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团体辅导在初中被欺凌者心境干预中的实施
2021-12-20李远
李远
(厦门市金尚中学,福建 厦门 361009)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中小学校园中,学生之间通过肢体、语言和网络进行蓄意或恶意的欺负、侮辱并造成伤害的行为[1]。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使人的所有情感体验都感染上某种色彩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以往针对校园欺凌的研究很多,但从各种文件规定、研究文章和各地采取的措施来看,大多数研究侧重在校园欺凌的类型、形式、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未见有研究被欺凌者心境状态和对其进行小组干预的研究。本研究利用问卷和访谈,筛选出欺凌者及被欺凌者,通过对被欺凌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被欺凌者普遍存在心境障碍,对被欺凌者进行小组干预其心境有显著性改善。
一、初中校园欺凌的整体现状
采用张文新等修订的欺凌问卷(Olweus)对188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包括欺凌行为问卷与受欺凌行为问卷两部分,共12 个条目,分别测量身体欺凌(3、5 题)、言语欺凌(1、6 题)、关系欺凌(2、4 题)三种类型(见表1)。
表1 校园欺凌整体情况
由表1 可以看出,初中生中,欺凌者占3.3%,被欺凌者占12.7%,校园欺凌并非个案,是一种普遍存在。另一个结果显示,欺凌者总分、被欺凌者总分、是否为欺凌者与是否为被欺凌者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男生显著多于高于女生。
二、校园欺凌对被欺凌者的危害
校园欺凌,首当其冲的是对被欺凌者可能造成严重伤害,除了身体上可能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伤害,被欺凌者生活在紧张、焦虑、恐惧、愤怒、害怕等负向情绪之中,容易内向、敏感、情绪容易波动、严重挫败感、自我评价降低,长久以往变成恶劣心境,容易出现抑郁等严重心境障碍,[2]也会严重影响到其学习、人际关系及健全人格的形成。所以,在还没有办法杜绝校园欺凌的情况下,解决被欺凌者的心境问题,把对被欺凌者的伤害降到最低,不失为目前解决校园欺凌的一个重要举措。
三、小组团体辅导的优势
小组团体辅导指由同质性团体成员组成的小组心理辅导,由1-2 名心理辅导教师带领,参与辅导成员一般为6-12 人,次数一般为6-8 次,参与辅导的成员在年龄、学历、生活经历、心理的困扰、需要解决的问题相似[3]。首先,因为校园欺凌整体基数大,采用小组团体辅导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辅导效益高、受益面广,可以缓解专业心理辅导教师不足的矛盾;其次,在小组团体辅导中,每个成员可以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并可以从多个角度洞察自己、反思自己,达到多重反馈效果;最后,由于被欺凌者基本都存在人际适应不良问题,小组团体辅导创造了浓厚的团体感染气氛和支持效应,有利于学会同别人交往与相处,还有利于丰富个体的社会化经验,改变其不适应行为。
四、小组团体辅导在被欺凌者心境干预中的实施
初中阶段是校园欺凌最为频发年龄段,在筛查出被欺凌者基础上,对被欺凌者分别进行为期8 次小组团体辅导。结果表明,被欺凌者在心境方面有显著性改善。
(一)研究设计
研究假设认为初中生被欺凌者在心境上存在困扰,对被欺凌者小组进行相应辅导有效。前测被欺凌者的心境,结合对学生和班主任、段长等访谈调查,筛选出被欺凌者一组为干预组,另选一组被欺凌者为对照组,两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干预组进行8 次干预后,后测被欺凌者的心境,再进行各自前后测比较。
(二)研究工具
简明心境问卷(poms)。poms 为中文改良版,共29道题,只有紧张(6 题)、愤怒(7 题)、疲劳(5 题)、慌乱(5 题)、抑郁(6 题)五个维度,计分方式为所有题目总和,得分越低表明情绪状态越好。该量表的计分方法为五级评分法:“几乎没有”为0 分,“有一点”为1 分,“适中”为2 分,“相当多”为3 分,“非常多”为4 分。此问卷用于对被欺凌者进行前后测。
(三)研究方法
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
(四)研究过程
2020 年11 月-12 月,利用午休时间对干预组进行3 周8 次团体辅导,每次1.5 小时;地点,在安静密闭的场所。
(五)研究结果
1.前测被欺凌者心境
(1)前测被欺凌者心境状况
使用中文改良版的简明心境量表(POMS)对42名被欺凌者进行测试。测量结果如下(见表2):
表2 总体POMS 独立样本T 检验
表3 是各个项目均分,再除以各自题目数量,得到该项目题的均分,其中紧张维度题目平均分为1.02分,愤怒维度题目平均分为1.06 分,疲劳维度题目平均分为1.13 分,慌乱维度题目平均分为1.1 分,抑郁维度题目平均分为1.02 分。这些分值均大于1,表明全体学生在所有维度上的状态都不佳,项目总分29.02分高于29 分,说明被欺凌者心境总体上存在一些问题。
