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科视角下高职高专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通识素质结构研究

2021-12-18刘瑾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高职高专院校通识教育

摘  要:通识教育是职业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极大地促进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本文在分析专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通识素质的前提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通识素质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全科视角下提出通识素质的培养措施,力求通过创新通识教育培养体系、课程改革办法促进专业课程与通识素质培养的融合、以实践教学提升通识素质等方式,聚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通识素质的培养,使其充分满足新型教育人才要求。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小学教育专业;通识教育;素质结构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3-0025-03

在素质教育背景与全科视角下,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高专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能胜任小学多学科的教学,还必须是通晓文理、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充满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高素质人才。而这个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院校充分认识到通识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将通识素质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小学教育事业发展。

一、全科视角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通识素质结构分析

(一)个性品质

一是坚定信仰、勇于担当。教师是一个奉献型岗位,不能以个人舒适为目标,而应有责任和担当。这就要求本专业学生在生活中始终坚定信仰,扮演好儿童成长领路人的角色。

二是拥有爱心与耐心。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未来要密切接触小学生,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获得小学生的认可。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孩子常常模仿教师的行为,教师只有耐心引导,才能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性格。

三是善于自我管理。教师白天应对孩子,晚上还要备课、批作业,强大的工作压力很容易使教师产生焦虑、烦躁易怒等情绪,这就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提早掌握自我调节能力,以乐观心态面对工作,始终如同向日葵般朝气蓬勃[1]。

(二)通识知识

一是具备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全科视角下,教师要承担多学科和综合课程的教学工作,这就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是对艺术的感受和表现力强。全科教学包括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艺术表现技能,还要了解相应的艺术鉴赏知识,具备一定审美能力。

三是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知识,本专业的学生应熟练操作互联网及移动设备,学会使用基础软件和平台,具备大数据处理的意识,会运用技术手段整合多方资源,实现信息技术全方位的应用[2]。

(三)综合能力

一是能与学生、家长和社会进行有效沟通。这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必备技能,有利于良好家校关系的形成,从而达到合力育人的效果。

二是能与同伴和团队成员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集群体之优势,形成合力,从而解决某些问题,或是在某个问题的某些方面得到突破。

三是能主动收集并分析信息,学会反思。教师的反思是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各个方面的能力,具有研究性质。通过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教师的自主能力将逐渐增强[3]。

二、高职高专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通识素质调查

(一)个性品质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个性品质包括行为规范、性格特征、情绪状况、责任意识和学习态度五个方面的内容。在行为规范的调查结果中,当问及“语言是否规范健康”时,有81.96%的学生选择“较好”,11.15%选择“一般”,剩余选择“有待改進”;在性格特征的调查结果中,问及“是否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时,有58.93%的学生选择“较好”,33.36%选择“一般”,剩余选择“有待改进”;在情绪状况的调查结果中,问及“是否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时,有55.76%的学生选择“较好”,41.70%选择“一般”,剩余选择“有待改进”;在责任意识的调查结果中,问及“对学生是否富有爱心,能耐心细致地对待学生”时,有65.46%的学生选择“较好”,26.75%选择“一般”,剩余选择“有待改进”;在学习态度的调查结果中,问及“是否勤于学习,积极进取”时,有49.05%的学生选择“较好”,29.65%选择“一般”,剩余选择“有待改进”。

(二)通识知识

通识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艺术欣赏与表现、信息技术等知识,在本次调查中,问及“你对自然科学知识了解程度”时,有56.32%的学生选择“一般”,有25.34%的学生选择“较为充分”,剩余选择“略知”;在问及“你对艺术欣赏知识了解程度”时,有50.72%的学生选择“一般”,有23.16%选择“较为充分”,剩余选择“略知”;问及“你对信息技术了解程度”时,有52.19%的学生选择“一般”,有35.64%选择“较为充分”,剩余选择“略知”[1]。

(三)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包括沟通、合作、反思等能力。在本次调查中,问及“你与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如何”时,有42.88%的学生选择“一般”,有54.67%选择“较强”,剩余选择“较弱”;问及“你与同学或团队成员合作能力如何”时,有48.05%选择“较强”,37.81%的学生选择“一般”,剩余选择“较弱”;在问及“你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并进行反思的能力如何”时,有36.90%的学生选择“较强”,有50.32%选择“一般”,剩余选择“较弱”。

