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区小学劳动教育模式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21-12-19张郑伟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劳动教育新时代

张郑伟

摘 要 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是“五育”融合的关键。本校劳动教育融合课程建设从“劳动+课程”“劳动+主题”“劳动+责任”“劳动+项目”“劳动+精神”“劳动+创新”六个维度进行建构。在劳动教育实践中,本校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平台,深度挖掘周边教育资源,积极提升教师创设能力,形成学科融合劳动教育资源包,促使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创新创造能力,实现“和雅”文化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 新时代 劳动教育 城区小学 融合发展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新时代处在一个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历史交汇点上,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又是改革开放的深化期,还是我们即将迎来的两个一百年的重要节点。

为扎实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有效推进“五育融合”,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外国语小学积极探究城区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全面树立“和雅”文化的育人目标,大胆探索“六个等式”劳动教育新模式,并努力开发目标明确、内容多样、活动丰富、评价多维的校本劳动教育课程。通过开发特色课程、推行项目式学习等策略,促使学生在劳动体验中变得更加自信,从而真正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彰显劳动的教育智慧。

一、劳动+课程=劳动指向

在充分挖掘学校、家庭和社会劳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学校统筹规划,科学设计,优化课程理念,编写适用于学校劳动教育的校本课程教材,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体验劳动教育,崇尚劳动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形成劳动意识。

1.在小学低年级段设计开展纯动手类(无工具介入)课程

纯动手类课程是学生通过手、脚等肢体相互合作、协调完成的课程。此项课程没有使用劳动工具及过多的应用材料,操作简单、易学易做。该课程创设了丰富的活动内容,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它让学生通过运用自己的手脚完成基本的劳动创造,强调了大脑对学生肢体动作的指挥,既促进了学生大脑思维的发育,又有利于学生身体的发展。学校在课程中引入了折纸、泥塑等体现民族特色的手工课程,体现了强烈的中国元素和审美情趣。学校还采用了与国家课程相一致的课堂情境创设方式,让学生在教学和活动中反复体验由“感知”到“建立初步认识”的学习经历。

2.在小学中、高年级段逐步开设使用不同工具的课程

在进入中、高年级后,小学生可以通过逐步掌握专用工具来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初步的生产劳动。学校在课程设计中引入劳动工具的使用,激发学生对劳动生产活动的起源、应用文化、生产作用等的探究兴趣。如:五彩插花、小小服装设计师、美食美味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劳动体验。学校沿用与国家课程相一致的课堂情境创设方式,让学生在教学和活动中进一步体会由“建立初步认识”到“获得成果体验”的学习经历。

二、劳动+主题=劳动特色

劳动教育育人功能的发挥不仅依靠丰富的劳动课程,更应创设情境多元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体验劳动教育,从而收获教育成果。

1.“与植物共成长”的劳动教育主题贯穿全学年

学校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以班级为组织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植物进行种植体验。校园里开辟的植物园就是孩子们体验亲近自然的乐园,学生在这里播种、施肥、浇水,撰写劳动观察报告,提炼劳动种植感受,培养科学素养,学会观察、记录、比较、分析、概括等基本科研方式。

2.“校园美食节”的劳动教育主题分布于每个学期

在每学期的第四个自然月,学校都要开展这个主题的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美食文化,提高生存能力,促进亲子关系,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家国情怀。活动中,中国各地的特色风味美食,将“小厨师”们的“真功夫”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劳动+责任=劳动意识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旨在让学生明确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理解什么是团队精神,建立担当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1.学校倡导学生争做劳动小达人

学校通过家校携手让劳动教育实现双向互通。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把劳动教育渗透到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让劳动回归日常、回到经常。学校编制家务劳动清单,逐周逐月完成任务清单,每周五下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此外,鼓励学生写劳动日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或收获及时写下来。

2.社会实践,争当文明志愿者

将校外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让劳动教育的范围更广、更深入。原先每周一节劳动课,现调整为双周两节连续上。学校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公园进行义务环保行动;带领学生到工厂、商业区进行义务大扫除;倡议家校合作,由家长志愿者和老师共同组织学生定期进行义务劳动……学生在社会实践服务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团结协作,体会到了劳动奉献的重要意义,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劳动+项目=劳动体验

劳动教育活动项目要可行、可操作。“寻访身边的劳动榜样”是学校的常设项目,学校从指导思想、寻访主题、寻访对象、活动安排、活动内容、活动要求这六方面制定了詳细的方案,同时,注重多元评价,结合学校“月度学生”“劳动最光荣”等评选活动,让学生们进行体验,获得属于自己的体验成果。寻访中,学生要带着一双发现美、探寻美和创造美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榜样,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劳动+精神=劳动意义

把营造崇尚勤俭节约的文化氛围作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大情境,把培养勤俭和艰苦奋斗精神作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大目标。午餐前,学生认真齐背唐诗《悯农》,增强学生厉行节约的生活观念;取餐时,教师先核实餐盒数量准确无误,再组织学生规范有序排队,认真耐心地为每一个孩子分发午餐;午餐中,学生安静就餐,践行光盘承诺,教师陪同学生用餐,守护学生安全;午餐后,学生自己规范摆放餐盘汤盒,妥善收拾自己的筷子、勺子,并认真清理课桌桌面卫生……通过这些劳动细节,让学生在劳动参与中铸造品格,在体验中凝练习惯,在活动中培养劳动精神。

六、劳动+创新=劳动期待

新时代劳动者不仅要爱劳动、会劳动,而且要懂技术、会创新。学校大胆改革劳动教育内容,在劳动课程和实践活动中不断激发青少年学习和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求学生除了学会课堂上老师教的劳动技能或劳动相关知识外,还要有自己的独特设想和新颖做法。比如:五年级的“生活万花筒——创意手工”一课中,老师让学生搜集生活中废旧的物品,并通过自己的设计和一双灵巧的手将它变废为宝。劳动不仅孕育智慧,还能让学生们学会生活,懂得节约,体会美的真正含义。

实践证明,“六个等式”劳动教育是一座融通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桥梁,把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习惯的养成、能力的获得、情感的体验用价值观的引导联通起来,更有利于学校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劳动教育新时代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