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接触·主动探究
2021-12-18胡珂怡
胡珂怡
摘要:实物相对于图片更能让孩子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获得生动的知识,也更能让他们产生真实的情感。特别是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一百张形态各异的兔子图片,都比不上和兔子相处半天。把兔子带到班里来饲养,孩子才有了接触真实兔子的机会,有了探究的基本条件,亲自参与饲养与照顾,才能在与小兔的亲密接触中发现它们的秘密。
关键词:真情境;真探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7-385
我们始终认为课程实施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遵循孩子们的足迹。
孩子们的思维往往活跃而积极,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才会主动去探索,去创造。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在自主的同时获得全面的发展。所以我们应给予孩子充分的权利,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去尝试,主动且自然地解决问题。
一、亲密接触——它们的名字叫什么?
小兔子来的第一天,我们在观察它们,它们长得很不一样:“它们的毛不一样! 眼睛不一样! 大小不一样,白的这只大,黑色的小…”这个它们到底是谁呢?两只兔子我们分不清呀!于是秀秀说:我们给它们起个名字吧!
给兔子起名字的这一天,是我们第一次见到两只小兔。在这之前,我们讨论过兔子的外形、兔子的习性,讨论过怎么照顾兔子,也唱了许多熟悉的兔子儿歌,可是我们却从没想过要给兔子起一个名字。直到我们见到它们,直到我们围在一起讨论小兔子的不同时,孩子们才突然提出了这个问题,自然而然生发出了要给小兔起名字的想法。
于是,一场关于两只兔子的取名仪式开始了。
我们先把想给两只小兔取得名字一一记录(介绍名字)。可以看出孩子们主要是根据兔子的颜色、眼睛等明显的外形特征,以及他们对于兔子的喜爱之情来取名的,很简单,也很直观。接下来,我们用孩子们商量出来的、看得懂的符号表示好名字,再一个一个投票,最终大白兔和奥利奥分别以7票和8票被孩子们选中了。
看到图片和见到真实的兔子,并与之相处,是完全不同的。在与兔子零距离接触的这个真情境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把兔子当成了自己的新伙伴,就像班里来了一个插班生,我们见到他会想要知道他的名字,于是发现了问题,兔子们应该有自己的名字,并且由孩子们取名、投票,“大白兔”和“奥利奥”就这么加入到了小六班的大家庭中。
只有在真实接触的真情境之中,我们才会发现“真问题”,产生“真情感”,引发“真共鸣”,看到它们,接触它们,它们才会成为我们真实的朋友。今后的日子里,小小饲养员们就在和小兔子的亲密接触中,担负起了照顾它们的责任。
也许有时候活动中也会有兴趣点不一致的情况,我们始终支持孩子们的自主探索,顺应他们的需求,给他们探讨的空间。
二、主动探究——黃色水渍是什么?
饲养的第二周,我们发现大白兔的笼子底部脏脏的。黑色圆圆的是兔子的便便,绿色长条的是掉出来的饲料。那么黄色的水渍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孩子们有自己的猜想,有人觉得是鼻涕,有人觉得是便便化在了水里,有人觉得是兔子拉肚子了,还有小朋友猜测这是兔子的尿。
对于每一种可能性,孩子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开始了验证过程。
凑到大白兔身边仔细观察,用手摸摸它的鼻子,看看大白兔没有流鼻涕;拿一些便便混到水里搅拌,看看便便有没有化开,水有没有变成黄色。
对于拉肚子的可能性,大家很感兴趣,有了许多猜想,也为每一种可能原因想出来了解决办法:让兔子在内走廊安家,防止吹很多冷风;不给兔子们乱喂东西吃,跟我们小朋友一样每天按时吃饭。其中,有人猜测是因为大白兔吃了刚洗的菜,导致了拉肚子。冉冉想起之前我们去门口百果园时,经常看到那里晒着许多菜,是不是兔子和小羊一样,要吃晒干的菜呢?我们又一次来到了百果园,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孩子们也打算学习这个方法,专门把蔬菜切成小块在阳光下晒,然后才给小兔子吃。
我们把大家的想法付诸行动,可是大白兔笼子底部仍旧出现了黄色水渍。于是排除了拉肚子的可能性。
不是拉肚子了?那只剩下一种可能了,这个黄色水渍是大白兔的尿吧!兔子是会尿尿的,可是如果是尿,为什么这么黄?小小饲养员们回忆自己照顾兔子的过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月月说可能是大白兔吃了太多的胡萝卜,因为尿的颜色和胡萝卜一样黄。苗苗说可能是因为它喝水太少了,因为她平常喝水少,尿就会是黄色的。于是许诺马上去接了满满一碗水来,大白兔果然喝的很欢快!根据这样的猜想,我们决定对大白兔的饮食做一些改变,把原来的胡萝卜和饲料换成水和干饲料。在后续的观察中,我们果然看懂大白兔的尿变浅了!孩子们一下子就确定,兔子跟我们一样是要多喝水的!
在探究黄色水渍的过程中,孩子们结合自身经验进行了大胆猜想,积极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提出假设后用自己的方式加以验证,这本身也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步骤和关键要素。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孩子们的积极思考,以及对验证过程的热情和主动。他们通过观察和探究,不仅是对这一滩水渍,更对兔子的粪便、饮食、习性等都有了了解,猜想时说出理由并给出了证据,更是学习方式的获得。
在科学领域学习中,鼓励幼儿“做中学”“主动探索”“获得直接经验”,这是解决“真问题”的重要方法。
三、课程思考——真情境中的探索与实践
1.真情境中才能有真探究。
图片与真实的兔子是不同的。只有在和小兔子的真实接触中,小朋友们才会关注到大白兔、奥利奥每一天的变化,发现每一处细小的不同,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并一一验证。在饲养照顾它们的真情境中,生动有趣的真探究就生成了。
孩子们尽情的玩耍、自由的观察、大胆的猜想、真实地探究,跃动的生命和生活就是他们的百科全书。
2.在观察与照顾中发现生长点。
孩子们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是推动活动迈向更深更广层次的原动力。教师要能够抓住细微之处,抓住学习的契机,在孩子们充满兴趣的活动中发现一个个生长点,支持并引导孩子们的探究过程,关注活动生成的价值。
支持孩子的亲身实践与探索,在活动中渗透相关的科学经验。只有真实、主动地与外界环境互动,孩子们才能自主建构认知,一起感受快乐。
参考文献
[1] 刘晓颖.发现儿童的力量[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
[2]胡华.幼儿园生活化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