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怎样做好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2021-12-20张华允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体罚心理健康心理

张华允

摘要: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仍未能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越来越多学生的心理状况存在着不少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健康

目前,许多家长和学校都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能考上重点高中就前途一片光明,而往往忽视孩子的生活困惑、行为动态等,普遍缺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心理状况存在着不少问题。结合我二十九年初中教学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社会性行为问题。如早恋、打架、说谎、抗拒或不服从教师指导、嫉妒、以强欺弱、恶作剧、骂人或说粗话、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好炫耀、有破坏行为,小偷小摸等等。二是个性和情绪问题。任性、自私、固执、胆怯、懦弱、懒惰、自卑、经常性抑郁、过分敏感、神经紧张等。三是学习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学习无信心,经常缺交作业等。

在初中学生身上发现以上这么多心理方面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初中学生是一个人身心发育的黄金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会直接影响生理发育成熟。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认为应该在教育问题上多费功夫,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这对初中生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只有在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况的前提下,我们的教育工作才能顺利完成。那么,我们教师怎样才能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呢?

一、帮助新入学的学生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

初中生活的开始阶段,不少学生对初中新的学习生活还不习惯,情绪往往会发生改变,很容易会出现心理方面的障碍。学生对新生活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教师非常细心、耐心地帮助学生稳定情绪,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方法,在学习和生活各方面多点关心,多份关怀,多些鼓励,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教师应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信任老师,愿意跟老师说心里话,

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教师的依恋感。有在集体中的安全感,才能使学生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指导,敞开心扉自然表达心理动态。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讽刺挖苦,不羞辱有缺陷的学生。绝对不能当学生的面说他(她)是笨蛋、小傻瓜、没出息、是什么也学不會的人,学生就会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因而自暴自弃。我们要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喜欢我”,“我很能干”,“我又进步了”……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才能得到发展。当学生犯错时,教师不应该简单地指责、批评,而应深入调查,了解具体情况,讲明道理,引导学生该如何做,久而久之,就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在工作中,教师具体要做到:

(一)不偏爱学生

教师只要有偏爱现象,对学生心理健康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被宠爱的学生,会养成骄傲自大的心理,有时还可能因为“有恃无恐”欺负其他同学;被冷落的学生,内向者可能会长期自卑,外向者可能导致叛逆。同时,教师的偏爱一旦被学生觉察,其威信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影响教育效果。

(二)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

体罚会使学生的心理受到创伤,对性格的形成产生消极的影响;体罚会打掉学生自尊与自信,并形成自卑感;体罚次数多了,学生会丧失羞耻心,变得越来越顽劣;严重的体罚可使学生对教师越来越反感,甚至会有逆反的心理。

总之,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一个学生的爱,尽管这个学生品质已非常败坏,尽管他可能会给老师带来许多不愉快,也不疏远、厌烦或鄙视、憎恨他们,而是敞开胸怀接纳他们,洞察其内心的情况,不厌其烦地循循善诱。

三、教师要因材施教,给学生充分的爱

教师的爱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精神支柱。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体贴、爱抚能使学生感到温暖,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去年教的初一,班上的小健同学,成绩中等,很多时候父母要加班,故对他关心不够。他听课不专心,有时课堂上还会大笑,作业缺交较多。电话家访得知,他常常晚上玩游戏到深夜。但他也有闪光点:勤早上学,劳动肯干,喜欢打篮球。根据学生的情况,我利用心理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小健的情绪不够稳定,看问题较主观,喜欢参加活动和与人交往,但容易产生过激行为。综上所述,他的要害是“自卑心理”。于是,我有针对性地采取具体措施对他进行辅导,安排他担任体育委员,在工作中使他觉得自己是有用的,是有能力的。在班级篮球赛中,他表现出色,被选入校篮球队,使他有成就感。对他的每一点一滴的进步,我都及时表扬给予肯定。同时与家长联系,取得步调一致:多沟通,多关心,多鼓励。在家长的配合以及同学的帮助下,小健身上的自卑感减轻了。第二学期期末获得学校“综合素质进步奖”,代表学校参加区篮球比赛,成功获得“最佳射手”称号。教师应细心观察,用心辅导,因材施教,给学生充分的关爱,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四、慎用“评奖”、“比赛”等教育形式

评奖和比赛都具有竞争性质,凡竞争就有胜利者和失败者。从心理的角度说,胜利者得到鼓励、快乐,只要不产生骄傲情绪,对其心理是有益的。失败者偶尔失败,也为此受到锻炼,使其心理更坚强,当然也有好处。假如一个学生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或不利的地位,一而再,再而三地总是失败,这对他的心理健康影响太严重了。为了兴利除弊,在运用评奖和比赛这一教育手段时,最好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慎用,少用,更不能滥用。二是参加评比者都有同等获奖的机会。三是自己同自己比。四是多用集体评比,少用个人评比;能用集体评比代替的,就不用个人评比。五是评比要绝对公正。

五、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

教师在教室布置,课堂教学,课外活动,都要按照教育目的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理念去开展,内容、形式要多样化,以激发学生求知欲、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学生学习、探索的心理需要。老师,还要注重学生的日常生活,教会学生合理安排好一天的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教育方法,要循循善诱,循序渐进,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另外,教师应有修养,不迁怒,在孩子面前总是喜笑颜开的。总之,学校的环境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应该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感到安全,感到快乐,感到被尊重,感到为集体所接纳,感到自尊自信,感到有责任,感到获得成功。

为了让初中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必须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在时时、处处、事事都要十分注意,十分努力,尽量让学生快乐,从而健康地成长。

猜你喜欢

体罚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有些伤痛,爱也无法抚平
体罚容易让孩子精神失常
心理小测试
规范化的学校体罚:一种合理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