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1-12-18高为龙
高为龙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当中。通过加强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为学生构建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指导学生加强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以此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7-424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不同程度存在拖沓懒散心理。对于规律的学校生活,还有一些学生存在较强的玩乐心理,很不适应。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走神,学习主动性不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核心素养理念推动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得,更要从有效教学的角度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针对性改善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无效的问题。
一、精彩导入,提升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推进的过程中,为更好地保证课堂学习的质量,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必须要精心准备,除了向学生抛出相关的主题之外,更要从生活化的角度为学生实施有效的引导。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信息化手段,如音乐、视频、图片等方式,为学生创建具体而直观的情景,让学生有效学习、积极思考,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充满兴趣。以圆的周长这部分知识为例,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用学生所熟悉的一些事物来完善课堂导入,如圆形的钟表、圆形的井盖、圆形的车轮、圆形的盘子等。同时,教师通过动态演绎的方式,让学生对圆的周长这一知识点建立起生动的认知,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操作尝试一下。如让学生量一量胶布的一周大概是多长,并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需要计算周长。立足一个趣味化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学习探究,并倡导学生提出一些个性化问题,使学生对圆的周长可以全面理解。在教师演绎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动手实践,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仅可以更好地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能够保证学生思维发散、个性生成,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著提升。
二、学思结合,扎实理解,给学生展示讲解的空间
在小学数学课堂推进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习惯于为学生讲解知识,但是没有为学生个人预留一个讲解展示的空间。这样学生对很多问题的理解可能当时会比较清晰,但是学生自己不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思路。因此,在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预留一定的空间,并结合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试着说一说解题思路、数量关系、列式解答等完整过程。学生能够有效解答的同时可以把问题讲明白,这样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才能更加全面。对于同一个问题,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试一试有效改变和延伸,以更好地凸显数学学习的思辨性。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升知识理解能力
为了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深入感知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知识的实践应用,让学生能够收获知识的同时收获乐趣。例如,在《倍的认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形成初步的概念,对“倍”这个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深刻了解“倍”的含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画出相应的图形,积极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學习体验,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课堂导入:同学们,现在我们在纸上的第一行画了两个圆圈,那么在第二行,你们准备画几个圆圈呢?如果画了四个圆圈,那么第二行圆圈的个数与第一行圆圈的个数相比有什么关系呢?指导学生开展相应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强对倍数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视频《秋的收获》,指导学生找一找苹果、梨、桃子三种水果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能够对倍数的相关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通过鼓励学生说一说课本上主题图上的倍数关系,给予适当的鼓励和点评,让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对倍数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强化学生学习体验。
四、做好课后复习引导
要想学好数学知识,只注重扩充知识储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掌握知识的具体运用方法。只有做到现学现用、活学活用,才能有效提升数学综合运用能力,所以教师还需要重视课后复习指导工作。通过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分层教学方法,促进全体学生实现共同进步。同时要注重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传授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分数混合运算》一课教学为例,教师要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合理科学地布置数学作业。对于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引导他们结合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析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律,并利用一些简单的习题加以巩固。对于数学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引导他们利用分数混合运算做一些小数混合运算习题,以促进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分数的含义和用法;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将整数、小数、分数进行融合,进一步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
结束语
通过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并不像表面看起来的那么枯燥乏味。数学知识中,实际蕴含了十分奇妙甚至特别的知识。面对这种情况,为有效缓解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畏难情绪,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资源,理解教材资源的内涵,并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具体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有世.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用策略[J].考试与评价,2021(03):123.
[2]宋有仪.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2021(17):82-83.
[3]田雪原.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甘肃教育,2020(2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