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中小学生作业设计的调查与分析

2021-12-20胡广华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作业评价设计

胡广华

作业是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测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主要方式。目前的双减工作,对作业设计提出了更新的要求,然而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作业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应结合本地区课堂教学的实际,逐步由“作业布置”转向“作业设计”的研究。

一、区域中小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这里以北京市某区中小学作业情况为例,从全区356份教案的分析及对30所学校教学视导的基础上发现,目前农村中小学作业存在以下问题。

1.目标不明,机械重复作业太多,缺乏思维统一。相当一部分教师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教师布置的作业,坚守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理念,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忽视对作业的精心设计;随着年级的增加,作业量突飞猛进,尤其是小学语数外及初中英语、语文学科仍侧重于抄写、做习题试卷等,盲目性和随意性比较明显。

2.统一任务多,作业形式单一,学生缺乏自主选择。调研中发现,中小学作业的共同点即全班任务一致,整齐划一,无论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是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无个性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着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学有余力”,有的学生“难以完成”的现象,全区有80%的教师的作业设计对象不分,均为统一作业,缺乏层次性。

3作业忽视学科交叉,层次不高。在知识、技能、智力三个训练层次中,第一层作業内容多,量大,耗时过长,二三层相对较弱,尤其是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科学系统的训练。此外,高中作业设计忽视同类学科间知识交叉与渗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4.忽视作业的评价与反馈。作业反馈中,很多教师对学生在作业活动中的情绪、创造思维不重视,出现只见作业不见人,手段与目的颠倒的现象;同时注意到部分教师批业批改不够认真规范,全班12个学生的作文,教师只批改了4篇,其它篇则什么痕迹也没有。针对作业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如下的思考。

二、遵循作业设计的原则,设计多类型的作业

依据课标要求,遵循目的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等六项原则,针对课堂教学目标及内容要求设计作业,达到展示学生个性、巩固积累、探究创新的目的。

1. 迁移型作业,在单项练习基础上设计此类作业。加强对新知识的记忆防止遗忘,如文科类的生字、单词、概念、常识等抄写、背诵作业;再有,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设计习旧引新的练习,在理科教学中导入习题一般属于这类作业。

2.突破型作业。教学中的难点是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障碍,教师要选准突破口,设计阶梯性作业,突破难点后设计检验性作业,在理科教学中遇到有难点的知识,教学中通常需要这样的作业设计。这种题型设计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

3.巩固型作业。教师要根据教学重点,选准关键,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课堂教学中的巩固练习环节大多需要这类型的作业设计,是最常见也是最需要教师设计的题型。

4.对比型作业。教学中常遇到形似质异的问题,有经验的教师针对这种需要区别记忆、理解才能掌握的知识点,一般在复习课上设计多组对比题,让学生集中练习,把握知识点,对已学知识形成网络,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5.变式型作业。作业设计中需要设计变式型作业的情况比较多,尤其是数学课经常要采用,学习几何题、应用题时设计变式练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应变解题能力。但不要“变”出一些偏离考纲的“繁、难、杂”题目来浪费学生的宝贵的学习时间和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发展型作业。要使学生对新知识有新的突破,还必须设计发展型作业,引伸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理科中的选作题属于这类题,在统一要求的作业后,设计这类有伸缩性的发展型作业,供不同程度的学生选用。

7.综合型作业。在设计这种作业练习时,不仅要考虑到运用当时知识,而且要考虑到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精选与创编综合型作业,但难度不宜过大,达到精小而效高的训练目的。

三、改进作业评价,提高作业的质量

1. 保证作业的质,规范作业的量。教师刚布置的作业必须要有一定的概括性和典型性,对同类的智力活动具有广泛的迁移价值,这是作业的质;但同时作业必须达到一定的量,没有足够的量的练习,就不能实现智力活动的内化。

要保证作业的质量,首先要依据以上作业设计的原则,设计选择作业题型,科学地布置作业,个性化地批改作业,有效地解决作业中的问题。如何把握作业量的度呢?作业的量要因年级不同而异,要以学科的特点而定。尤其是初高中的学生,各科的同步练习要适当精选设计,对于中高考年级基础好的学生还要设计适当的课外补充作业,当然作业的质与量也可以分层设计,提倡学生自主选择作业。

如何布置作业呢?在一节课的开始、中间还是最后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教师应该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布置作业,并确信作业与所教内容吻合。再说作业的形式有很多,有课堂作业、课外作业、随堂作业、自我检测等,教师在关注作业质与量的同时,要因学科、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形式的作业。

2.注重作业批改与讲解,改进作业评价。在双减背景下,作业的评价要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评价主体由“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评价时空由“单一化”向“多向化”发展。

常用的批改作业的方式有全面批改、重点批改、互批互改、轮流批改、面批面改、自批自改等;期中集体批改适合难度大容易出错的作业。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及班级学生实际选择最优的批改方式。在此基础上重视反馈环节,及时发还作业,清楚指出错误之处,让学生及时改正;有的教师用评语的方法评价作业,要注意实事求是,针对性强,并及时进行表扬与鼓励。“纠错”是促使学生学习进化的重要一环。在学习中学生每纠正一个错误就等于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学生也正是从一次次“纠错”中逐步走向成功的,阶段性地集中进行纠错练习效果很好,有的同学专有一个改错题的作业本,复习时分类整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作业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要重视师生之间教与学沟通的桥梁——作业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作业评价设计
BUBA台灯设计
快来写作业
有种设计叫而专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作业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