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2021-12-19金卓贤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46期
关键词:测力计半球仪器

金卓贤

物理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实验几乎贯穿了教材的每个章节,其中演示实验又占据了一大部分空间。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往往成为一节课成败的关键。以下是笔者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课前认真研究和准备。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是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在实验中还应掌握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教师在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具体事先设计好一些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二、注意物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操作规范是指教师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标准。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必须先做好表率。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导线两端接头不是钩、叉时要注意导线在接线柱上的绕向应同螺母旋紧的方向一致等。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规范操作,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

三、物理实验用语需准确

教师在介绍实验仪器、阐述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论时,语言必须准确不含糊。有的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在称呼仪器名称时就有三种错误现象:一是随意更改仪器名称,如将滑动变阻器称为电阻器,将斜面小车称为木板小车等。二是将类似的仪器混为一谈,如将圆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称为弹簧秤。三是方言和普通话夹杂使用,对仪器的读音不准。又如在叙述实验结论时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说成“相互推斥”;将阿基米德原理中的“重力”说成“重量”等等。

四、让学生参与配合,想方设法提高演示现象可见度

演示实验不能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使演示与讲解脱节。这种作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并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做实验,可让学生上来读读数或动动手。例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两相对比,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全体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忌用模型、FLASH动画代替演示实验

模型实验与演示实验一样,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于一些无法进行演示的物理现象如一些机器的内部结构、大型机械装置的工作過程,可用模型来进行讲解。但模型无法替代演示实验,演示实验能够真实地、直观地再现物理现象,而模型则不能。故教师要尽可能多做一些演示实验。例如在讲解光的反射时,有的教师用模型来代替光的反射演示器,用纸板上画好的线条来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推导出光的反射定律。这样做教师不仅讲得吃力,学生也难以信服。

随着高效课堂的开展,物理实验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课堂演示实验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高效课堂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最直观的物理情景,给学生以感性认识,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等方面作出最直观的铺垫,使学生感受倍深。

猜你喜欢

测力计半球仪器
1例新生儿小脑半球出血并破入脑室手术案例
半球体加工工艺的改进
例谈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事出有因
发明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不可忽视的化学仪器的创新使用
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仪器工作原理决定了仪器的读数规则
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