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视角下综合题答案的四种书写策略

2021-12-20詹功祚钟有长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事象综合题串联

詹功祚 钟有长

(1.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福建 厦门 361003;2.厦门第一中学,福建 厦门 361003)

“地理+”是指充分发挥高中地理在学科整合中的集成作用,将各学科的知识、原理、思想与方法,以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常识等有机地融合于地理学习与问题解决之中的一种学习新业态。[1]为了便于论述,笔者把千差万别的地理综合题,按其出现地理事象的数量及其关系归纳成五种类型:只涉及一个地理事象的单一型综合题、反映多个地理事象的关系型综合题、转变型综合题、迁(转)移型综合题、开放型综合题(其本质还是前四种类型中的某一种)。根据10 多年来全国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命题风格及答案行文特点,并参照相关学科的思想方法,归纳出了“地理+”视角下综合题答案的四种最常用书写策略。

一、“串联式”综合题答案书写策略

把几个电器或元器件一个接一个相互连接起来,使电路中的电流依次通过,这种连接方法叫串联。[2]“串联式”答案是指把综合题答案要点按地理事象发生、发展的顺序“逐个顺次首尾相连接”形成的答案,它能够真实还原地理事象的演变过程,使答案各要点一气呵成、无缝衔接。

(一)按时间顺序“串联”答案要点

按同一空间地理事象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串联”答案要点是“串联式”综合题答案书写的有效策略。例如,2016 年全国Ⅱ卷:“……下图(图略)示意1976 年、1987 年和2000 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本题属于“同一空间”某地理事象(大熊猫栖息地范围)“不同时段”的变化特点,宜按时间顺序“串联”答案要点。从图例的1976 年、1987 年、2000 年的信息可知,1976 年应该成为答案的“起点”,即成为后两个时段“变化特点”比较的起点。由于“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包含“位置、轮廓形状、面积大小”等方面。因此,以时间为轴“串联”起来的答案是:20 世纪70 年代(1976 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 年代后期(1987 年)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 年代至21 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二)按空间顺序“串联”答案要点

“同一时段”某地理事象“不同空间”的变化与运动情况,宜按空间演化顺序“串联”综合题答案要点。例如,“分析甲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海岸冬季多雾的自然原因”,调动相关地理原理可知,“雾”形成的“起点”是水汽,水汽可以是本地蒸发与蒸腾的,也可以是外地输送来的。“雾”的形成还需要“降温”与“凝结核”。“多雾”需要大量的“水汽”“显著的降温”与“充足的凝结核”,由于甲半岛西海岸空间范围大,凝结核应该属于“控制变量”。因此,依据空间顺序“串联”综合题答案要点的策略,答案可以书写成: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暖湿气流影响,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汽充足,陆地温度较低,水汽易凝结成雾。

(三)按时空顺序“串联”答案要点

现实中,时间与空间是一个统一体,任何地理事象的运动变化都是时空变化的函数。按时空变化顺序“串联”答案要点也是“串联式”综合题答案书写的有效策略。

例如,2010 年新课标全国卷:“……2010 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 米长的公路被毁。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审题可知,“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终点”是“(2010 年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约200 米长的)公路被毁”。通过对图文材料的“深度阅读”可知,其“起点”是“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时空过程”还包括“对施工立面H 进行了加固,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分析可知:“岩锚”固定表层岩层,使上部山体成为一个整体。“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一定有一个“触动力”的推动,且这个“力”是使“深处地层(砂岩层)松动”所致。因此,按照时空顺序来“串联”答案要点,答案可以书写成: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段公路被毁。

(四)按关键字词顺序“串联”答案要点

按综合题题干关键字词顺序“串联”答案要点也是“串联式”综合题答案书写的有效策略,它不仅能够使综合题答案有序深刻,而且往往也能够使答案高效简洁。

第一,完全按顺序分析关键字词得到答案。例如,2013 年全国1 卷第36(1)题“……分析攀枝花1 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的参考答案“攀枝花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因地形阻挡,1 月份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越过山顶空气的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平均气温较高”。就是按“攀枝花”“1 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顺序“串联”而成的答案。

第二,按顺序分析并扩展某些关键字词得到答案。例如,根据“珀斯(图略)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材料,说明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参考答案是“珀斯西临海洋,东连面积广大的沙漠(大陆);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白天,沙漠地区(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往陆地;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往海洋,所以风向日变化明显”。分析可知,答案也在按顺序分析关键字词“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且把“风向日变化明显”扩展成“白天……夜晚”“串联”得到的。

二、“并联式”综合题答案书写策略

把几个电器或元器件,一个个并排的连接,形成几个平行的分支电路,这种连接方法叫并联。[2]按“命题者的要求”把答案分解成多个并列关系角度,书写而成的答案,就是“并联式”答案。需要注意的是,把答案分解成“并列关系”时要力争穷尽所有可能的角度,同时每种角度之间不能存在交集,所有角度的并集必须是全集。

