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2021-12-19黄巧玲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30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小学数学

黄巧玲

摘  要: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小学生高效率获取数学知识,有利于小学生高效益思维拓展,有利于小学生快乐学习。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强调给予小学生一定的自主性,平衡小学生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创造性学习能力。要求教师重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提升教学效益,注重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发展,讲究教学的方法性,革新教学理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加减混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30-0151-02

【Abstract】Effective teaching is a higher level requir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for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It is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pupils' efficient acquisition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the expansion of pupils' efficient thinking and the happy learning of pupils.Effective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emphasizes giving pupils a certain degree of autonomy and balancing pupils' basic learning ability,developmental learning ability and creative learning ability.Teachers are required to pay attention to pupils' autonomous learning,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pay attention to pupils' individual difference development,pay attention to teaching methods and innovate teaching idea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Effective teaching;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mixing

有效性教学是教学工作的灵魂,关系着教学质量的优劣。传统的填鸭式灌输虽然可以应付一时的应试,但是教师根本无法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实际掌握能力。当题目稍微变形一下,稍显些灵活性,便瞬间暴露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小学数学的学习关系到学生今后一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小打好基础,对小学生进行有效性教学,对于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问题,结合实际教学工作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今后小学数学的有效性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 有效教学的意义

有效教學要求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创造性学习能力均得到平衡发展。如何评价教学是否有效,主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提倡教师少说、精讲、优释,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进行归纳解答,讲究“教”引导“学”。例如,在学习加法减法结合律的时候,先加法后减法,和先减法后加法,加了括号后如何变加减号。有效教学则不需要教师直接给出注意点,而是让小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算式的规律,来进行归纳,从而自己得出结论。这种方式给了小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与时间,加强了小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可以使小学生得到确切地进步和成长。

2. 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1)重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小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格外重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要教导他们如何去学,也就是要求教师对方法论的掌握,做到“授人以渔”。例如,在学习混合加减运算时,首先需要让小学生认识什么是混合加减运算,与过去的连续加法,连续减法有什么不同。教师当然可以按照书本上的定义直接告诉小学生,这本身也不是什么太深奥的问题。但是为了能够让小学生有深刻的认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让小学生自己观察。这时,小学生很快便能发现其中的差异,混合加减运算,算式里有加法也有减法。并且,可能先加法再减法,也有可能先减法后加法。同时,可能出现连加或者连减。因此,如何定义混合加减运算,其实只是看其中的符号即可,只要同时存在加号和减号,便可称之为混合加减运算,而与算式的长度无关。这些都是小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讨论得到的认识,而非教师直接灌输定义。这种方式确实让小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且记忆深刻,了解了混合加减运算的概念,再进行以后计算的学习,则更容易树立学习信心。毕竟,了解概念后,也就发现并不是什么困难的问题,能够直击本质,按照一定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即可。

(2)提升教学效益

小学数学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需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何谓“效益”?仅仅认为花费最少的时间,教授最多的内容显然是片面的,这与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那么如何理解教学效益,其实这并不取决于教师教授多少内容,花费多少时间,而是在于这些时间里,小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点,如果是真正的掌握了,能够举一反三,那么即使花费了较多的时间也是值得的。例如,在学习给混合加减运算加括号的问题时,5+3+2与5+(3+2),5+3-2与5+(3-2),对这两组算式进行计算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小学生无论怎么计算,结果都是一样的,而是让小学生自己去动手计算试试。通过自己实际的动手计算,小学生很容易发现无论先计算前面还是先计算后面,结果都是一样的,这样,便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发现,如果前面是加号,无论先计算前面还是先计算后面,前面都不需要进行变号,结果都是一样的。进一步地,教师又出了两组算式进行对比计算,即10-7-2与10-(7-2),10-7+2与10-(7+2)。同样地,教师让小学生先自己进行计算。小学生通过计算发现,10-7-2=1,但是10-(7-2)=5。10-7+2=5,但是10-(7+2)=1。然后教师让小学生将这4个计算式联合起来对比,找找规律。小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发现,当前面是减号时,先计算前面和先计算后面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前面是减号时,后面算式加括号时,括号里的符号要进行变号处理。这与前面是加号时的运算规则是不一样的。对于这种问题,教师固然可以直接将公式告知小学生,要求小学生记忆,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毕竟不是自己发现的,记忆难以深刻,以后在计算时很容易出错。当通过自己探索得到运算规律后,小学生记忆更深刻,运用起来也更加熟练。