三、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通识素质现状

(一)通识知识习得面窄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可知,有超过50%的学生在各项能力的掌握程度选择“一般”,这意味着师范生知识基础较为相似,对通识性知识的习得面较窄。从全科视角分析可知,该校小学教育专业通识类课程侧重于思想性,忽视综合性,难以充分满足学生多学科教学和综合课程教学的知识需求。美术与音乐课程的设置较少,课上教师倾向于学生的技能学习,没有全面讲授学科的发展史与相关文化,且除上课时间之外,学生在课余时间不愿意自主学习此类知识,导致此类知识获取量较少。

(二)个性品质和综合能力亟待提高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知,该校小学教育专业有超过4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性格和情绪并不佳,3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责任心不强,5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不够积极,若上述状况持续下去,这些学生恐怕难以胜任工作岗位。从综合能力的调查结果可知,各有超过30%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反思能力并不满意,而这些能力也会影响他们专业的发展。

(三)通识素质培养渠道单一

从该校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情况分析,通识素质培养渠道单一,主要通过通识类课程进行培养,这类课程又以大学体育、大学英语、思想政治等课程为主,其他的通识类课程课时较少。而且该校学生为大专层次,自身的知识基础较弱,难以充分满足对知识广度和深度的需求。

四、全科视角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通识素质培养路径

(一)明确培养目标,创新通识教育体系

全科视角下,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得以创新,在内涵与形式上均得到进一步延伸[4]。在人才培养方面,综合分析各类培养模式后,对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创建完善的课程结构,主体框架如图1所示。

一是构建知识体系。通识课程包括自然科学素质、人文社会科学素质、艺术素质、健康素质和信息素质五个方面的课程[5]。这些课程的學习,可以使本专业学生更好地理解所教科目,结合对小学各年龄段儿童特点的深入研究,在教育中灵活应用,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二是培养个性品质。小学教师的主要教育对象是儿童,应树立坚定不移的职业信念,充分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价值,并将德育放在首位,做到为人师表,为小学生树立道德品质榜样。教师个性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个性品质更易获得学生的认同和尊重。小学教育师范生要想成为高素质教师,应以正确的动机从事教育事业,具备谦虚好学的品质、执着顽强的追梦精神,才能使日后教学活动在健康阳光的环境下开展。

三是提升综合能力。教师在站上讲台之前,便要具备教学与科研能力,而上述能力是建立在沟通、合作与反思的能力基础之上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帮助本专业学生把握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优化教学过程,更好地驾驭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反思能力能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和检验,以此全方位建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我更新和发展的能力。

(二)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促进通识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

通识素质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通识课程的学习,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也可以兼顾通识素质教育,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达到全面培养学生职业知识与应用能力的目的。对此,专业教师需要进行课程改革,将通识素质教育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通过开展协作学习的活动,提升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与反思能力;挖掘课程思政的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开展实践教学,提高通识素质

与其他教育阶段相比,小学教育较为复杂特殊,小学教师的职业情感则显得十分重要,对教育事业没有感情和向往的人往往很难胜任这一岗位。为满足这一要求,高职院校在教育类人才培养中,不但要站在全科角度培养通识知识、专业能力,还要注重职业情感的养成。对此,院校可通过专题课程、活动等方式,落实本专业学生品质培养工作。例如设置儿童心理研究、教师礼仪等通识类课程,引导师范生站在科学角度看待师生,在培养技能的同时,还有助于自身修养的养成;还可通过开展讨论会、社团活动,举办书画赏析活动等方式,促进师范生之间的交流,培养教育志趣;组建心理团队,学会用心理学知识培育幼小心灵,由此提高整体师范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对职业产生浓厚情感,并以此为荣。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全科视角下高职师范生通识素质培养成为大势所趋,高职院校应积极转变观念,提高职业素质培养力度,将通识素质培养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通过明确培养目标、创新课程结构、课程改革促进专业课程与通识素质培养的融合、实践教学提升通识素质等方式,夯实师范生的学科知识基础、丰富对小学生发展知识的了解、拓宽通识性知识习得渠道,在通识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培养出更多符合职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鑫. 专业标准视角下小学教育全科师范生专业知识结构研究[D]. 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20.

[2] 王娜.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教育专业(全科教师)课程体系构建探索[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2):11-13.

[3] 张峰,邓长平.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若干问题思考[J]. 菏泽学院学报,2021(03):67-73.

[4] 胡婧妍. 以卓越教师培养为指向的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33):35-36.

[5] 井祥贵. 地方高师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消解[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0(07):90-95.

(荐稿人:谢卫军,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一般课题“全科视角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通识素质提升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8C14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瑾(1975—),女,学士,湖南民族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专业高职高专院校通识教育
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实践教学研究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基础会计》教学方法
基于考证与实操并举的会计专业改革与实践研究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
从大学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的设置看如何培养儿童教育专家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