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哲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2021-12-20郑元超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粉色哲学绘本

郑元超

柏拉图曾说:哲学产生于惊异。这种“惊异”源自我们的观察和思考。在幼儿园里,幼儿经常爱问为什么,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我不可以这样做?为什么植物会开花?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始于惊异的思考中,打开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对自我的认知。

一、关注幼儿的问题

(一)源于一日生活

“一日生活皆课程,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教师应在一日生活中发现可能含有的哲学问题并加以推进。

例如,在自由活动时经常喜欢告状老师,“他不给我分享玩具,小朋友应该要互相分享”,“明明我先拿到的,他抢我玩具”,听到幼儿的求助,正是一次很好的讨论机会。在分享会中将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玩具一定要分享吗?不分享可以吗?如何有礼貌地拒绝别人?”等,通过追问、归纳、总结的方式,最终幼儿会对分享、拒绝、朋友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又如,在讨论男生和女生区别,有幼儿说到,“女生可以穿粉色的衣服男生不行”。我就质疑男生为什么不能穿粉色衣服?男生们表示粉色衣服温柔、帅气。女生们认为粉色是女孩子穿的,一时之间也没有讨论出结果,这样的问题被暂时搁置了。过一段时间后,有一位男生穿了一件粉色的衣服来上学,借此机会我们又展开了关于穿粉色衣服的讨论,幼儿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穿粉色的衣服也蛮好看的”“看来男生穿也是可以的”“男生也有粉色的衣服卖啊,所以是能穿的”。在网上搜索了相关图片给幼儿们看,还有男生扎辫子、有些地方男性有穿裙子,这也打破了他们原本的刻板印象,因为风俗习惯、文化、流行的不同,导致了这些认同上的差异,事后孩子们也理解了男生穿粉色衣服。回顾上述,在讨论中有性别差异的思考还有带着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的理念。这些都是借助幼儿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所展开的哲学活动讨论。

(二)源于哲学活动

在哲学活动中珍重幼儿提出的每个问题,相信他们能够提出好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不断推进幼儿思考,有时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通过不断讨论后也会变成一个蕴含哲理的问题。

例如,绘本《如果你头上长了角》,有人问“我们明明不会长角,为什么这本书要这么画?”。有人说“因为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这样就能让我们学到本领”,“很多书都是假的为了好看”,教师追问到“那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呢?”,“你怎么辨别真的还是假的书呢?”伴随着一个问题和教师的追问,而引发了孩子们更多更深入的讨论。

可以看出,幼儿认知世界的方式和角度与成人是不同的,幼儿往往是从自己的经验角度去思考。关注来自幼儿的问题,站在幼儿的角度尝试去理解他们,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走进幼儿的世界。

二、开展哲思对话

儿童哲学是围绕更好地促进幼儿思考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其中提问、倾听、对话是必不可少的三个部分。根据幼儿的兴趣及哲学性最终确定探究内容。

(一)建构幼儿提问

提问与思考几乎如影随形,在初期的活动现场,幼儿缺乏提问的经验与能力,往往提出的问题是封闭性的,如,“谁写了这个故事?”,“故事里是什么季节?”“为什么猫不会游泳?”等,作为引导者我没有否定这些问题,而是尊重每一个提出的问题并将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告诉他们这些问题偏向知识类,我们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去得到答案,或者多次翻阅绘本找到答案。与封闭性问题相对的是开放性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激发幼儿联想、猜测、推测、探究这类的能力,其中不乏哲学的意涵在其中,如,“为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对劲的地方?”这类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变成值得探究的哲学问题,“什么是不对劲?”,“和别人不一样就是不对劲吗?”,“所谓的不对劲是好还是不好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在谈论中幼儿们对自我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经过多次实践后,幼儿的提问技巧和方法得到了提升,从封闭性、针对表层的问题逐渐到能提出更开放、更有深度的问题。

(二)推动幼儿思考

引发幼儿多角度的思考,鼓励幼儿发散思维,是在儿童哲学现场非常重要的一环。

选出问题展开讨论后,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出现不同的观点在所难免,教师鼓励幼儿尝试换位思考,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尝试从他人的角度去看待某件事情,用不同的眼光去思考,用包容的心态去对待。这个探究過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幼儿原来的想法,别人的不同想法,基于自己的判断和再思考,幼儿最终的理解一定比刚开始更深了一步,思维得到了练习。

(三)梳理幼儿回答

在儿童哲学活动中,幼儿对自己的理由进行充分阐述,同时幼儿之间不同的观点,也有助于幼儿从另外的角度,思考整理自己的经验。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探究、讨论、分享的过程并给予提炼梳理,提升幼儿碎片化的经验。

三、呈现哲思过程

皮亚杰认为,幼儿通过图式来建构知识。幼儿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的发展,也是积累认知图式并表达出来的过程。记录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对事物各个构成部分之间关联的认识,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外显化。

(一)双气泡图

在讨论完猫和狗谁比较厉害的话题后,幼儿用画笔记录下猫和狗的各自的优点,其中黄色是狗的优点,蓝色猫的优点,绿色是两者都包含的共同点。这样的记录与呈现方式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共性与不同。

(二)思维导图

将幼儿的思考过程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记录,展现探究的过程。在绘本《你最喜欢谁?》中,主要分成了四个部分的讨论:关于概念的界定、对绘本的理解、关于我以及关于父母的讨论,整合在一起是幼儿对于自己内在世界的一次探索之旅。

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作为教师应保护他们的哲学天性,培养幼儿的哲学思维,激发幼儿的智慧,让幼儿获得成长的自由和发展的机会,以“爱、智慧”来面对人生。

猜你喜欢

粉色哲学绘本
粉调幽然
绘本
绘本
绘本
粉色迷情
嘿!粉色男孩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新鲜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