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辅助治疗对其血清SIRT1、CRP水平的影响
2021-12-19杨淑铄
杨淑铄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因多因素作用致使肠黏膜缺氧缺血进而导致小肠、结肠呈局部或弥漫性坏死。症状主要见于腹胀、便血、肠鸣音弱化等,病情较重,可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1]。该症好发群体见于新生儿,尤以早产儿发生率较为突出。据一项临床研究表明[2]:受环境、生活方式、高龄产妇及工作压力等因素作用,早产儿发生率逐步增长至8.1%。且因早产儿吞咽、吮吸及胃肠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经分娩后通常先行肠内喂养,后转经口喂养,此阶段机体功能薄弱,易诱发产生NEC。对此,行诸如禁食、抗感染等保守治疗可获一定收效,但预期理想疗效难以达到。由此,本研究为提升NEC 早产儿治疗效果,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辅助治疗,现获较好收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拟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于2017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收治的NEC 早产儿中抽取70 例实施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作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19 例,女16 例;胎龄28~36 周,平均(33.12±1.78)周;Bell 分期:Ⅰ级14 例、ⅡA 级8 例、ⅡB 级7 例、ⅢA 级6 例。观察组男20 例,女15 例;胎龄28~36 周,平均(33.17±1.65)周;Bell 分期:Ⅰ级13 例、ⅡA 级9 例、ⅡB 级8 例、ⅢA 级5 例。以上两组NEC 早产儿性别、胎龄及Bell 分期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小肠造瘘术后临床治疗专家共识》[3]中相关标准,且经本院会同临床体征、既往病史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证实为NEC 早产儿;②经Bell 分期[4]均为Ⅰ级~ⅢA 级,适行诸如禁食、抗感染及胃肠减压等基础治疗;③胎龄<37 周;④研究获经商准执行,并征得NEC 早产儿家属同意;排除标准:①呼吸窘迫;②血液、免疫等系统疾病;③严重肝肾器质性病变;④具药物治疗过敏史;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NEC 早产儿均行基础治疗,譬如禁食、抗感染、营养支持、胃肠降压等。观察组基础治疗同对照组,另辅以小剂量多巴胺治疗,给予5 μg/kg 盐酸多巴胺(吉林津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13)混合100 mL 浓度5%葡萄糖持续24 h 均匀泵注,1 次/d。两组均进行为期1 周的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症状缓解时间、炎性因子水平及预后转归。症状缓解时间:统计腹胀消退时间、肠内营养恢复时间及大便缓和时间。炎性因子水平:包括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 相关酶1(SIRT1)、C 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检测均采用经美国雅培制药有限公司购入的Aeroset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预后转归:以预后不良反应、90 d 病死率综合评测,不良反应见肠道窄小、感染及血压降低。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2.0 软件对整合数据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腹胀消退时间、肠内营养恢复时间及大便缓和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n=35,,d)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n=35,,d)
2.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经治疗,观察组SIRT1 水平高于对照组,CRP、IL-10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35,)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35,)
2.3 两组预后转归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40);90 d 后随访发现,对照组有1 例进展至晚期,予以肠造瘘吻合术抢救后,仍因小肠广泛坏死,最终救治无效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4,P=0.314)。见表3。
表3 两组预后转归比较(n=35)
3 讨论
NEC 发病因素尚未明确,究其病理改变,是以缺血缺氧感染损伤肠黏膜,进而肠黏膜屏障功能部分缺失,囊壁易受外界细菌或毒素侵入,导致肠壁坏死,甚至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5]。考虑到NEC 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较为多发,对此,一旦确诊为NEC,应及时施加针对性干预手段用以缓解临床症状,并降低炎性反应。而根据NEC早产儿临床治疗指导意见,属于Bell 分期Ⅰ~ⅢA期早产儿以诸如营养支持、抗感染及降低胃肠压力等保守治疗策略较为适用,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提升疗效,谈娅娟等[6]通过100 例NEC 早产儿实施小剂量多巴胺辅助治疗,研究表明小剂量多巴胺辅助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降低炎性反应。而多巴胺作为一类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可使α、β1 受体同时兴奋,起到心脏收缩力增强作用。且可与胃肠部位多巴胺受体结合,有利于血管扩张,发挥症状改善效果[7]。不过该类用药以成人用药居多,于NEC 早产儿应用较少,故具体作用机制、安全性及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验证。
由此,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并以血清SIRT1、CRP 水平影响为侧重点着力开展研究。由结果显示:观察组腹胀消退时间、肠内营养恢复时间及大便缓和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临床症状出现原因系肠道致病菌过量繁殖致使肠道酸碱异常,而使用小剂量多巴胺辅助治疗,可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提示应用小剂量多巴胺可有效抑制炎性递质分泌,有利于肠道绒毛修复,进而改善胃肠功能。而经治疗后机体炎症反应评估需参照敏感性指标进行评估,因此合理指标选取极为必要。而据张岚等[8]研究指出:SIRT1 参与了炎症级联反应过程,而炎症级联反应可于NEC 早产儿起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由刘刚等[9]研究亦证实机体处于缺氧、缺血等应激状态下,SIRT1会提高表达,并通过抑制Caspase-3 表达是心肌细胞凋亡,有利于心肌细胞保护。故监测血清SIRT1表达水平有利于评估机体炎性反应状况。此外,IL-10、CBP 作为炎性因子重要指标,亦可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机体炎性水平。故本文挑选上述指标并实施监测,由结果显示:观察组SIRT1 水平高于对照组,CRP、IL-10 水平则更低(P<0.05)。据此可知:使用小剂量多巴胺辅助治疗NEC 早产儿,可降低机体炎性反应,从而增强免疫功能。这与王中柱等[10]研究呈较大相关性。且从预后转归分析,观察组仅出现1 例肠道窄小、1 例感染,且90 d 病死率为0。提示小剂量多巴胺辅助治疗NEC 早产儿安全性较高,预后转归表现良好。
综上所述,NEC 早产儿施以小剂量多巴胺辅助治疗,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减少,炎性因子水平改善,且预后转归表现良好,可作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