(一)迁(转)移型综合题“并联式”答案

例如,2013 年全国大纲卷试题“从区位选择的角度,说明义乌瓜子商把杏核从轮台运到义乌加工的原因”,其“并联式”答案角度可以这样确定:(1)轮台:盛产杏子;(2)义乌:加工瓜子(炒制杏核)的相关产业协作密切:工人素质高(有经验、有技术),可以保证产品(炒制杏核)的质量,炒制(加工)后的杏核能尽快运往市场;(3)杏核:(晒干后)便于保存和运输;(4)轮台与义乌间:交通便利。把这四个角度所涉及的具体内容用“并联式”文字表述,就能形成准确的答案。

实践表明,用图示表达出迁移或转移过程是书写迁(转)移型综合题“并联式”答案的基础。例如,图1表示2011 年安徽卷“从产业转移角度,分析部分在沪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的地理过程,据图可以清晰地把答案拆分成(与上海相比)安徽、皖籍返乡人员、上海等三个“并联式”角度。再如,“……1962年,塞罕坝林场从数千里之外的黑龙江孟家岗林场运来树苗栽种,但成活率极低。说明1962 年塞罕坝选择从孟家岗林场引进树苗栽种后成活率低的原因”。首先,用图2 表达出其迁(转)移情况。调动常识可知,1962 年两地之间以公路运输为主,而公路运输速度慢。据图,本题“并联式”答案可以书写成:两地距离较远,运输时间较长,苗木易失水受损导致质量下降,难以适应当地环境。

图1

图2

(二)转变型综合题“并联式”答案

(三)单一型综合题“并联式”答案

从某个视角,许多单一型综合题(可用“A”表示)的答案都可以拆成多个“并联式”角度。例如,“2015年11 月14 日,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首台铁路大直径盾构机下线,打破了国外近一个世纪的技术垄断。2018 年3 月13 日,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大直径盾构机用于孟加拉国河底隧道工程。近年来,我国盾构机订单维持高增长态势。分析近年来我国盾构机订单高速增长的原因。”题目中单一型地理事物是“我国盾构机订单高速增长”,依据“并联式”答案书写要求,答案可以拆分成“盾构机”与“订单(市场)”两个并联角度,原因分析如下:(1)盾构机:……我国盾构机(价格降低/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2)订单(市场):我国……对盾构机需求量增大;……促使我国盾构机出口增加。

“咬文嚼字”法是一个较好的确定单一型综合题“并联式”答案角度方法。例如,“说明20 世纪90 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的答案可拆成“规模小、数量多”两个“并联式”角度;“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的答案可拆成“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两个“并联式”角度;“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的答案可拆成“绿色、中国米都”两个“并联式”的角度。

三、“三段式”综合题答案书写策略

众所周知,三段论推理是由大前提、小前提以及结论三部分有机组成的推理方式,也叫三段论式或三段论法。[2]类比“三段论”,笔者把由大前提、小前提以及结论三部分有机组成的答案,命名为“三段式”答案。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三段式”答案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三段式”答案主要有两种情形。

(一)表示某种自然状态的“三段式”答案

例如,“从气候角度说明地中海气候区栓皮树根深、叶片小且硬实的原因”的答案是“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土壤水分较少,地下水埋藏较深(第一段),根系深(第二段),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满足生长的需求(第三段);叶片小且硬实(第二段)可以减少蒸腾,保证栓皮树体内水分稳定(第三段)”。其中,第一段即大前提,表达的是该地的区域气候背景;第二段“根系深,叶片小且硬实”是小前提,表达的是一种自然状态;第三段是结论,表达的是“某种状态”所克服的不利影响。

根据地理学科特点,第一段大前提还可以书写“生物习性、存在问题、给定概念与原理”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论证起点等,使后续的论证能够“有的放矢”。例如,根据图文材料(略)“说明草本入侵前‘特殊区域’所在的部位的判断依据”的答案“由图可知,草本易入侵的部位是低海拔和高坡度(第一段),说明在该自然环境下草本较灌木具有竞争优势”。中第一段就属于从图文材料中得出的“规律”,即大前提;根据材料“苜蓿种植耗水量较大。甲地年均温19.5°C,年降水104.8mm,是优质苜蓿产区”“分析甲地大量种植苜蓿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中答案第一段(即大前提)是:“甲地年降水少,苜蓿耗水量大”。

(二)表示某种人类行为的“三段式”答案

例如,根据图文材料(略)“说明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施的必要性”的答案“长江输沙量大,河口流速慢,入海口处遇海水顶托,泥沙易淤积(第一段,区域自然背景);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对运输需求增加,大吨位船舶数量增加(第一段,区域人文背景);治理工程(第二段)可加深航道,增强长江航道通航能力(第三段)”。第二段就是“某种人类行为”,第三段“该人类行为”产生的“有利影响”(或所取得的好处)。

