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研究历史教材 精准做好初高衔接

2021-12-19陈宇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拓展延伸

陈宇

[摘   要]有效的初高中衔接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情绪,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之中。历史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初高中学生的心智特点和课程标准要求,精准把握教材重点,合理取舍教学内容,积极践行深度教学,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思想体系、素养培育、拓展延伸等方面的无缝对接,从而高效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

[关键词]历史教材; 初高衔接;思想体系;素养培育;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4-0054-02

为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效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近期,笔者认真研读了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以下简称《纲要(下)》)。该教材采用通史体例,以政治史为主,同时涉及经济文化史,之前课程标准中的知识要点基本保留,体现了一定的延续性。其中的材料、图片等史学资源更为丰富,内容更富有时效性,当代史内容有所增加。该教材的信息密度也有所增加,对初中教材涉及较少的南美、非洲、西亚、南亚的历史有一定的关注,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体现了较为完整的史实体系。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这本教材的过程中做好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如何把握衔接的角度?如何把握衔接的深度?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心智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做好以下几点,以便更好地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无缝对接。

一、精准区分教材重点

《纲要(下)》和部编初中教材的编者,在叙述每一个史实前都进行了精心思考和周到安排。作为历史教师,要仔细研究和揣摩《纲要(下)》与初中部编教材的异同点,了解教材对重复内容、重点内容、补充内容和增加内容的呈现方式,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工作。高中教师要结合《纲要(下)》,将初中教材中没有或者简略叙述的内容、不能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的内容、浅层学习内容等在高中课堂教学中进行拓展补充,以开阔高中生的史学视野,提升高中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纲要(下)》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涉及了初中阶段6课的内容,如果全面铺开讲授,时间不够。这时,教师就需要对初中阶段已教授过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具体史实进行弱化处理,对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各国具体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的异同等重点内容进行详细的讲授。引导学生在充分积累史实的基础上比较各国政治制度的异同,掌握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促使初高中历史教学实现顺利衔接。

二、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的知识密度相对高中要小一些,教材内容主要为简短的历史情节叙述、历史评价阐述、历史资料呈现和适当的活动内容。而《纲要(下)》的知识密度较大,如第1课和第9课,都涵盖了初中教材的6课内容。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既要熟悉初中教材,还要了解《纲要(下)》中的重点和难点,对《纲要(下)》的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应该简略处理的、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内容,坚决不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过于冷僻的知识,坚决不讲,以免加重學生负担;过于简单、毫无思维含量的问题,坚决不要求学生完成。如《纲要(下)》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中提及的近代科学成就,初中教材就曾进行过讲解。因此,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直接跳过。类似的知识还有玻利瓦尔领导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二战的进程及结果等等。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时空体系构建、史料实证素养培育、价值观引领、重大史实解释能力提升等方面上来,从而达到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有效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目的。

三、拓展延伸教材内容,积极践行深度教学

初中历史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初中生的心智特征和学习需要,加深学生对基本史实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纲要(下)》时,不能仅满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基本史实浅层理解的要求,而是要结合高中生心智发育特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呈现丰富史料,对相关史实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加深高中生对相关史实的理解,践行深度教学,同时做好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如关于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初中阶段只停留在时间、成就、国家等基本史实层面上,高中《纲要(下)》则从科技与生产的结合、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更多更重要的成果、更大更广的规模和范围等方面挖掘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区别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认识很明显达到了更深的层次。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图文资料推理出相关历史结论,通过所学知识构建历史知识体系,通过各种历史信息活跃历史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如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初中教材的层面,而是要通过人口迁移、物种交换、商品流动、殖民扩张等方面的史实帮助学生实现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理解、内化,引导学生不断探求历史本质,提升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深度教学一定要把握好“度”。深度教学不是无限制地加大难度,而是通过更丰富的史学资源、更灵活的学习手段、更科学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和看待历史,并通过史料实证、时空构建、历史体验等途径,持续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四、承担立德树人任务,提升思维深度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最强音。历史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应义不容辞地承担立德树人的任务。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价值观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认知还偏于感性,知识积累不足,价值观较为狭隘。高中阶段,教师可根据《纲要(下)》的特点,运用丰富的历史材料,精心设计问题,由浅入深地启发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知识内化,提升道德品质,使高中德育既与初中德育一脉相承,又提高了深度和广度。

在教学形式上,初中阶段主要利用图片、历史短视频等教学资源,采取活动探究的方式,将僵化的史实转化为生动的情境,以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完成学习任务。但在实施过程中,有可能会存在形式重于内容、感性重于理性的弊端。在高中阶段,教师要善于开展有深度的讨论活动,对形式与内容、感性与理性进行协调。如在讲述“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时,可提问: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怎样形成的?有人认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你是怎样理解的?这种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效果比直接提问时间、人物、影响等要好得多。

在教学资源上,初中教材有问题思考、知识拓展、课后活动、相关史事等内容,而高中《纲要(下)》别出心裁地呈现了学思之窗、学习聚焦、思考点、历史纵横、史料阅读等具有思维含量的内容。高中教师运用教材中的这些资源,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枯燥的文字表述中发现深刻哲理,真正感悟历史的味道;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严谨、科学的推论,为学生打下科学、理性的思维基础。如《纲要(下)》第20课讲述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内容,一些学生学习该课后,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了负面想法。这一课中的“探究与拓展”恰到好处地处理了这个问题,先是探究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多种因素”,然后利用邓小平的讲话引导学生准确看待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挫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前途的信心。

总之,有效的初高中教学衔接,有利于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情绪,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之中。初中教师要根据初中生侧重形象思维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同时避免教学专业化和成人化。而高中教师要结合高中生更为理性的思维特点,有效取舍、整合教学资源,突出教学重点,利用多元史料,重视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精准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   参   考   文   献   ]

[1]  朱可.高中历史整体性教学设计策略新探[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9(7):47-54.

[2]  陈志刚,王本涛.深度学习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9(8):38-43.

[3]  朱可.基于高中历史新教材的初高中銜接教学新探[J].历史教学,2019(12):35-39.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拓展延伸
浅谈创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
浅析新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初中音乐教学,不只是跟唱和欣赏
职校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传递正能量研究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环节的实效性
创新让资源增值媒体为语文教学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