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算法多样化成为一种生动的教学资源

2021-12-20黄胜梅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铅笔算式算法

黄胜梅

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同一道题目,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经验、思维方式等条件的不同,可能会出现多样的解法,是否一定要按照固定的思路进行解答才算正确?在一次全市期末检测题目中,四年级“开心解决问题”出现这样一道题目:

58元/盏

95元/盏

6.刘叔叔帮单位购买台灯,他带了550元,最多能买多少盏,还剩多少盏?

我下去巡查教师批改试卷时,改卷老师就拿了一位同学解题方法给我看,问是否给他对?这位同学解题过程是这样的:

95×5=475(元)  550–475=75(元)75–58=17(元)

2×5=10(盏)    10+1=11(盏)

答:最多能买11盏,还剩17元。

我看完了毫不犹豫地肯定了他的做法。可这位老师却提出了:他第一步“95×5=475(元)” 这个“5“从哪来?题目并没有提供这个信息呀!自古以来解决这种题目不是都要从已知求出未知的吗?他这样凭空冒出的数字你也认同?教师的这种“教学定势”不由得我深深地吸了口气,然后陷入了深思…..

这位同学这种做法,无非就是做了一个推想或一个估算,更或者是把一道除法算式用乘法去演绎,这样老师就认为不符合逻辑了,思维不正确了!试想,他这样的思维不更能展示出自身思考的过程吗?不是学生个性的更好展示吗?为什么一定要有所谓的合乎算理的算式?一定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数字来列算式才是正确的?悲哀!课程改革给我们老师带来的是什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步学习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这种方法是正确的,老师要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相关问题,不能局限学生这类题目只能用正常的思维,先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用“550÷95=5……75(元)”,算出550里面有多少个95这样的方法进行计算,也不能考虑学生解题方法的优劣,课程标准的实施,就是要使所有的教师能清楚地认识到,在计算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结果,对他们进行积极、有效地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算法多样化: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在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很少主动去思考,即使有一些不同的想法常常也会受到教师的批评,认为是不好好听课的表现。久而久之,学生渐渐丧失了主动思考的习惯,对数学学习也失去了兴趣,不光是学习成绩没有得到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也下降了,使得我们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

教材中的每個单元最后都有一个练习。面对学习水平不平衡的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学到有用的数学是不太容易的。有的学生思维活跃、反应快,对问题的敏感性很强,得出答案的速度相对快一些;有些成绩不是太好的学生,做起来花的时间可能要长一些,而且解决的方法不一定是好的。在检查答案的时候,老师会尽量考虑到差生的解决方法,做对了,多给与鼓励;错了也会认真给他们讲解,在肯定他们的解法有较好一面的同时,引导他们去改进,丰富解题策略。这样,不仅尊重了他们的个性思维,也让他们在得到肯定、体验快乐的同时积极地去吸收同学优秀的解决方案,使他们产生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使算法多样化成为一种生动的课程资源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学生的想法往往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方法出乎教师的预料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保持清晰冷静的头脑,针对新问题迅速作出反应,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进而适当地加以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同学们都能明白。由于师生间存在较大的年龄差距,有时学生的表述教师一时难以作出迅速正确的回应。

三、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边活动的过程。学生在解答同一计算问题时,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这样解题的策略就有具有多样性。这样的多样性,为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题策略,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数学交流提供很大的“参与数量”和”参与空间”。 如:伟伟有8 支铅笔。香香有15 支铅笔,她们两人相差几支铅笔?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的解决方法。

1.先画8 个圆,再画7 个圆,就和15 个一样多了,算式是8+7=15, 所以她们相差7支铅笔。

2.从15 个圆中去掉7 个,就和8 个圆一样多了,算式是15-7=8, 所以她们相差7支铅笔。

3.从15 个圆中去掉8 个圆,剩下7 个,算式是15-8=7,所以她们相差7 支铅笔。

不管学生采用了什么方法,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老师应该表扬和鼓励,这样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不能局限学生这类题目只能用减法进行计算,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就是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条件。

算法多样化是对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思维的尊重;多样化的算法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重视算法的多样化有利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育目标。

作为新课程实验下的教师,我们有责任去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尊重学习活动的普遍规律,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真正意义上地实施算法多样化。

猜你喜欢

铅笔算式算法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猫爪铅笔帽
小小铅笔,大有来头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算法框图的补全
算法初步知识盘点
智力测试
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摆一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