再如,“分析该地的土壤生物工程在控制边坡稳定和水土保持方面所起的作用”,其“三段式”答案是:该坡地容易发生滑坡与水土流失(第一段),块石(第二段)可固定表土,紧实土壤,增加坡面稳定性(第三段);柳树生长时根系固土(第二段),吸收多余水分,防止土坡下滑(第三段);该地夏季多暴雨(第一段),码放块石(第二段,属于某种人类行为)可防止土壤不直接遭受暴雨的袭击(第三部分);块石(第二部分)可增加下渗,减少坡面径流(第三段);植物的枝叶还可拦截降雨防止坡面溅蚀(第三段)。

综上所述,完整的“三段式”答案由大前提(区域背景、生产特点、生物习性、存在问题、给定的概念、原理与规律等)+小前提(某种人类行为、某种自然状态等)+结论(减少不利影响、产生的新效益)等三段推理有机组成。

四、“递进式”综合题答案书写策略

所谓递进关系,是指复句中后一分句须以前一分句为基点,并在程度或范围上比前一分句有更进一层的语义关系。类比于此,“递进式”答案是指答案的后一个要点是以前一个要点为基础并在程度或范围上更进一步的答案组织形式,主要有时间上递进和空间递进两种形式。

(一)时间维度的“递进式”答案

时间维度的“递进式”答案是指按地理事象发生、发展的时间轴,依据由远到近、先大后小、先主后次的时间顺序书写的答案。现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中的案例为例说明如下:

如果坐标图中的线是接近y=kx(或y=kx+b)的直线,例如,必修3 图4.25“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中的两条线可以近似看成直线,根据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要求,可以把答案书写成:从1992 年到2007 年,珠江三角洲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比重由约40%下降至约28%,长江三角洲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比重由约18%上升至约36%。

绝大多数情况,坐标图中的线常是折线或曲线。例如,必修1 图2.29“近百年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从宏观角度,可以把答案写成:全球年平均气温从1860 年约-0.5°C 波动上升到2000 年的约+0.5°C;从中观的角度,可把变化情况“递进”书写成:从1860 年到1910 年,气温变化较小;从1910 年到2000 年气温上升变快;从微观角度,还可以根据气温变化情况,进行更加细致的“递进式”分段描述(略)。如果试题中出现类似问题,到底要书写到哪一层次呢?可以参考试题的分值,并根据遵循“由远到近、先大后小、先主后次”的原则来确定。

周期性变化的地理事象,答案应该体现出其周期变化。例如,必修1 图1.13“太阳黑子数的变化(18 世纪以来)”,“递进式”答案是:1700~2000 年太阳黑子数呈现出11 年为周期的变化,数值约在0~200 之间。

以上是坐标图中的地理事象时间“递进式”答案。区域图中地理事象时间变化特点的描述和坐标图的方法是一样的,例如,2016 年全国Ⅱ卷“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的答案,也是按时间先后顺序“递进式”书写而成(详见本文第一部分)。

(二)空间维度的“递进式”答案

空间维度的“递进式”答案是指根据地理事象发生、发展的空间变化,按“宏观—中观—微观”的空间递进顺序书写而成的答案。例如,根据材料“……2017 年,由中国浙江J 公司和白俄罗斯当地企业合资的B 民用轿车组装厂建成。B 厂位于明斯克(图3)郊外25 千未的中白工业园区内”,分析“B 厂选址在中白工业园区的原因”。

图3

根据“宏观—中观—微观”的空间递进关系,结合图文材料可知,“B 厂选址在中白工业园区的原因”,宏观角度是“便于产品出口国外”,中观视角是“位于郊区(或者靠近城区)”,微观视角是“位于中白工业园区”,依据空间递进关系,答案可以书写为:毗邻国际机场、欧洲国际公路,便于零部件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位于远郊,地租较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较好,便于生产组织。

实际上,还可以按“微观—中观—宏观”空间“递退”(广义的“递进式”)书写答案,则上题答案可表述为:B 厂位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较好,便于生产组织;位于远郊,地租较低,临近城区,本地市场较为广阔;毗邻国际机场、欧洲国际公路,便于零部件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

五、结论

上述四种综合题答案书写策略针对性有所不同,如前所述,很多时候单独使用就可以书写完美的答案。而更多时候,四种策略综合使用能够书写出最完美的答案。例如,总体的并联式答案,每个分支可能是串联式答案、三段式答案或递进式答案。

猜你喜欢

事象综合题串联
串联知识脉络 巧用动态资源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串联混电系统优化设计
乌拉特民歌中的民俗文化研究
东坡词中民俗文化事象浅析
非意象化:论纯意识诗歌的思维
诗词教学中的“量体裁衣”与“对症下药”
轮滑苦与乐
圆周运动与抛体运动的综合问题求解策略
直上云霄之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