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说》解读读书那些事儿

2021-12-20余凤萍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轮岗圣人天才

余凤萍

关于读书学习、成长阅历,或者教育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尊崇唐代韩愈所推崇的道。接下来,请认真阅读完韩愈《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说》以贻之。

从韩愈对李子蟠的教诲中,我们可以明确学习的重要性、方法、意义等。总结如下:

世界上没有天才,有的只是是努力,选择而已。向前辈、老师、师傅、同行、路人、其他生命请教学习,完善自己。这是古之学者必有师的意思。爱因斯坦说:“成功是99%的汗水加上1%的天才,但是,通常1%的天才比99%的汗水更为重要。”事实上,那百分之一的天才只有经历了99%的历练才能突破,获得灵感。正如牛顿掉落的苹果砸到,发现万有引力一样。想要得到,就必须要具备任正非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魄力。

老师是道德模范,是博学多才的人,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试问,现在有多少老师称得上是合格的老师呢?事实上,绝大多数的老师都是很平庸和懒散的,只能完成教学而已。执着追求和不断进步的是少数。因此,在上层建设和学校培养时,满足和鞭笞老师发展成长是必要的。否则,就会不断出现像清北留学生一样,背叛国家和人民,数典忘祖的事情。

第三,傲慢与偏见,人无完人。人生七情六欲,未经六道轮回,岂能无惑。连孔子、孟子、庄子这等圣人亦会出错。因此,要正视人生的是非曲直,端正态度,努力学习,不能自傲清高,目空一切。

第四,学习不分对象,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也是学习的地方。术业有专攻,指有长短,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自然每个个体都有值得学习和被学习的一面。

第五,学习、进步是最好的校风。再也看不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志了。现在的学校和工厂差不多,处处是人性的丑陋。很多大学完全是浪费生命的地方。学习的圣地越发成为一个地下社会。当校园欺凌、自杀、性侵、卖淫包养、学区房、高考工厂、高考专业户等时,就知道教育的魔障和癔症早已成为气候。

第六,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被动学习是不会成功的。学习是为了心安,不是取悦别人或者发财的工具。圣人之所以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正出于此。学习不应止于专业,广泛学习、终生学习是必须的。否则,就会固步自封,被时代淘汰。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给孩子报读各种各样的文化课、才艺课,自己却从来不学习。自然与孩子没有共同语言,只能成为冲突的双方。

第七,轮岗和调班,是学习的重要保障。长期在相同的老师管理和教育下,很容易忽略学生的优点和成长需要,周期性轮岗和调班,对于学习、交际、技能等提升有很好的作用。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师从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一个长期被歧视的学生换一个重视他的老师,就会有质的变化。同样,溺爱孩子的巨婴,将来也会成为社会的负担。老师长期呆在一个地方工作,就会失去激情与挑战,实行轮岗有效刺激他们的应激能力,提高工作效力。

第八,选择比努力重要。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正如当今的用工荒,工厂三四千招不到农民工,而两三千招到大把大学生,而这些大学生竟是当年农民工省吃俭用培养的。网红、啃老族、躺平等,就是畸形的人性。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选择,最悲哀的也在于选择。

第九,团队意识。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就不是一个人,而是生活在集体中,如何在集体中发光热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的艺术,而鹤立鸡群,只需任性即可。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是有限的,统筹集体智慧,运用集体力量,才能无坚不摧,成就自我。

最后,学无止境,谦虚下学。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人生的道理与睿智,就在每天的生活细节中,在花朵里、在大街上、在茶杯里……用心,才能阅读人生这本书,读通透了,才能柳暗花明,书写人生百味。

猜你喜欢

轮岗圣人天才
别让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变了味
让轮岗教师感受温暖获得成长
非暴力
乡村教师轮岗交流缘何如此难?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East–West Culture through the Eyes of a German Scholar
不以己善示人
天才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