和财政投入,不断加强相关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专业化师资力量、鼓励社会机构参与、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等,为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居住区域的老年人“量身定制”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教育内容。与此同时,专业社工人才、公益服务志愿者、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老年大学教师等多方面力量也应积极参与到为老年群体提供新媒体素养教育中来,形成互为补充、各方联动的社会“教育合力”。

通过老年人提高内生动力,全社会营造帮老、扶老的氛围,不断加强老人与新媒体和现代社会的无缝对接,让老年人与时俱进拥抱数字化时代,提高他们应对数字化生活的信心。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老年人也要充分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和新媒体应用素养,规避“养老陷阱”、识破虚假流言,保护好个人隐私和财产,才能拥有更加安全、纯粹、舒适的网络空间。

三、新媒体“适老”:内外向发力,打造“最美夕阳”

(一)积极创新,新媒体担起主力军

老年人“适新”,新媒体也要“适老”。许多新媒体信息平台、APP等在设计时瞄准的是年轻人市场,在栏目设置、内容生产等方面过于年轻化,不符合老年人的使用习惯。学者调查发现,不少老年人不爱上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手机电子屏幕较小,对于视力较差的老年群体不够友好;手机系统更新换代迅速,功能越来越复杂多样,而老年人记忆力较差,难以适应这些改变;许多APP和网页所推送的信息无法吸引老年人的兴趣。[3]

鉴于此,新媒体内容提供者、平台开发主体等应当充分担当社会责任,主动积极作为,有针对性地解决媒体“适老”问题。如针对老年人视力不好、记忆力弱等生理特点,可在APP中推出“老年浏览模式”,在字体大小、版式设计、推送提醒等方面进行“特别定制”,更加贴合老年群体使用习惯,让其在操作上更加简单明了、方便自如。针对一般老年人喜爱的养生、保健、书法、民俗等内容,可以特别增设“老年阅读板块”,在文章内容、栏目设置等方面更加符合老年群体欣赏口味,抓住其阅读兴趣。针对老年人阅读能力有限的问题,多设计、制作一些视频、音频类内容,使信息传播形式更加直观生动、易于被老年人所接受。

同时,从新媒体的生活服务功能角度看,老年人新媒体应用场景正走向多元化、深入化,具有庞大消费潜力,可以大力研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平台、小程序、网站等等,内容涵盖新闻、购物、医疗、文化、康体等多种领域,这不但可以极大地丰富老年人的网络生活,也能给开发和运营主体带去丰厚利润、促进老年经济发展。

(二)借力优势,传统媒体也应有新作为

传统媒体也应顺应形势,同时发力。作为伴随着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體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老年受众们更习惯于通过传统媒体获取信息。当下,虽然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令人眼花缭乱,各类新媒体商业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传统媒体新闻内容生产的主力军地位依然不可动摇,其在舆论引导和信息传递中的专业性、权威性、准确性等等特质,使其在庞大的信息潮流中依然具有很强的公信力,更容易得到社会大众特别是老年受众的信任。

鉴于此,传统媒体应当发挥自身优势,紧紧抓住“老年粉丝”心理,针对老年群体开发相应的信息产品,通过创新生产内容、改变报道形式、转变呈现视角等等,全方位、多层次地为老年群体提供信息服务。同时,积极搭建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嵌入符合老年群体需要的内容板块,让原本单一、枯燥的新闻传播形式立体起来、生动起来,让传统媒体“老字号”、“老品牌”更新、更活,此举不仅能将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做成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传统媒体焕发新生、实现转型发展,也能让老读者耳目一新,留住并吸引更多受众。另外,还要鼓励传统媒体“走出去”,利用其先天优势延伸媒体产业链,联合相关单位和企业,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诸如老报友读书会、才艺展示、视频制作比赛、养生论坛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在吸引老年人参与的同时,鼓励老年人接触新媒体、掌握新媒体、融入新媒体。

(三)社会“适老”,托起幸福晚年

与此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充分提高思想认识,将智能技术和智能应用的适老化作为推进社会发展进程和文明程度的一件大事来抓,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度举措,给予资金、人才、技术等全方位支持,推动新媒体“适老化”进程,为老人融入数字化生活开启“便利之门”、开通“绿色通道”。

要尊重、熟悉和引导老年人消费习惯,深入做好用户调研,积极探索智能技术的“适老”体系建设、建立专业化的老年群体数据资源平台,等等,将“共情心”、“同理心”嵌入生产流程和工作逻辑中,创新推出更多适老版、关怀版、无障碍版的新媒体产品和更加简明、温馨的老年人专属服务。

在千方百计为“科技适老”助力时,也应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充分考虑残障、高龄、患病等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的需求,多推出或者保留传统服务方式,如人工窗口、面对面服务、手把手帮助等等,让老龄人口感受数字时代的社会关爱,也让科技之光萌生更多暖意。

在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越来越高的今天,全面而深度“适老”,是全社会的责任。应于细微处用心、于瓶颈处下力,推进多方联动和资源整合,不断密织“适老”互联网,托起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结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关爱长辈、关爱老年人口,既是伦理原则,也是传统美德,同时也是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发展成果人人享有”美好目标的应有之义。当前,新媒体技术发展带来充足红利,应当惠及包括老年人口在内的全体公民。从另一方面来说,科技是创造更好生活的手段和工具,应当根据人们需求不断创新和改进,而不是让老人们费力适应、手足无措。

让老人享受科技红利,人心所向、势在必行。“适新”和“适老”缺一不可,需双向发力、齐头并进。“适新”更多强调发挥老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克服生理、心理等内部障碍,排除软件、硬件等外部障碍,让新媒体文化素养成为老年人必备的文化素养和现代生活技能。“适老”更多强调发挥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平台主体责任,创新经营理念,转变发展思路,为老年受众“量身定制”新媒体“菜肴”,全方位为老年群体提供贴心服务。

从经济发展角度着眼,“银发经济”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适新”与“适老”的双向推动,在帮助降低老人的互联网进入门槛、融入数字生活的同时,也能大大催生银发经济、创造新经济增长点、为社会经济发展助力。社会各界要充分延续和发扬关心、关爱老人的优良传统,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设身处地为老人着想,营造深入人心的新媒体“适老”氛围,帮助老人畅享智慧生活的乐趣和便利。通过一系列举措,汇聚多方合力,消除数字鸿沟,让新媒体和互联网更好地“适老”,不让老人们“掉队”。

注释:

[1]谢秋山,岳婷.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数字融入的必要性及路径研究[J].当代继续教育,2019(209):12.

[2]秦朝森.新媒体时代,别让老年人掉队[N].经济日报,2020-6-21:007.

[3]朱琳,田瑞琪.老年群体新媒介素养现状的研究[J].传媒论坛,2020(21):160.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记者部)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