(3)注重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发展

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班级学生集体的发展当中,也应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发展中得到体现。每个小学生悟性不同,对于知识点的接受能力也不相同。有效性教学其实质相当于是对集体性进行短板填补,即保证班级中悟性较低的小学生也能及时跟上课堂节奏。因此,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便需要多观察小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诚然,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小学生,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但是,对于掌握情况良好的小学生,教师便无需再多关注。而对于做题时总出错的小学生,教师便需要分类进行关注,如果仅仅是因为马虎粗心,教师便可以要求该生多反省,通过多道计算题进行练习巩固,在做题中慢慢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如果该生是确实没有掌握扎实,教师便需要分析原因,首先让小学生谈谈自己对于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从其理解当中发现误区,从而及时纠正,避免小学生在学习当中多走弯路。此外,教师也不可能对每一名小学生都做到面面俱到的观察。针对这一问题,关于一些浅显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安排几名掌握情况良好的小学生,课后来对那些小学生进行辅导讲解,这样也可以避免因不好意思向教师提问而不懂装懂。

(4)讲究教学的方法性

合适的方法能将一些知识点简单明了地呈现给小学生,便于小学生理解与记忆。混合加减运算,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简单是因为加减法都属于基础算术,按部就班进行计算,只要过程不出错,便能够得到正确答案。而难点在于,后续的数学问题均以此延伸,例如,结合律、交换律,以及今后更高一级数学中,负数加减的运算均是以混合加减运算为基础的,如果不能掌握基本的混合加减运算,则更加难以消化理解后续数学问题。因此,讲究教学的方法性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仍然以5+3+2与5+(3+2),5+3-2与5+(3-2),10-7-2与10-(7-2),10-7+2与10-(7+2)这四组混合加减计算题目为例。教师固然可以直接将注意点告诉小学生,但小学生也只是知道规律而已,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旦对这个规律产生记忆偏差,则容易出现错误。“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行之有效,浅显易懂的学习方法,可以将抽象化、概念化的数学语言以数与形简单地演绎出来,从而为小学生提供解题思路,帮助小学生认知、理解与记忆。在实際教学工作中,教师也利用了“数形结合”这一教学工具帮助小学生理解,通过画线段的方法,展现了这四组的数学含义。如5+3-2与5+(3-2),前者算式先在5份长线段上增加3份,然后又减短2份的长度,自然得到答案“6”。后者算式则表示在5份长线段上增加了(3-2)=1份的长度,自然也是“6”。这种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关于讲到先减法的问题时,如10-7+2与10-(7+2),前者算式表示在10份长线段上减短7份,再增加2份,得到答案“5”。而后者则表示在10份长线段上减短(7+2)=9份长的线段,减少的量变为了9,减得多了,最终答案必然会变小,所以是答案“1”。通过生动的图形演绎,小学生也能了解到数学所讨论的问题,有了理解,自然也能更好地解题,即便当时不注意解答错了,通过逻辑思维判断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予以改正。

(5)革新教学理念

教师是有效教学实施的主体,需要教师首先有意愿改变传统灌输式填鸭教学模式。教师的“有效”包含两个层面,一般性专业素养和具体性专业素养。前者主要侧重于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知识结构。后者则更加强调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能力,组织管理水平,反思与创新素养。教师要逐步从过去的“教”逐渐转变为引导、解惑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课程案例,教学思路,并且精心组织实施,调动课堂学习氛围,以小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要教学手段,必要时,可暂时丢开书本,只要利于课堂教学,只要便于小学生掌握理解,那么一切手段皆可尝试。

3. 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多转变教育观念,勤动脑,多提出方法措施,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体现小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多维度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艳艳,常秀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8):74-75.

[2]邓芳.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漫谈——以一年级数学《力口减混合》教学为例[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5(11):47-49 .

[3]孟翠侠.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版),2010(10) :232-232.

[4]倪红梅.有效: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35):177-177.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小学数学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