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游戏化教学方法探究
2021-12-18华静静
华静静
摘要: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构建创造性思维及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必要阶段。而建构游戏是指让幼儿利用各种教学材料,运用自身的想法来调动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构建以游戏为主体的行为活动,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及动手操作能力。开展游戏化教学是目前教育工作中的重点,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地掌握教学方式,合理应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在愉快的学习中健康地成长,进一步体会游戏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大规模教学,课程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7-358
多年以前,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就已经开始进行深入的改革,教育部门提出不允许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课程,要保证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感受到童年的快乐,能够发展自己的个性。这奠定了幼儿教学的基调,但是并不等于幼儿教学就是带领幼儿“玩”,随幼儿完全自由的成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良好的氛围为基础,将各方面的知识能力融合到这一氛圍中,自然而然完成教学工作。此时,游戏化课程的优势就得以体现出来,可以兼顾教育性与娱乐性,符合当前幼儿教育领域的实际需求,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一、合理引入游戏教学,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
兴趣一直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爱玩爱闹更是幼儿的天性,因此合理地进行游戏化教学是对知识掌握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在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幼儿对于这种新型的活动体系有着非常高的关注度,他们往往会在自己的意识中建立一个有效的活动模式,从而进行自主的查找、合理的选取,将自身的观点充分表达出来,适当的调整并更换素材,使自身能够在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成就感与自豪感。因此在幼儿园中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模式,不仅仅会激发幼儿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更能满足幼儿对于知识的理解愿望,将游戏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都能依靠自身的努力去进行解决,这在无形中提升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游戏课程联系生活常识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幼儿园的很多课程都是在教给幼儿生活的常识。到了大班之后,生活常识涉及的领域会更加广泛,讨论得也会更为深入。因为此时幼儿所需要的不是多少高深的理论知识,他们希望得到的是好奇心的满足,是对很多心中疑问的直观解释。他们好奇心和疑问最重要的来源,就是平时所熟悉的生活。不过,虽然从整体上看,幼儿园当前的教学工作满足了幼儿这方面的需求,但游戏化课程有时与生活常识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娱乐性过于强烈,造成幼儿注意力分散,教学效果不好。
例如,教师在游戏化课程联系生活常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主体的明确,要让生活常识贯穿始终。比如“我会系鞋带”,系鞋带就是一项生活常识,也是基本生活能力。很多教师会组织幼儿两两配合展开游戏,互相帮助系鞋带。在大家都熟悉之后,还会组织以两人为单位的竞赛。有时幼儿玩的兴起,就会乱系鞋带,最后很容易记错正确的系法。因此,教师可以换一种比赛方法:教给幼儿两到三种鞋带系法,然后看哪组幼儿记得最清楚,不出错误,在此基础上再去考虑用时,这样幼儿的注意力才能集中到正确的方向上,教学效果也更好。
例如,事实证明,只有游戏才能让幼儿充分投入进去,集中注意力,实现学习的目的,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也同样如此。之所以有的时候游戏化课程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其实在于缺少明确的实物对象,教师没有正确合理地运用实物。人类的思维能力是随着年龄逐渐成长的,大班幼儿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但习惯上仍然是先获得直观的信息,然后从这些直观信息中吸取知识和经验,完成新认知的构建。实物就是带给幼儿直观信息的最基本的对象。例如,集体活动"不一样的指纹"是要让幼儿了解指纹的不同类型,明白指纹的作用,培养他们的良好观察习惯以及科学的意识与态度。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会通过教具来进行,过程中融入辨认指纹比赛等各种游戏活动。
三、游戏课程融合手工劳动
上文已经提到,幼儿惯于通过直观方式去构建自己的认知。除了观察之外,动手操作也是获得直观体验的一种方式,而且需要幼儿将自己各方面的感官都调动起来,锻炼作用更强。更重要的是,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到小学阶段的学习,他们要接触数学、科学乃至信息技术等各种学科,这些学科都是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的,如果能够在大班阶段就为他们的动手能力奠定坚实基础,显然是很有意义的。因此,教师在开展游戏化课程教学的时候,应该尽可能与手工劳动相融合,既增加乐趣,又提升教育质量。
例如,“小熊搬家”就是一个开展手工劳动类游戏课程的好机会。教师应该准备一些绳子、袋子、筐子以及还没有打开的纸箱等工具,让幼儿组成小组,去“帮助”小熊收纳物品,完成搬家这项任务。每个小组都有充分的收纳道具可供选择,但无论最后选择的是哪个,都需要他们进行一定的处理才能发挥作用。比如需要把绳子绑在袋子或筐子上,否则收纳的物品很容易掉出来。有些比较大的物品需要拆开才能方便地收纳到纸箱等容器里边。这样有一定挑战性的游戏能让大班幼儿玩得开心,同时又有满满的教育性。
综上所述,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开展幼儿教学活动,既要尊重幼儿爱玩爱闹的天性,同时也要积极构建以幼儿个性化思维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为幼儿营造出展现自我能力空间及平台,利用合理的游戏活动设计,激发幼儿对于建构游戏的参与意识,保护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建构意识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林杏,王薇.幼儿足球游戏在幼儿园大班教学实践中运用的案例研究[J].教育观察,2021,10(24):14-16.
[2]王烨清.创意建构STEAM课程,引导大班幼儿多维度触摸[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32):142-143.