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我心目中的好课

2021-12-20陈志刚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思想探究过程

陈志刚

一、问题导向

近年来,作为学校指定的督导,听了不少课。总体来看,老师们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学生能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但出彩的课很鲜见,都是围绕知识点,以教师讲授展开,很难再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感悟学习过程。一堂好课,应该体现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尽管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不尽相同,但归根到底都是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学会从现象中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学会学习。对学生的发展而言,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比让学生获得学习结果更重要,这也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思想。

二、情境再现

这是一堂我心目中的好课。

几年前,我与我工作室的学员到厦门一中听了C老师的《多个化学反应中的先后顺序的探究》一节化学课,印象很深。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参与学习过程,老师讲得很少,效果却很显著。

一开始,老师就让学生动手实验:

接到任务后,学生积极做实验。

完成实验后,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气氛踊跃,学优生辅导学困生,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困生代表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和理论解释,如果不完善,学优生再加以补充或更正。

通过学生活动,建立了两个思想:①建立了谁强谁先反应的思想;②建立了生成物与没反应的反应物共存的思想。在学生弄不清谁强谁弱的情况下,后者的建立,更容易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后者也是不少老师还没有建立的思想,以致授课思想混乱,学生学得迷茫的重要原因。

让学生建立一种思想,就是体现学科的核心价值。

接着,就是知识巩固训练:

从知识训练中,我们明显地感悟到,这些训练,不仅巩固了前面学习的知识,而且层次不断引向深入,先是进行同类别知识的训练(氧化还原反应中微粒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紧接着将知识迁移到酸碱性强弱,尽管知识板块不同,但核心思想是相同的,即谁强先反应。但谁强先反应,在训练3中行不通,而用“生成物与没反应的反应物共存”的思想良容易解决。因而巩固了“共存”的思想,使学习再上一个台阶,最后进行综合训练,把学习提高到新的阶段。从巩固、应用、提升,步步推进。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決问题的能力。

当学生有了这些基础后,让知识升华,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总结:探究自然科学知识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Fe离子和Br离子哪种先反应?学生一无所知。那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很显然,发现问题后,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求证,再得出结论。学生再次领悟到自然科学学习的一般规律。

至于怎样证明Fe离子反应还是Br离子反应,又苏醒了学生学过的其他知识,而是不是要两种反应的结果都要去验证,又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从学生的探究中,学会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为了加深学生的学习,教师又一次让学生巩固训练:

显然,这个训练题,在没学这堂课的情况下,很少学生能完成的。它不仅要求知道反应的前后顺序,而且要考虑复杂的离子配比关系,错综复杂。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让这堂课的学习再次得到升华。

最后,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讨论: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收获?

学生踊跃畅谈,得到如下收获:

①一类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②探究自然科学知识的一般过程

显然,一堂好课,不仅留给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而且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未知世界的遐想和渴望。

三、分析与反思

一堂好课,既是经验的积累,又是用心的结果。

一是教学理念。

理念决定了你的备课思想、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如果以完成知识为目的的,就会急于通过讲授完成教学,围绕知识点展开,不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会侧重学习方法。如果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就会让学生自己体验学习过程,把课堂教学体现在以学生为主的思想上。

二是教学经验。

如果没有教学经验,教学的重点在哪里?教学的难点在哪里?教师很难把握,叫他很好地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不现实。如果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同时又善于总结,就会从如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去着手,就会把要探究的问题设计得很有层次。教学的重点用不到教师去强调,也能自己感觉出来。因此,加强相互学习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是教学责任。

如果要设计一堂满意的课不难,但是要每堂课都设计得满意就很难,要耗费很多的精力和脑力,精心设计教案,反复推敲、反复琢磨、反复修改,从不会感到满足。教学永远瞄准最优目标,但永远不可能达到此目标。因此,教学也是考验教师的责任心。教师如果把教学当作职业,那不会有惊人的成就,只有把教学当成事业,才会而且一定会有令人惊奇的成果。

猜你喜欢

思想探究过程
设问引导探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阿吾(一首)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