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瘦儿干预分析
2021-12-18陈晓幸
陈晓幸
摘要:幼儿消瘦主要是因为营养不良導致的,会对幼儿的生长产生影响,也会致使幼儿的免疫能力受损,将幼儿的患病率提高。因此,应开展对消瘦幼儿的有效干预,帮助其恢复健康,促使幼儿成长。本文围绕着消瘦儿的判断、消瘦原因以及干预手段深入分析,以期采取合理干预措施让幼儿健康活泼的长大。
关键词:幼儿;消瘦;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7-426
幼儿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若是因为不同成因导致消瘦情况的产生,会使幼儿的发育迟缓,不仅仅会对当前产生负面作用,也会增加成年之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相应风险。因此,作为幼儿主要生活与学习的场所,幼儿园需要关注消瘦幼儿的实际情况,针对于其真实状况采取合理干预措施,改善幼儿的体质,使幼儿能够健康的长大,也消除未来的相应隐患。
一、消瘦儿的判断
体重是幼儿在个人生长以及发育之中的一项重要生长指数,对于其有着关键作用。消瘦指的是体重与相同年龄、相同性别幼儿正常体重低的孩子。对消瘦儿,特别是轻度体重偏低,需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判断。部分幼儿即便是身高较矮,但,生长的较为匀称,甚至是相对较胖一点,是正常体重。若是幼儿的身高较高,但是,身材较瘦,或者是身高不高还很瘦,就代表幼儿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需要尽快的开展对幼儿的治疗。
二、幼儿消瘦的原因
(一)饮食因素
在当前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出现明显的提高。而且,由于每个家庭大多都只有一个孩子,对于孩子较为娇惯,不舍得管教。在此教育背景下,幼儿所食用的食物较少,或者是偏食、挑食,从而导致营养不良,致使幼儿发生身体消瘦的情况。此为幼儿消瘦的常见原因,食物未能充分的摄入,达成对相关营养的有效补充,致使幼儿的身体素质下降,进而体重偏低。
(二)疾病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幼儿患有疾病,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炎、肠寄生虫病等等。疾病的发生很容易导致幼儿的体重下降[1]。而且,在患病过程中,幼儿大多存在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等具体表现。
(三)体质因素
幼儿消瘦也有家族史方面的原因。一些幼儿受到家族基因的影响,并没有明显疾病的出现,生长速度正常。此类幼儿除了体重相较于正常体重幼儿较轻外,并无其他的异常表现,幼儿的智力、体能等均正常。
三、幼儿消瘦的干预措施
(一)开展有效交流
在对消瘦幼儿的干预中,幼儿园要与幼儿家长积极的沟通,将相应消极因素有效消除。幼儿园需要在保证尊重、平等以及合作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与家长交流,进而得到家长的配合,在共同参与中提升对消瘦幼儿的干预成效。幼儿教师需积极的邀请家长前往幼儿园,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也为家长介绍孩子在幼儿园中的实际情况,做到信息的共享。并且,也要有效开展对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使其充分的认识到消瘦会对孩子未来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幼儿园还要为家长提供书面化的幼儿成长记录、园报等,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的情况。因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手机等移动媒体方式沟通更为便捷。幼儿园可建立微信群等,注重消瘦儿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也更加高效的开展沟通。只有达成幼儿园与家长的全面合作,才能够在幼儿园、家庭中共同干预,进而转变幼儿营养不良的情况。
(二)组织实践活动
幼儿园需要达成教育资源的充分挖掘与开发,开展多种活动,更好的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幼儿园应利用不同的媒介进行宣传,以相应的健康教育主题组织活动。如,开展健康知识竞赛、《我不挑食》情景剧表演等。也要开展助教类活动,将家庭具有的教育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我帮妈妈做家务等。还要鼓励家长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家庭小医生、亲子运动会等促使幼儿与家长一起活动与锻炼。在幼儿园平时开展的保教活动中,需重视相应活动对孩子的影响力,利用早操、游戏等使幼儿不自觉的参与到锻炼中,进而加强身体素质。
(三)调整不良习惯
想要在根本层面上帮助消瘦儿童实现身体素质的改善,需要在多方面共同着手,引领幼儿形成良好习惯。在运动方面,消瘦儿童的发育较为缓慢,应带领幼儿开展具有科学性的运动模式,让幼儿的骨骼肌肉发育速度变快。而且,因幼儿年龄较小,可将运动融入到游戏中,使幼儿在愉快游戏中获得身体的有效锻炼。在饮食方面,消瘦儿童的体重较低。因此,合理的膳食搭配是关键的[2]。幼儿因自身认知不足,不明白食物之中蕴含的营养成分,只会挑选自己喜爱的食物,进而导致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所以,幼儿园基于孩子的身体素质实现食谱的制定,帮助幼儿转变饮食习惯。
结束语
幼儿处于发育成长的关键期,对于幼儿因不同原因导致的消瘦需给予重视,在幼儿园中通过饮食、运动等方式开展干预,也利用健康教育等方式使家长认识到消瘦会产生的相应负面影响,在家中配合幼儿园的干预方案,在相互配合中帮助幼儿恢复健康,变为正常体重,使幼儿保持乐观精神与健康身体成长。
参考文献
[1]唐建丽,姚计海.肥胖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7(09):56-63.
[2]王晓飞,曹新曌,潘天帅,陆大江.学龄前儿童体重与身体素质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26(01):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