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务

2021-12-20文华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文华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信息技术可以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语文教师应立足时代前沿,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并且紧紧结合教学内容,不断为学生呈现形式丰富、内容精彩纷呈的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对于学生而言同样重要。然而,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学期间坚持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强迫学生阅读,甚至布置给学生十几篇几十篇的阅读量,所以学生的阅读效率低下,学习成绩停滞不前。因此,教师需要深入探索信息技术的价值,结合语文教学的内容和需求,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其在探索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本文就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优势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应用策略。同时,任课教师还要创造更多具有吸引力、多元化的方式来提升学习能力,为其思维的发展创造优越的条件,才能提升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要深入挖掘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选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途径和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语文阅读教学采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教师实现因材施教如今,很多小学都在开展“信息技术班”活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已成为教育方面的一个热点,受到老师和学校的关注。信息技术中的内容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首先,由于学生自身的情况以及纪律等一些因素的影响,学生本身学习的水平是不同的。一节45分钟的普通课堂不能满足所有的学生。第二,教师枯燥的工作,无法控制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最终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忘记一些重點,教师的讲述难以起到效果。信息技术这种方法的出现,使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反复观看,深化了解,直到掌握内容。这种短的小视频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而且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实现多样的教学。从上个世纪到现在,教育的改革经历了几次比较大的变革。随着这些改革的推进,小学的阅读授课经历了几个阶段。因此,必须要采取措施有效的将信息技术的授课方式融入到阅读的教学中。

二、采用信息手段设计授课视频,辅助学生课前学习

课前的学习是学生课上进行学习的前提,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将要学习的内容,为授课环节开展制造条件。在以往的预习中,学生大多利用课本进行学习,缺乏老师的指导,只能靠自己没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导致课前的学习没有针对,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提高学生课前的学习效果,老师可以运用信息手段设计一些视频,明确学习的目标,突出授课的重点,指引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具体的方法是,老师根据文章的内容把阅读中的重点知识找到,以此为主题寻找并整理有关内容,并设计视频,突出授课的难点,带领学生合理的进行学习。老师找到的资料可以是书本中的内容,也可以是网上的一些材料,或者是短片、音频等,总之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视频的关注,使其积极利用视频自发的进行学习。

三、运用情境,展开深度阅读

在语文文本阅读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对相关的字词以及句篇的含义有所理解,还需要让他们掌握文字的表达方式以及运用的场景,因此运用一定的情境来展开阅读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根据文本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基本学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多样化的网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去感受文本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例如,在学习“四季之美”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四季变化的美好场景,引导学生去感受四季变化的美丽,从中去感受作者所表达出来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全身心沉浸在四季的美好场景之中,引导学生展开深度的阅读。

四、生动呈现课文,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语文课文多数以文字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文字的体现形式以及教学方法都过于单一、枯燥,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无法将课文中的内容更加生动的呈现出来。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课文更为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信息技术的优势较多,其多样化、灵活化等都能够将课文更为生动的呈现,也能够将语言更为生动的体现到课堂学习中,进而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教师在课堂中也可以对学生做具体的生动化呈现教学,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将课文大意讲述给学生,学生以小组合作的表演形式将故事大意进行课堂分角色扮演,进而文字的表达形式更为生动,学生的参与性以及阅读学习兴趣都被充分激发。

五、加强教师培训,打造高效阅读教学

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说,一些教师仍然没有充分掌握信息技术教学,无法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功能,但是也有一些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了打造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首先就要加强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学校可以每星期开展为期半天的培训,着重针对信息技术运用这一方面进行强化训练,指导教师与时俱进,认识到阅读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和人生成长的重要价值及意义,力求设计好每一堂阅读课,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新颖、有趣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用信息技术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

对于求知欲望比较强的学生,仅仅是课堂上的学习是不够的,这一类学生往往在课后也不会闲着,这些学生很容易在课后学习中遇到问题。小学生的知识毕竟有限,一旦遇到阅读问题未能及时解决,就会严重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利用信息技术,只需要借助相关的App,教师和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面对面交流。学生课后遇到阅读问题,教师可以在线提供帮助,能及时解决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阅读问题。信息技术的使用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让阅读不再只是小学生的独角戏,只要小学生愿意,随时随地就可以和老师交流。这是信息技术对语文阅读的一大贡献,也是小学生提高语文阅读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

七、拓展小学生的阅读范围

教材课文是小学生展开语文阅读的主要方式,但是阅读教学不可以只限制在对课文的阅读上,还应该向课外进行延伸,这样才可以拓展小学生的阅读范围,推动小学生阅读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的提高。所以,小学语文老师能够在阅读教学的时候,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在网络当中查阅一些和课文内容有关的阅读材料,让小学生经过组合阅读,达到对文章内容更加深入地了解。语文阅读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在网络当中海量的查询符合小学生阅读的文章,然后把文章推荐给小学生,从而让小学生的阅读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开拓了小学生的阅读视线,增加了小学生的知识积累。比如,为了可以拓展小学生的阅读范围,语文老师可以定期为小学生进行电子阅读的实践活动,经过信息化技术把阅读的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现给小学生,并且提供给小学生充分时间去阅读,把关注力集中到阅读的文章当中,这样能够高效地拓展小学生的阅读范围,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抓住该热点问题,制定切实可靠的教学策略,进而真正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仔细挖掘适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工具,引导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爱上语文阅读学习过程,进而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开阔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视野。

参考文献:

[1]刘桃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中外交流,2019,26(52):375.

[2]覃惠莲.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未来英才,2015,(7):186-186.

[3]宋有录.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2):147+153.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