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设计的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1-12-18王细红黄春麟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混合式教学课程改革

王细红 黄春麟

摘  要:本文在总结多年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以课程教学设计重构为核心,资源、技术、素养和政策为四大支柱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模式。通过分阶段稳步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有效解决传统课程改革与建设中所存在的普遍问题。面向智能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通过完善改革顶层设计、强化课程建设管理、关注持续发展机制等三方面内容,进一步明确后疫情时代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重点,为高等职业院校持续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课程改革;高等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3-0082-03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重大飞跃与变革,作为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倍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和高校的青睐。Gartner的研究者在对美国高校应用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中发现,美国45%的课程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英国“高校信息系统协会”在对混合式教学研究调查中发现,英国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达到50%,辅助式网络学习达到48%[1]。《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2]中提到要“大力推进跨学校、跨区域的网络教研活动,积极促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普及”。《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3]中提到要“继续推动高校建设并向社会开放在线课程,促进高校开展在线开放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4]中提到要“推出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7000门国家级和1万门省级线上线下高等教育精品课,充分发挥示范课例的辐射效能。”

为有效解决过去课程重建设轻应用、资源利用率不高,以及传统的课堂讲授枯燥、学习时间和地点不灵活、评价过于单一等问题,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于2017年启动以课程教学设计重构为核心,以资源、技术、素养和政策四大要素为支柱的“一核四柱”混合式教学改革模式。

一、构建“一核四柱”模式,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一)重构课程教学设计

重构课程教学设计是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核心,其目的是打破传统纯线下课程教学组织安排,根据学生特点、互联网特色和职业教育规律,重构课程线上线下教学内容、时长、方式、评价等环节,形成新的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等教学文件。在顶层设计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培养为核心”,结合行动导向课程开发模式,进行线上线下教学的系统化设计,突出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在实施操作上,明确实施与考核评价基本要求。教师线下教学时间原则上不低于课程原有计划课时的1/2,课堂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要求占课堂教学时间的一半以上,包括但不限于完成动手实践任务、组织学生交流研讨、组织线下期末考试等内容。教师线上教学时间要求不高于课程原有计划课时的1/2,包括但不限于教师发布话题和活动、指定必须阅读的资源、协调学生的讨论、及时答疑与回复、布置与批改作业、监控学习状态等。课程考核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不低于50%,包括但不限于线上自主学习、线下实践练习、课后拓展学习等,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发展,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进行考核评价。结果性评价主要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

(二)持续教学资源建设

线上教学资源建设是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持续优化课程教学资源是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搭建合适的支架,促进其进行深度学习。特别是对一些重难点、易错点、关键点而言,教师通过多种技术和方法以生动、直观、形象的教学资源呈现出来,学生可以进行反复观摩学习,也易于理解和掌握。根据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流程,线上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基于知识点与技能点的文本、课件、图片、视频、动画、案例库、试题库等。以用户为中心,以标准建设为基础,对教学资源的生产建设、存储管理和应用推广实行全过程管理,可以有效达到课程教学目的。教学资源的存储管理依托学校的一体化网络教学平台或者成熟的第三方课程在线平台,将碎片化的优质教学资源按照文件类型和课程结构目录进行科学呈现和缜密管理,实现资源的统筹、开放和共享。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和借助移动互联工具实现资源跨平台、多终端应用,收集大量学习数据,为资源优化和管理提供大數据支持,最终促进资源的质量提升和有效应用。

(三)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混合式教学改革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的完美融合,成熟的技术支持平台是保证混合式教学改革效果的重要因素。学校在教育信息化2.0支持环境建设中融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该体系分为硬件技术支持和软件技术支持两部分。硬件技术支持主要是指基础网络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理虚实一体化实训环境等信息化设施设备,重点要完善标准化设备配置,不断强化提升智慧教育体验中心、智慧教室、理虚实一体化实训室的技术引导力,打造适应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智慧教学物理空间和虚拟学习空间。软件技术支持主要是指软件工具、技术工具、网络教学平台等各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重点是提高教师运用新技术的能力,解决师生在混合式教学改革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关键,其信息素养水平直接关乎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进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积极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方法,一方面投入200余万元建成智慧教育体验中心,搭建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高技术空间与体验式培训平台,使教师在不断体验新技术的过程中转变观念,认知和认同教学信息化;另一方面,通过开发信息化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工具、信息化网络平台等基础应用培训包,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校内自培与外派学习相结合、大规模的集中讲座与小范围的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各类灵活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五)加大政策保障力度

