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步入困境的原因及对策

2021-12-20陈守林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职校中等职业校企

陈守林

几年来、“招工难”“技工荒”与“就业难”,看似不应同时出现的两类词频频见诸各类新闻媒体,“两难”并存似乎让人觉得蹊跷。本文就针对这“两难”的困境提出经济学分析及对策建议。

“招工难”和“就业难”的根结都在“技工荒”,记者李佳鹤揭开了这一谜底。李佳鹤在2008年3月23日的文章《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事实,技能人才缺口尚大》中就大连市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事实作了深度分析,指出“两难”并存的成因是劳动者总体素质不能适应就业需要,技能人才缺口比较大。一方面,各地频现“技工荒”,社会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另一方面,中职校培养的毕业生学非所用现象严重,并非社会所急需的技术工人,不受企业青睐。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的经济学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双重需求和双重供给的制约:在招生市场方面,职业教育的需求方是求学人群,供给方是职业学校:在就业市场方面,职业教育的需求方是企业(社会组织),供给方同样是职业学校。职业学校是双重供给的集合体,面对的是双重需求环境。利益最大化原则和等价交换原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两个最基本的原则,无论是需求方还是供给方的思维与运作都离不开这两个原则,都必须从经济角度考量投入与产生,都要量力而行。

1.中等职业教育的“进口”(招生)与“出口”(就业)

从招生市场来看。求学者、社会大众首先要考虑中职教育究竟能提供什么质量的教育产品,这种教育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又如何,并且毫无疑问地会考察就读职业教育的投入与产生的效益。2013年对阜阳市区250名初三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显示,有79.9%的学生第一志愿不愿选职校。其中,56.3%的初三学生认为,“现在社会普遍要求高学历人才,念中职学校学历比较低,怕毕业后工作不好找”;43.8%的学生同意下列两种说法,“念职业学校容易受专业限制,将来想换其他工作时可选择的机会比较少”“职业学校里没有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没有学习动力,学不到什么”;有31.3%的学生认为,“技术工人在职业提升方面很难发展”。

2.中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

中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关键特点和规律就是校企合作,真正意义的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难点,也是办好职业教育所绕不开的关键点。“校企合作”实际上应是利益上的合作,是“利益双赢”的市场行为,不能实现“双赢”也就不能称之为“合作”。事实上,在中职办学实践中,真正实现利益双赢的,对中职教育改革、发展发挥推动作用的校企合作较为鲜见。之所以流于形式,缺乏實质性的合作,根缘于缺乏市场经济运作的支撑,缺乏“双赢”的经济利益的推动。

二、经济学视阈下的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并非基础教育,但仍属“准公共产品”,和基础教育一样具有很强的外在性,主要需要依靠政府的投人与扶持。另外,和基础教育相比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内生性,又有一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自我造血功能。

1.运用产业集群思想,开展联合办学,以利益为纽带,组建职教集团

基于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更为贴近,与企业联系更为密切的特点,中职教育必须向企业学习,借鉴企业的运行模式,走联合之路,集群化发展。联合办学的目的是实现集群化、集约化,是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和品位,是把办学者的主要精力和主要资源投人到与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的教学环节,把“关系竞争型”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转换成教学质量、人才质量的“质量竞争型”的发展模式,这对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具有长远的根本意义。它关系到职业教育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转变,是我国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2.引入学徒制思想,建立求学者、中职校、企业三方共贏的利益链

传统的学徒制思想和机制之所以能长盛不衰,仍富有生命力,是因为这种机制能很好地解决技能求学者与技能传授者及雇主二者或三者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这种思想和机制发展到现代,演变成被我们所采纳的学校形式的学徒制就是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就读中职校的学生以贫困家庭居多,特别是在县域中职校,这种培养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因贫上不起学的问题。按照这种模式,在学生入学时,学校预先垫付其费用,在校3年,实行弹性学制,一半时间在学校上课,一半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教学与顶岗实践交替进行,学校和企业共同教育和管理,共同组织相关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

3.创新投入体制,使中职校和学生的利益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改变政府对中职教育办学经费投人的方式,变按招生数投人为按培养合格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投入奖励性经费为主,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同样的投入取得不同的效果。所谓合格的毕业生就是能够就业,就业的认定标准就是能够和雇用单位签订一年期以上的“劳动合同”。

4.引入企业化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激励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成长和教师投身于课程与教学变革的伟大实践

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积累了成功的管理验,职业学校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生存与发展,在内部管理上也要向企业学习。中职校必须摒弃基础教育管理模式,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引入企业化管理机制,围绕“经济”做文章,发挥经济的杠杆作用,制定以绩效考核、薪酬激励为手段的,促进“双师型”教师成长和自觉投身于课程与教学变革,并促进这种变革有效实施的校内制度和措施。

猜你喜欢

职校中等职业校企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自治区近年将建65所标准化中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