(2)前测干预组与对照组心境问卷差异检验结果
在被欺凌者中,选出6 名为干预组,6 名为对照组。将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前测心境评测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 检验,结果如下(见表3):
表3 前测干预组与对照组PMOS 配对样本t 检验果
由表3 可见,干预组与对照组前测在所有维度和总分上都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的情绪状态差不多。
2.后测被欺凌者心境及比较
(1)后测干预组与对照组心境问卷差异检验结果
将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后测心境评测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 检验,输出结果如下(见表4):
表4 后测干预组与对照组PMOS 配对样本t 检验
由表4 可见,干预组与对照组后测在所有维度和总分上都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值,说明小组团体辅导干预有显著效果,干预组成员的情绪状态明显好转。
(2)干预组前后测比较分析(见表5)
表5 干预组PMOS 前后测比较分析
由表5 可见,除了疲劳维度外,干预组在紧张、愤怒、抑郁、慌乱四个维度上前后测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值显著性降低。说明小组团体辅导能够明显改善被欺凌者的情绪状态,小组团体辅导有效。
然而小组团体辅导未能显著地改善组员在疲劳方面的感受,可能是因为小组团体辅导未能较好地涉及舒缓压力这一方面,也可能是组员周边环境以及学业造成的疲劳感未能及时地缓解,从而影响了团体辅导的效果。
(3)对照组前后测比较分析(见表6)
表6 对照组PMOS 前后测比较分析
由表6 可见,对照组前后测在各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没有显著差异。
(六)研究结论
1.初中阶段校园欺凌普遍存在
调查显示,欺凌者占学生总数3.3%,被欺凌者占学生总数12.7%。男生无论是在总分还是在是否为欺凌者或者被欺凌者上,都高于女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初中是校园欺凌高发阶段,这阶段男生,为了显示自己,可能会通过欺负他人的方式来展示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另外,欺凌者的比例远高于被欺凌者,说明可能存在同一个人可能对多人有欺凌行为。
2.被欺凌者存在明显心境障碍
在被欺凌者中,总分为29.02 分,因为题数29 题,总分高于29 分,说明被欺凌者总体上存在负面情绪,各种负面情绪均值,排第一位是慌乱。所有维度平均分都略高于1 分且差别不大,由此可见,被欺凌者在所有情绪维度及总分的状态均不佳,心理健康问题需要重视。
3.小组团体辅导可以显著改善被欺凌者心境
干预组后测总分为16.17 分,低于29 分,说明后测基本不存在负面情绪,与前测比较达到显著性差异。另外,从各因子平均分看,除了疲劳维度外,愤怒、抑郁、紧张、慌乱等维度每题均值均从原来高于1 分降低到低于1 分,达到几乎没有状况,与前测相比呈现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较,对照组后测没有显著性变化,干预组后测显著好于对照组。说明小组团体辅导对被欺凌者的心境有显著性改善。
(七)不足与展望
1.对欺凌行为的不同理解
调查显示,欺凌者占3.3%,被欺凌者占12.7%,这个除了存在一人对多人的欺凌行为。一种可能是,欺凌者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欺凌行为,是开玩笑或同学之间的正常玩闹,而被欺凌者可能感受到的是恶意和欺负。不仅是学生,在老师中也存在类似情况。当心理老师把选择干预对象告诉段长班主任时,个别班主任认为学生根本不是被欺凌者,只不过是被同学开玩笑而已,而被欺凌学生在问卷和访谈过程中明确表示欺凌者对自己有主观恶意且多次重复、造成自己的负性情感体验,与班主任认知不一样。可见,对于校园欺凌行为的界定,欺凌者、班主任和被欺凌学生之间存在比较大的认知差异,前两者可能出于担心如家丑外扬等问题,淡化欺凌行为。
2.增加辅导人数
在本次辅导中,由于时间及各方配合度等原因,为了保证辅导质量,参加小组团辅人数有限,在此基础上,今后可以增加辅导人数,同时对干预组持续关注跟进。
3.增加干预次数和内容
本次辅导,主要基于心理学还是合理情绪疗法,该理论的核心理论是ABC 理论,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导致个体难过和痛苦的根本原因,是个体对事件的错误认识和评价,强调让相关主体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帮助个体重建合理认知,从而间接地根除情绪问题。在其他问题上,主要通过改变被欺凌者对待事情的消极认知,进而改变行为和心境。对被欺凌者的辅导,改变其心境障碍是第一步,后续还需要加强应对措施及相关法律辅导等,才能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