混合式教学改革是“互联网+”时代下一场系统性、综合性的教育变革,只有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政策保障体系,才能避免改革流于形式。首先,学校应建立混合式教学改革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成立以分管校领导任组长,由教务处、人事处、计财处、图书信息中心、质监办、各二级学院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混合式教学改革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其次,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重点围绕混合式教学改革质量标准、教学运行、教学评价等方面,逐步建立起系列配套教学运行管理制度;最后,健全混合式教学绩效激励制度。在教师工作量计算、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教学业绩考核、职称评审认定、培训进修等方面予以倾斜。在部门年度工作考核中,对二级学院推进情况进行绩效评价。

二、试点项目引领示范,促进“一核四柱”改革实践

2017年起,学校在能力本位课程改革、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基础上,经反复研讨,出台《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试行混合式课程教学的意见》,形成混合式教学改革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格式要求,先后遴选三批建设基础好的27门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发布《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混合式教学试点操作指南》《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混合式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等相关制度,确保改革稳步有序推进。2018年秋季学期教务处组织的在线问卷调查显示,76.33%的学生喜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75.79%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能促使自己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85.63%的学生希望学校继续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71.43%的老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整体提高比较大,100%的教师认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比较明显,100%的教师希望学校继续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校出台《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实施方案》。开学当天全校374门课程实现线上授课,覆盖率超过86.4%。学生返校后,97.3%的课程持续进行线上线下同步教学。能实现新冠肺炎疫情下“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得益于学校长期以来整体推进智慧教育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培训和资源建设优势,打造“永不下课的课堂”。2016年以来,教师主动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人数创历史新高,教师登录网络教学平台次数以44%的增速持续上升,教学资源以223%的速度增长[5]。学校“信息化推动工学共融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案例荣获2017年高校网络信息化建设“优秀案例”,“工学共融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被中央电教馆推荐为典型案例,“高等职业院校教學信息化系统工程创新实践”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坚持问题导向,提升“一核四柱”模式有效性

(一)完善改革顶层设计

混合式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进入改革的深水区,更需要高校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聚焦教学与管理过程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谋划、全力攻坚。进一步优化高校与政府、行业企业联动,内部各部门协同的运行机制,打造全方位、一体化、智能化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体系。对接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统一数据接口,优化网络教学平台,打通课程转换机制,逐步实现数据资源平台、智慧教学平台和服务平台的互通、衔接和开放。

(二)强化课程建设管理

加大对各类在线课程的培育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质量,促进校企、校校共建共用,重点突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接。建立准入与退出机制,强化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的线上线下全过程监督管理,完善基于评价主体多元、评价过程即时化、数据化、智能化的混合式教学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并完善课程共享与学分认定机制,促进优质课程面向继续教育开放共享和创新应用,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

(三)关注持续发展机制

加大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数字化校园的应用,建设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学环境。充分考虑试点改革激励政策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在继续鼓励先试先行的基础上,推出优课优酬机制,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持续对教师开展信息素养培训,鼓励教师对新技术边研究、边实践、边体验、边应用,帮助师生不断提升利用信息及信息技术开展学习、研究和工作的能力。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给职业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向智能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高等职业院校管理者需要加强系统设计,深化智能技术赋能教学改革创新,夯实“资源、技术、素养、政策”四大支柱,促进混合式教学改革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推进高等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裴立妍. 基于网络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学,201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 (2017-02-03). http://www. 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702/t20170221_296857.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 (2016-06-0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 (2018-04-18). http://www.moe.gov. 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5] 房栋. 职教课程改革的信息化支撑环境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07):7-11.

(责任编辑:淳洁)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jg20180776);2019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信息化视角下高职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以《创新与创业实务》课程为例”(项目编号:jg20190933)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细红(1981—),男,学士,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梦想创业学院院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黄春麟(1963—),男,硕士,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国际比较研究。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院校混合式教学课程改革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双能型”教师概念及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